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亮,陶加樂,王衛星,曹天亞,卞 軍*
(1.宿遷市農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江蘇宿遷 223800;2.宿遷市農業農村局,江蘇宿遷 223800;3.宿遷市宿豫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宿遷 223800)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以及社會和諧穩定,更關系到我國的國際形象[1]。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始終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并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并強調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2]。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從監管角度創新工作方式、加強頂層設計,以滿足人們對初級農產品的高質量需求。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農業農村部堅決執行農業農村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任務[3]。堅持“產管”并舉,不斷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加大農產品檢測和監管力度。
宿遷市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均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室,監管人員共計21人,負責統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組織推進農產品農藥殘留定量檢測工作,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溯源查處。鄉鎮一級均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掛牌在鄉鎮農村工作局,每站配備1~2名兼職人員,隸屬于鄉鎮政府管理,合計監管人員185人,負責日常巡查檢查、農產品農藥殘留快檢、宣傳培訓等工作。
①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飛行檢測,由農業農村部統一組織,每季度在全國隨機確定被檢測省市和被抽樣主體。2020年一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共抽檢宿遷市各類產品90批次。②省級農產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統一組織,采取市與市之間調片檢測方式隨機確定被抽樣主體,2021年省級累計抽檢宿遷市農畜水產品1 340批次。③市級農產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由市農業農村局統一組織。2021年全市例行監測累計檢測農畜產品2 240批次,監督抽檢累計檢測農畜水產品350批次。④縣區級農產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由縣區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2021年各縣區累計開展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6 421批次。⑤鄉鎮級農藥殘留速測,以鄉鎮監管站為主體,結合日常巡查工作,常態化開展轄區內蔬菜產品上市前農藥殘留快檢工作。2021年全市累計完成鄉鎮定性快檢48.7萬次,每個鄉鎮快檢平均數量高于江蘇省農安縣創建目標。
①開展規模主體入網監管。開展全市農產品生產主體普查,將規模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部納入省農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和檢測工作,截至2021年末,全市入網監管主體數量達9 715家。②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聯合市多部門共同啟動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推廣行動,在全省率先啟動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工作。③補齊市轄功能區質量安全監管漏洞。針對市轄功能區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的問題,以市委巡察問題整改為契機,幫助功能區開展快檢篩查工作,從機構、人員和經費3方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補齊監管漏洞。④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力度。圍繞農產品種植養殖過程中質量安全管控不規范、違法使用禁用藥物和非法添加物、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聯合市場等8個部門啟動宿遷市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提年專項整治活動,對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11個重點品種,開展全鏈條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4]。截至2021年底,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累計出動監管執法人員8 517人次,巡查基地5 430家;累計查辦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73件,總案件量均超過前3年之和。⑤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督促各縣區強化屬地責任,健全監管工作機制。目前,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以及宿豫區已創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宿豫區正在創建國家級農安縣,宿城區正在創建省級農安縣,泗陽縣、泗洪縣已啟動國家級農安縣創建申報工作。
