鐘春雄張振華陳青肖開杰
(1.??谑协偵絽^農林服務中心,海南 ???570100;2.??谑协偵絽^舊州鎮人民政府,海南 ???570100;3.??谑协偵絽^甲子鎮農業服務中心,海南 ???570100)
山藥,為百合目(Liliales)薯蕷科(Dioscoreaceae)薯蕷屬(Dioscorea)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按照植物學分類主要有甜薯、參薯、薯蕷、褐苞薯蕷、日本薯蕷,其中北方山藥大多屬于薯蕷種,極少數為參薯,南方山藥大多屬于日本薯蕷種、參薯種、甜薯種[1]。山藥在中藥上稱為淮山、山藥、懷山藥,在南方地區尤其是廣西、廣東、海南等地稱之為淮山[2]。我國是山藥重要的原產地和馴化中心,種質資源非常豐富,品種多樣化,分布區域遼闊[3]。而由于海南有著獨特的光、熱、水等優越的自然條件,生物生長繁殖速率比溫帶和亞熱帶要好,因此,可以終年種植淮山,但風、旱、寒等氣候災害頻繁,淮山豐產栽培難度比內地大[4]。同時無公害山藥是無污染、無毒害、安全優質的食品。生產種植無公害山藥對產地、肥料、農藥等有較高的要求。筆者根據本地種植經驗,并結合省內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海南淮山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淮山海南四季可種,不同品種的淮山在成熟期、品質、抗病性、產量等方面存在差異,目前淮山在海南有十幾個主栽品種,海南主栽品種有當地“云淮”系列(“云淮1號”、“云淮2號”、“云淮3號”、“云淮4號”)品種和廣西農科院的“桂淮”系列(“桂淮2號”、“桂淮6號”、“桂淮7號”和“黑美人”)品種等。在選擇品種上種植戶可根據自身實際及市場需求選擇合適品種。海南本地農戶因種植習慣及市場需求多種植“云淮”系列品種,該品系主要在2007年后從廣東、廣西等地引進并選育而成;而淮山種植大戶一般會在“云淮”和“桂淮”系列中選擇早、中、晚熟品種混合種植,以便錯開產品上市時間,確保收益。
為適應海南濕潤多雨的氣候,方便排水減少濕澇,一般在地塊選擇上多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3m以下、排灌方便的地塊,并習慣在地塊上做成高壟,在壟上進行栽培,因為淮山無主根,僅僅依靠須根吸收營養,因此在耕層厚度方面多選擇在20cm以上,地處避風向陽,中性沙壤土相結合,土壤pH6.0~8.0的微酸或中性的地塊。同時可以事先進行土質檢測,土壤含有機質2%,全氮0.15%的沙質壤土為高產田。忌重茬,不宜在果園栽種或與蔬菜等連作,避開上年種植花生、紅芋的地塊,以免受病蟲危害,降低商品價值。
種植前1~2個月對土地進行耕翻并整平。挖好四周環田溝,疏通田間橫、縱溝,確保雨天不內澇。種植前1~2個月,在整平的田塊按照行距180~200cm,溝寬60~70cm,溝深0~100cm,進行開溝。開溝時應將土壤徹底打碎且均勻,至少1~1.2m土層內不能有黏土、土沙粒等夾層,否則會影響塊莖的外觀,導致淮山商品率下降。若土層過淺,淮山溝深度達不到,塊莖就難以伸長而造成畸形,也會導致商品率降低。土壤中土質也必須均勻,碎石過多會影響塊莖外觀,產出塊莖會因畸形率高而無商品價值。待表土曬干后,施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2500kg·667m-2,復合肥(15-15-15)50kg·667m-2作為基肥。
4.1.1 塊莖繁殖
作為種薯的淮山,應選取健康、均勻、薯皮完好、皮色新鮮、芽眼飽滿、無病害黑斑、無病蟲害侵染的粗壯薯塊作種薯用。播種前在傷口處蘸涂生石灰粉可以起到種薯消毒的作用,蘸涂生石灰粉后的淮山可以放在通風有陰網(陰網不可過密)處7d左右,等愈傷組織形成后。栽植前進行二次消毒(用40%多菌靈300倍液浸泡種莖15min,撈出晾干即可),將浸泡后的種薯平放在苗床上,用3cm厚的濕土覆蓋,保持溫度25~30℃進行催芽,當萌芽率達到80%以上時,挑選芽長1cm左右,較為茁壯的種薯大田移植。用栽子制備種薯在傳統淮山栽培中,一直是常用做法,塊莖繁殖只是在栽子不足時才使用,因為淮山頂芽只在栽子上才有,塊莖繁殖產生的芽只能算是側芽,雖然塊莖繁殖具有栽子制備種薯不具備的其他優勢,但是長期使用,種質退化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調查發現,海南云龍地區“云淮”系列種植資源退化與塊莖繁殖存在重要關系。
