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宇
吉林省通榆縣草原管理站,吉林通榆 137200
要想在根本上實現中國畜牧養殖業可持續且健康地發展,必須使用有效方式開展動物疾病防控工作。雖然說中國畜牧養殖業在落實諸多動物性疾病防控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舊有部分動物發生疾病傳播。基于這種情況,積極分析畜牧養殖業動物疾病出現的具體因素,與此同時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疾病防控舉措意義重大。特此,本文全面分析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措施,現綜述如下。
不同種類的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發病根源以及性狀均不相同,具體而言,動物類疾病主要分為下述三項。
動物傳染性疾病的特點為傳播速率快、傳播范圍廣、影響巨大等等。對于動物傳染病,工作人員應當第一時間尋找到動物疾病的根源,令相關疾病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倘若動物在發生傳染病之后,工作人員沒有做好處理,不但會令養殖場受到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會導致當地畜牧業面臨比較大的危機。針對傳染性動疾病,務必要及時做好處理工作,以免疾病范圍擴大,在真正意義上做到未雨綢繆。誠然,動物傳染病并非短期、突然地發生,導致動物發生傳染病的原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傳染病暴發主要分為三個時期,即發作期、前驅期以及潛伏期。每一種傳染病源階段各不相同,傳染疾病種類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動物傳染病如果嚴重暴發,有可能影響到人類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動物普通疾病顧名思義,主要指的是在養殖動物過程中的常見疾病類型。養殖動物在發生普通類疾病之后,經悉心照顧以及治療能夠康復。但不容忽視的是,倘若工作人員沒有及時為發病動物開展治療,也有可能對養殖場造成損失。獸醫臨床將動物普通類疾病分為三個類別,詳細為:其一、動物皮外傷。比如說:因各類因素所引發的動物皮膚表面劃傷、燙傷以及燒傷,動物面部肢體存在的缺陷或者殘疾;其二、雌性動物在分娩過程中所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如產后疾病等。此類疾病在治療起來比較繁瑣,治療手段也頗為復雜;其三為動物內部傷。比如說動物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異常、血液系統等等。
相較于人類而言,動物所吃食物以及生存環境比較粗糙與臟亂,各類微生物非常容易附著在動物體表以及皮毛。有的寄生蟲還會伴隨食物進入到動物血液循環之中或者生存在其體內。寄生蟲為導致養殖動物發生寄生性疾病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常見寄生蟲包含蠕蟲、原蟲以及節肢動物三類。蠕蟲以及原蟲一般在動物體內寄居,節肢動物則通常于動物體表寄生。寄生蟲疾病一般存在于動物的食槽以及飲水資源等處,當介質進入到動物體內,導致相關動物性疾病發生。倘若工作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處理這些介質,做好寄生蟲消殺工作,動物發生寄生性疾病的概率會大幅度降低。
2.1.1 未能落實相關管理工作
養殖場在養殖動物過程之中,必須做好動物疾病的治療以及預防工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部分地區養殖工作人員綜合素養較差,其未能深入性了解動物疾病,更談不上對相關疾病的病因開展系統化分析。在此背景之下,這些人員對動物實施配藥以及給藥過程中存在盲目性。此情況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動物健康生長與疾病系統化治療。不科學的治療方式不但延誤了發病動物病情,同時也有可能造成一定副作用,其具體表現于藥品引發不良反應方面。若情況嚴重,甚至可能導致養殖動物死亡。
2.1.2 養殖場環境惡劣
從當前情況來看,國內有很多養殖場的排污以及通風達不到標準。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養殖場的選址以及建設不科學、不專業。有些養殖場的場主為了達到控制建設成本的目的,養殖場內排污、通風裝置比較差。在如此惡劣的養殖環境之下,會增加養殖動物相關疾病發生概率。
2.1.3 養殖場檢疫管理工作相對片面