從基層檢查調研情況看,宿遷市在縣鄉兩級特別是鄉鎮一級存在“一高三低”(工作要求高,人、財、物保障能力低)、監管人員老化兼職化嚴重以及縣鄉兩級監管工作經費編列少、撥付遲等客觀現象,主要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目前,宿遷市規模生產主體已接近1萬家,監管任務量較10年前翻了10倍多,平均每個涉農鄉鎮要承擔130家以上的主體監管任務,如把中小生產主體也納入監管范圍,任務量還將成倍增加。但市縣鄉三級人員力量嚴重不足,市縣兩級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人員平均僅2人,全市81個涉農鄉鎮185名基層監管人員中,兼職人員占96%,50歲以上占1/3,嚴重影響了日常工作的穩定運行。
檢驗檢測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預警能力的有效途徑[5]。宿遷市農業農村部門的檢測機構不僅承擔著檢測任務,還承擔著轄區內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區域風險評估、“兩品一標”認證管理及綠色食品企業質量內檢員、三品檢查員的培訓培養等公共服務職能。2018年,宿遷市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整合,三個縣農業農村部門原有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合并到市場監管部門。撤并后,只有泗洪縣市場監管部門能夠承擔農產品檢測工作,沭陽縣、泗陽縣機構合并只劃去編制而檢測人員留在農業農村部門,導致至今不具備農產品檢測能力。目前只能委托第三方完成檢測任務。受合并工作影響,有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缺少專業性人才,存在抽樣不規范、代表性不足、制備樣品交叉感染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裝備保障上,宿遷市市區兩級現有檢測儀器大多超齡運轉,部分縣區檢測參數覆蓋面和檢測時效性、準確度已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市農檢中心和宿豫區、宿城區農檢中心檢測設備均是原農業部2010年按當時標準配置配發(色譜檢測設備),除近年來宿遷市農業農村局統籌資金為宿遷市農檢中心添置1臺新型質譜檢測設備外,兩區級檢測中心重點設備至今未更新,現有儀器參數覆蓋面和檢測時效性、準確度,已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經費保障上,縣區監管經費均未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在定量檢測方面,市級財政每年僅支持100萬元,定向用于宿遷市農畜產品檢測中心開展市級例行監測,縣區級監管和檢測經費主要靠自籌或專報特批;鄉鎮層面,只有23個鄉鎮財政保障了部分工作經費,其他鄉鎮均是財政零投入。由于缺乏充足的經費保障,大部分鄉鎮快檢設備只能依靠上級配發,目前配發的設備只能對蔬菜產品進行快檢,無法檢測肉蛋魚蝦等產品。大部分鄉鎮無法落實村級協管員工作補助,導致協管員工作流于形式。
以創建國家和省農安縣為契機,督促各縣區、各功能區切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健全完善基層監管體系。①提升檢測能力,重點推動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恢復農產品檢測能力,加快市縣兩級定量檢測設備更新和鄉鎮畜、水產品檢測設備配備,提高農產品質量檢測裝備水平。②建強基層隊伍,重點加大監管人員招錄、培訓和培養力度,推動基層監管員專職化、年輕化,著力打造和培養一支有資質、懂業務、精檢測、善管理以及人員相對穩定的專職化監管隊伍。③落實工作保障,重點推動各縣區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工作正常開展;出臺激勵措施,推動各縣區完善基層監管車輛、裝備配備,保障基層監管人員工作待遇,提高履職盡責能力。
①繼續實施十萬規模主體集中入網監管行動,降低入網門檻,推進分級分類監管,逐步將中小主體納入監管范圍,提高監管覆蓋面,督促入網主體落實主體責任,加快實現帶合格證產地準出。②持續實施鄉鎮監管標準化提升行動,開展星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評選工作,在四星級以上監管站開展膠體金檢測試點行動,進一步規范基層監管和檢測工作流程,提高快檢的覆蓋面和精準度。抽檢計劃,提高監管的及時性和針對性。③實質化推進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以合格證(檢驗檢疫證)的索票索證為突破口,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加快落實農批市場、農貿市場等準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準入機制的反向傳導效能,以市場端憑證入市、批批索票索證的準入要求倒逼生產端在產品上市前主動送檢或自檢,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源頭安全。
持續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專項整治行動,圍繞用藥關鍵節點,加大農資市場檢查力度,嚴查假劣農資,禁止使用高毒農獸藥;加強用藥指導,用好常規農獸藥,推廣使用生物防治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本質安全水平。突出產品上市關鍵時節,持續加大檢打聯動力度,高頻率開展專項監督抽查,嚴查禁限用農獸藥違規使用和飼料隱形添加行為,切實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通過分析宿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提出了通過著力加強基層監管體系建設、加強和規范監管工作以及縱深推進專項整治3個措施,為當下宿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切實保障人們初級農產品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