4.1.2 脫毒繁殖
即組織培養,鑒于目前塊莖繁殖淮山品種退化問題比較明顯,尤其是“云淮”系列。吸取海南香蕉、地瓜(東方、橋頭、海頭產臺灣品系)成功經驗,脫毒繁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瓷降慕M織培養是在無菌條件下,利用莖尖、塊莖、葉片,在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上培養,給予適宜的環境條件,育成幼苗的過程。組織培養法的優點是能短時間滿足用量需求,繁殖系數大,不受季節限制且能較容易獲得脫毒苗。以單芽莖段為外植體,采用不同種類、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離體培養是淮山莖段組織培養的主要方法[5],而就目前來看山藥的脫毒繁殖在國內主要集中在懷山藥也就是鐵管山藥上,如李成龍在懷山藥的細胞培養及脫毒微型塊莖繁育技術研究中用Ⅰ型、Ⅱ型和Ⅲ型脫毒微型塊莖均能形成脫毒種栽,其中Ⅰ型脫毒種栽較佳。Ⅰ型、Ⅱ型和Ⅲ型脫毒種栽均能提高鐵棍山藥產量,提高幅度分別為26%、21.63%和16.33%[6]。
4.2.1 傳統做法
淮山塊莖發芽要求地溫在15℃左右,生長期間最適合溫度在25~30℃。為防爛種死苗,種植季節應避開高溫多雨、寡照低溫的季節。干旱季節(海南島2—4月),溫度適宜,陰雨少,適合淮山種植,生育周期一般為7~8個月。一般可在11月種植早熟品種,翌年6—7月即可收獲;3—4月種植晚熟品種,11月—翌年2月收獲。種植時按株距20~25cm將種薯平放在畦中間,每穴一段,然后培土(蓋細土約5cm厚),約種1800~2500株·667m-2。其中云龍淮山早、中、遲熟品種的種植期分別在每年的12月—翌年2月、3—5月和6—8月,生育周期一般為210d。播種時在培好的壟上開寬度約為6cm,長10~15cm平行斜小溝,斜度為15左右,下端深約25cm,置入松軟填料,將種薯按株距20~25cm縱向平放在淺溝內,深度為5~15cm,然后進行培土?!吧罡麥\種”的特定種植方式有利于薯塊向下生長,這也是云龍淮山個大粗長原因所在。
4.2.2 套管種植做法
套管種植也叫定向結薯栽培,可以有效解決淮山種植過程中使用勞動量大的問題,但從目前在海南云龍等地的推廣情況看,實際并不理想,可能與當地土壤性質關系較大。經深入了解海南種植的關鍵技術還有待解決。其中重點是土壤選擇,在套管內土壤選擇上表土不能進入套管,有機肥不能進入套管,化肥不能進入套管,廢舊土壤不能進入套管;在套管外土壤選擇上一般較為適宜的土壤為沙壤土或壤土,不宜用黏性土壤,同時地下水位過高或者土壤較濕的地方都不適宜套管種植淮山[7]。
淮山耐旱忌漬水,適宜濕潤疏松的土壤環境。在定植前一般澆1次透水后,到定植覆土后不再澆水,在淮山發芽期和薯塊形成期水分供給上,當淮山有50%~70%出苗后可以澆第1次水,水量大小以促進塊根向下生長,潤濕表層土壤為宜。重點防止水分集澇作,在薯塊迅速膨大期,如果長時間土壤干旱,每7~10d澆1次可使土壤表層濕潤的水。立秋后,為使塊莖加快長粗,可加大水量,每10d澆透水1次,如果雨水過多要及時排澇。為提高品質,在采收前30d要停止澆水。
當淮山出苗后,藤蔓和薯塊加快伸長發育時,開始施“提苗肥”,建議施用生物有機肥300kg·667m-2、尿素20kg·667m-2、硫酸鉀20kg·667m-2,適量施用硼肥(硼肥建議根施,不建議噴葉);6—7月根據植株長勢和長相進行病蟲害預防與防治,建議在噴施葉面肥(補充鎂、鉀元素)時加入復合芽孢桿菌,并配以矮壯素、烯效唑等(控制植株過旺),每7~15d噴施1次,連續噴3~4次,葉腋中長出的花蕾“零余子”應及早全部摘除,以降低不必要養分消耗,使養分多供給塊莖,達到增產的目的,留種者除外。