從當前情況來看,中國有部分養殖場消毒工作未能全面落實。場內工作人員不專業未能及時對養殖場環境進行消毒,引起疾病蔓延。在這些養殖場中,動物死亡以及疾病感染的情況非常普遍。與此同時,當動物疫情發生之后工作人員在處理動物尸體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這種情況直接引致動物疾病暴發的不可控性以及反復性。
有些動物疾病可能源自于養殖動物本身。比如說:有些動物在出生之前已經受到感染,感染源在母體,這種疾病的發生有先天性的特點。一般來講,此類疾病暴發比較突然,且有著不定期性的特點。針對于因動物因素所造成的疾病,養殖場方面必須要保證動物體病原菌檢查的周全性和防疫工作及時性。通過這種干預方式能夠降低動物先天性疾病發生概率。
隨著當前國內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加上近段時間市場對于畜牧動物需求激增,中國畜牧業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基于這種情況,有必要強化養殖場檢疫防疫工作力度,詳細做法為:其一、該項工作的落實離不開專業機構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在養殖中,多傾向養殖場管理,有些工作人員缺失專業化治療疾病知識,因此沒有辦法及時發現動物疾病。在現行的國家規范中,要求全國范圍都要設定與之相關檢疫機構和專業防疫站,經落實科學干預手段,能減少畜牧動物疾病發生率;其二、定期對養殖場內的動物實施免疫接種。開展畜牧養殖時,雖說與之有關的方法體系朝向精細化發展,但面對諸多外部以及內部影響因素,倘若未能在第一時間對動物實施疫苗接種或者接種不及時,有可能造成動物疫病暴發。針對該點,養殖場工作人員在日后應多加關注,務必要引起重視。
養殖場工作人員在開展動物養殖疾病防控工作過程之中,必須側重日常管理工作。從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諸多動物疫病的發生原因為沒有做好細節管理工作,由此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相當嚴重。相關人員在開展平日工作過程之中,要做好下述工作,具體為:第一、工作人員在清理養殖動物糞便時,必須要使用專業設備完成該項工作。與此同時也要做好消毒,以免病毒細菌滋生現象發生;第二、在養殖動物時,工作人員要詳細記錄動物的進食情況、活動詳情以及身體成長情況。通常而言,有很多動物疫病早期階段會展現出端倪,養殖人員一定要做好觀察工作,結合日常記錄,判斷動物是否患病;第三、針對已經存在疫病的養殖動物,一定要及時隔離,聯系獸醫為其開展行之有效的診斷與治療。在必要情況下,需要對病死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與此同時,經專業處置手段加以干預,以防止對其它健康動物機體造成不良影響;第四、相關工作人員需定期對養殖場內環境加以消毒,結合養殖場內所飼養動物的品種,選擇科學的消毒藥品。定期對場內器具以及欄舍進行消毒,及時消滅病菌,減少動物疫病發生概率;第五、養殖場方面有必要強化對于外來人員監管力度,謝絕閑雜人等貿然進入到養殖場之中,以免畜禽發生應激反應誘發疾病。此外值得說明的是,飼養員在進場時也一定要積極遵守疾病的消毒程序,不要把外來病菌帶入到養殖場之中。
結合既往工作經驗以及現行工作標準,在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過程之中,需要積極完善養殖場設施。其一、養殖場必須配備健全的隔離設施、清洗設備、供水設備、通風設備。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需要使用科學的方法完成操作,為養殖場內的動物成長提供優良環境。某些動物飼養難度比較高,養殖場應當做好場內濕度、溫度控制工作。結合當地天氣變化,適當調節動物的食物供應模式,積極提升動物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少動物疫病暴發率;其二、養殖場方面應當積極完善相關設施,使用體系化的方法完成該項工作。如果飼養場僅采購單套設備,無法達到預防動物疫病的效果。現代化動物養殖場設施均是依照配套原則實現應用。基于這種情況,在日后工作中養殖場方面要采用多元化工作模式。
當前,隨著中國民眾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民針對動物肉產品以及乳制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加。在此背景下,畜牧養殖動物的健康性也變得愈加重要。飼養場的工作人員和獸醫工作者有必要將畜牧養殖動物的疾病防控工作重視起來,通過有效方式減少疾病發生率,強化養殖場管理,以方便促進中國畜牧養殖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