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人愷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計量監督中心,山西 大同037003)
計量管理質量的提升,能夠確保量值傳遞的可靠與準確,促進中國計量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為產品質量提高打好基礎,對于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科技發展,各項管理工作也要運用其科學技術成果,實現現代化和信息化管理,這是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徑。在計量管理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有助于這個方面管理目標實現,同時還能通過挖掘背后數據價值,提前管控影響計量管理質量的因素,從而使管理在這項技術支持下,達到理想的效果。
信息技術發展促進計量管理變革。現在大部分計量管理工作,已經實現利用業務系統管理。業務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針對計量相關工作進行管理的平臺,只不過由原來的人工管理,變成為借助于系統管理。包含的管理內容較多,如檔案建立和數據管理、檢定周期、檢定申請等。計量管理人員就可通過這些和計量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對計量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效率非常高,有助于及早發現計量管理問題,同時還能保留依據,當計量管理出現問題以后,就根據儲存的信息分析,明確計量管理問題所在,在糾正計量管理問題基礎上,對管理人員追究責任。一方面可促進計量管理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可起到對計量管理督促作用,以大數據技術促進計量管理成果的全面提升。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計量管理改革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特征,具體包括以下幾點:①由于管理更加嚴密且精確,計量管理形成了政府、企業、市場三層次管理模式。政府的管理對計量管理發展起到引導作用,政府內部的管理也具有層次化,以此保證計量管理價值充分被發揮;企業進行計量管理出于多方面的需求,由企業決策者擔任操縱者,企業設立計量管理專門部門,并與其他部門合作進而完成計量管理;企業決策者支持、各部門配合,是企業計量管理的重要保證。市場計量管理由于無決策者取決于市場需求,因此具有強制性和多變性特點。②計量管理體系更加立體化。現代計量管理受到經濟、社會以及意識形態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種立體化體系呈現“金字塔”形,金字塔由下至上分別為市場需求、法律體系及管理水平,塔底是是塔體穩固的保證,塔頂應與塔底相互適應,整體和諧統一共同提高計量管理的效果。③現代計量管理進行以法律為前提。法律法規對技術手段與管理手段起到約束作用,以此建立了完善的計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了計量管理的力度。一切計量管理相關活動都需要遵循法律法規,這是現代計量管理最明顯的時代特征。④計量管理過程程序化,使得計量管理更加科學而系統。計量管理過程程序化內容豐富,主要包括完善的程序、合格的操作者和過程控制系統。完善的系統是企業進行計量管理的基礎保證,不同操作者應具有不同的能力,過程控制系統是監控和保證運行正確的關鍵,要與計量管理活動息息相關,以此實現對計量管理過程的有效監控[1]。
計量管理中利用大數據技術首先要建立數據庫,可從業務入手,從三個方面完善資源和數據庫,分別是計量受理、計量審核、計量許可。計量管理要遵循全過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設計、生產、使用、驗收等過程中都要計量,產品檢定中要進行計量,不符合計量標準的要堅決督促改進。因為一旦計量出現問題,將不合格產品或者設備流入到市場中,不僅會影響到使用安全,還會影響自身的聲譽。產品質量問題帶來市場口碑下滑,關系著企業生死存亡,因此必須做好計量管理。計量標準是計量活動的依據,通過量值傳遞及量值溯源將計量標準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是做好計量管理的根本。因此,計量管理中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密切關注計量標準的性能、溯源過程、實驗室環境、日常維護、操作人員等相關信息,能為做好計量管理、計量檢定提供可靠保障。