由于淮山爬架后生長極快,會形成一定隱蔽度,所以只在早期進行中耕除草。因此在出苗后應及時鋤草,避免雜草與淮山爭奪養分。而在山藥播種后到出苗前這一段時期,可淺鋤或化學除草,后期以人工拔除為主,但就目前習慣來看多使用芽前除草劑(如乙草胺、莠去津、噻吩磺隆、氟樂靈等),因海南地形多樣,雜草種類多樣,以及近些年來農藥濫用導致雜草抗藥性提高,在正式使用前必須進行小面積實驗,確定效果后再施用,以免產生藥害。在溝壑種植的綠肥(馬齒莧、闊葉豐花草、假花生),應及時鏟除作為綠肥施用。
淮山莖為藤蔓狀,脆弱且細長,因此搭立支架可使其不容易折斷,更好生長。在實際種植時一般等每條淮山種莖蔓長長至7~8cm時,除選留1條健壯的蔓外,其余的去除,這樣可以使養分集中,促進藤蔓及時生長爬架,使塊莖更好生長?;瓷铰?0~30cm時,及時搭人字形支架扶蔓,臺風較大地區可用水泥柱搭建平面架,支架一般高度為1.5m左右,在距地面1.2m處交叉捆牢,以便通風透光,減弱病蟲害的發生。一般用尼龍網引蔓上架,同時增加支架高度能有效提高葉面積系數和產量。支架間距及加固支架設立可因地制宜,一般每5~6m至少進行1次加固。部分做立體種養殖模式(養豬-魚塘-塘岸中淮山-垂釣)的地區,可以根據需要做成綠庭形式,以供游人乘涼。
淮山病蟲害有加重的趨勢,主要是由于海南氣候高溫多濕,病蟲害易高發,同時隨著近些年農業耕地的擴大,房地產的發展,生態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為了防治淮山病蟲害發生,減少生產損失,推薦采取預防為先,農業措施為主原則,選用無病蟲種苗,播種前進行嚴格的種苗消毒,多施生物有機肥,搞好田間排水,控制好小環境溫濕度,推廣輪作。
地下害蟲不僅啃食、咬斷淮山根部及嫩芽,使淮山塊莖正常生長受阻,容易產生畸形,并且啃食處的傷口也容易感染線蟲為病菌入侵創造條件,導致根結線蟲病發生和莖塊腐爛?;瓷降叵潞οx主要有蠐螬、小地老虎、食葉蜂、螻蛄等,幼蟲可用50%辛硫磷500倍液或75%敵敵畏500倍液,拌鮮泡菜葉或麩皮于傍晚堆放,每2~4m放1堆,每堆50~100g,每667m2投擲100堆左右,對于金龜子、夜蛾成蟲等可利用黑光燈誘殺,減少蟲口密度。在噴施葉面肥時可同多角體病毒、阿維菌素、吡蟲啉等廣譜殺蟲劑合理混用。在生物菌劑(如金龜子綠僵菌)使用方面,可在下底肥時與有機肥混合或者日常灌溉時水中加入對應計量生物菌劑進行灌根,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蟲的發生和危害。
海南屬于熱帶地區,高溫高濕病害較為普遍。對于真菌性病害(炭疽、銹病、猝倒病、莖腐病)多使用霜脲·錳鋅、咪鮮胺、烯酰嗎啉、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中的1~2種進行合理施用。對于細菌性病害(青枯病、葉枯病、枯萎病、軟腐病等)多用有機銅類、中生菌素、乙蒜素等配以適量細胞分裂素(噻苯隆、三十烷醇)進行防治。鑒于長期實踐,海南很多地區施用有機肥并沒有進行充分腐熟的現狀,容易引發細菌性病害,建議定期施用復合芽孢類菌粉進行灌根,同時控制根結線蟲病。
根結線蟲病,在海南地區屬于常見難防的病害。主要采取合理農業輪作,深耕暴曬減少蟲源?;瘜W防治,主要施用辛硫磷、阿維菌素、敵敵畏(敵敵畏非禁用農藥,氧化樂果禁用,基于很多人長期知識誤區特此標注)進行灌根。復合芽孢菌粉拌肥作基肥或定期灌根也是今年推廣方法之一。
在淮山地的一頭,順行挖深45~65cm的溝,然后順次將淮山小心挖出,防止損傷,去凈泥土,折下上部籠頭貯藏作為種栽。對于登記分類可參照《淮山等級規格》(NY/T 1065-2006),就地整修,剔除病蟲果、損傷果和畸形果,分級包裝;淮山貯藏運輸適宜溫度10~16℃;同時按照《熱帶水果和蔬菜包裝與運、輸操作規程》(SB/T 10448-2007)的要求,使用前均要清潔消毒,防止被污染病毒病菌;使用后要及時清潔使用和貯藏的工具設備,以備二次使用;運輸過程中要禁止和有毒、有害、有異味及揮發性物品混貯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