在生產中運用企業經營主要從生產制造中獲利,生產中計量是重中之重,是把控產品質量的關鍵。生產要做好計量管理,可運用大數據技術。因為生產檢測機構較多,如果將產品檢測任務交給不符合資質的機構,就會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基于此,可在許可審批中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搜集和整合各個檢驗機構數據,形成數據庫,對其檢驗檢測能力、信譽、檢測案例等進行全面分析與評估,從而選擇最符合自身法定計量需求的檢測機構,也能確保計量質量的提升。在實際計量活動中一般為檢定及校準的方式,對于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或校準,并根據檢定規程出具檢定證書或校準報告,將這些數據集中在一起,做好大數據分析,就能明確影響生產質量因素,并從計量管理中入手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解決,從而最大程度保證生產、產品質量不受影響。
故障管理中運用大數據技術,需要對計量裝置進行跟蹤管理,搜集和整合各種信息,如運行信息、檢定信息、故障信息、狀態信息等,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引發故障原因,從而有目的去解決。故障原因有很多種,比如人為原因、設備和裝置自身原因、突發故障等,利用大數據系統分析,就可準確掌握原因,追根究源,從根本上消除計量裝置故障隱患。計量器具和設備在運行中出現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現場運行故障,管理和處理中同樣要做好原因分析。現場運行故障一方面要分析人為因素,另外一方面則是掌握是否因為外部因素造成。除了這兩個原因以外,也可能是計量設備自身具有問題而引起故障,比如質量不合格。現場計量管理采用大數據技術,統計計量設備和儀器相關數據和參數等,并依照相關的標準對其分類,最后則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和處理。有了數據依據和支持后,故障處理就更有把握和針對性,效率和質量都會提升,計量管理成效將更為突出和顯著[2]。
計量器材與設備報廢處置是計量管理的最后一步,由于位置特殊而管理不到位。在使用大數據技術后,相關人員可通過設備標號等信息,在數據庫中查找該設備的各項信息以及檢修情況等,同時可查詢其使用年限,不會出現重要信息遺漏的情況,進而掌握設備報廢的實際情況。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報廢管理,可通過數據庫的結構優化實現設備信息全覆蓋,管理人員可一次性獲取相關設備的全部信息,及時掌握設備的使用情況,避免資源浪費并提升計量管理水平。大數據技術具有強大的信息存儲能力及檢索能力,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可提高計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從計量設備管理角度實現量值溯源與量值傳遞,包括幾方面內容:①新進計量設備校準信息;②定期檢查設備信息;③檢修后更改設備信息。在進行信息資源目錄設計時,要包括信息的檢驗及更新,輸入設備的主要信息進行信息搜索,將實際情況與信息顯示情況進行比對。在進行核對時要保留原有信息至其他位置,當設備出現問題時,可通過大數據技術溯源設備信息更改情況,便于進行管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所有設備的信息結構化存儲并保留其更改記錄,在設備出現故障等情況時,可快速查找到相關信息并進行分析,量值溯源與傳遞是進行計量管理的有效分析方法。
近些年,國家監管總局取消了相關設備許可證,以此促進計量設備生產業的發展。但這種情況下監管難以有效進行,因此應用大數據技術成為新時代推動市場監管的重要方法。傳統計量設備監管存在諸多弊端,發現問題后才開始制定相關應急措施,反應時間長且監管效果不佳。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監管,可大幅度提高設備溯源的頻率,監管得到的結果相較于以往更加真實有效。通過這種監管方式,可在設備出現問題之初便能分析其成因,預測其他類似設備的潛在風險,提前制定應急措施應對風險。大數據技術的便捷快速性,既能促進計量設備生產廠家的發展,又能推動市場監管方式向新時代背景轉型。
以往的計量涉獵學科廣泛,對計量人員的能力水平要求高。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學科融匯創新,計量工作開展中又面臨新的困境。計量器具變化速度飛快,其原有的規范不適用于新設備,制定新規范增大了工作壓力。將大數據技術引入計量管理后,為開發智能化校準設備提供了更多可能,大數據強大的功能可將各學科領域的知識進行精細的劃分與計算,取代以往僅依靠經驗進行判定的方法。大數據在對數據進行系統且嚴謹的分析處理后,可得出計量工具更規范的使用方法,促進計量技術規范不斷創新,進而提高計量管理的工作效率。
計量管理中運用大數據也能促進驗證和比較,包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①針對的是新計量儀器和設備。在使用前要做好對儀器的檢定,依據的是新計量設備檢定相關要求,過程中必須要按照規程操作,嚴格執行要依據校準規范,這樣做可保證新計量儀器和設備質量沒有問題,為計量準確和可靠奠定基礎。針對新計量儀器檢定與校準,在管理中可采用大數據技術,應歸總檢定中出現的問題,將其轉化為數據,明確檢定關鍵點,建立模塊,為計量儀器檢定提供數據依據,以確保檢定和校準不會出現問題,減少因為這個方面原因導致計量結果不準確現象的出現。②針對計量儀器進行周期性檢定,搜集和儲存相關的信息。不同計量儀器檢定規程與要求是不一樣的,周期檢定中要依據計量對象,嚴格執行檢定標準和要求,完成內部對編制的周期計量檢定表格,按照要求完成計量儀器檢定,并要做好校準。期間產生的數據和信息,應當保留下來,構建計量周期檢定數據信息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這些數據信息,明確周期計量檢定中常見問題,通過分析明確引發原因。周期計量檢定和校準更具有針對性,計量管理整體質量會提高。③計量檢定來牽扯到了臨時檢定,過程中依然要做好數據信息收集和存儲。計量儀器在使用中經常會出現突發性故障,這是不可預期的。針對故障有效檢修和處理后,計量儀器依然能正常應用。遇到這樣的問題,相關部門需要做好量值工作,并要根據相關規程完成檢定校準。
計量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將相關的信息輸入和歸入到數據庫中,除了規格和型號外,還要記錄校準度,以及具體在什么時候校準。這些采取數字化管理,計量管理中需要了解和運用這些信息之時,就可快速在數據庫內檢索和查詢出來。針對一些相關聯的內容,比如計量標準、工作計量儀器等,可進行比較,一般采用的是組合比較,也可采用衡量比較的辦法。做好和完成這些工作以后,計量檢定和校準工作就能更好推進[3]。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是大數據技術的重要功能,這一功能對計量管理十分重要。計量管理需要儲存的信息量龐大且種類繁多,在處理計量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時,需要用到計量設備的各項信息,人為進行統計分析耗時長效率低下,且分析結果有局限性。利用大數據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可以很快得出統計結果及分析結果,且分析數據時考慮范圍廣,可得出更加準確的分析結論。應用大數據技術處理計量管理中數據統計分析的問題,可提高計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及準確性。由于得到的統計分析結果更加準確,后續的計量管理工作展開更加順利。
全面了解數據信息的關系是進行計量管理的前提,大數據技術所蘊含的數據挖掘功能可發現數據間隱秘的聯系,有利于計量管理工作的展開。傳統計量管理中僅依靠人力進行信息處理,很難發現不同數據間的隱秘聯系,因此難以進行更深層次的計量管理。通過大數據技術可進行深層次的數據挖掘,發現數據庫潛在重要信息,發現不同數據間的特殊聯系,更有利于計量管理工作的開展。由于大數據技術特有的數據挖掘功能,其內部數據存儲結構更加清晰明了,這種技術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計量管理相關數據庫信息的最大價值,還可以提高計量管理的效率及準確性。
如在煤礦計量管理中,首先要圍繞著計量管理達標目標要求,編制計量器具和設備采購計劃。平時要做好計量器具統計工作,并要為計量器具建立檔案,其中要包含各種信息,比如計量器具型號、規格、用途、計量標準等。在使用中遇到疑惑就可快速查詢,當計量器具出現故障也能依靠數據和參數更快明確原因,有針對性處理計量器具故障,以確保煤礦生產中計量的準確性。煤礦計量器具發放中要做好記錄,在存放中因為環境或者是其他因素影響,可能存在不夠準確問題,所以要做好檢定和校準。為了更好進行計量器具管理,煤礦計量器具檢定、維修、使用等都要編制計劃,以確保達到更好管理效果。計量器具管理中要建立動態報表,應報廢的計量器具要報廢。在實際管理中要提高大數據技術運用能力,將其和計量管理工作結合起來,為每項計量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數據依據,確保計量管理成效提升。
綜上所述,計量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計量活動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同時還能讓產品質量更有保障。計量管理中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搜集和處理和計量管理相關數據,從而影響實際工作中計量工作質量的因素,然后有目的性解決,是提高計量管理的一種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