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翠娥
(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0)
“電工技術基礎”課堂教學必須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進一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另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積極探尋知識的能力?!半姽ぜ夹g基礎”屬于一門實踐性相對較強的基礎學科,在該科教學中應用智慧課堂的模式可有效提高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電工技術基礎”屬于一種電類工科專業課程,其涉及內容比較廣泛且復雜,然而所用學時則相對較少,有些教師授課期間對相關理論知識模塊無法給予全面講解,只是重點傳授知識背景,描述大致框架和理念,講授教學當中的重點和難點,講解獲取知識以及信息的手段。在電工技術專業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大力拓展學習空間,將課堂學習不斷延伸到課堂之外,將相關的基礎性學習以及深入學習等任務布置給學生,對學生自主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1]。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基本流程實施,又分為八個環節,每個環節由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共同構成,最終組成完善的課程教學過程。
(1)學情分析:教師利用智慧教學平臺所提供的學生作業成績進行分析,明確掌握學生第一手學習情況資料,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予以確定。
(2)發布資源: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水平,結合當前課程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制定具體的課程教學目標,然后依據教學目標,開發制作預習教學資源,并通過網上教學平臺發布這些預習教學資源。
(3)學生預習:學生根據教師發布的自主預習任務表,確定預習方向,然后自主學習預習教學資源,記錄并及時反饋預習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4)課前討論:針對預習當中所存在的系列問題,學生在學習論壇或者智慧教學平臺當中進行討論、提出疑問或者見解。
(5)教學設計:教師需要對學習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學生在預習檢測統計分析以及討論的情況,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修改。
例如,學生在學習第3章復雜電阻電路前,首先復習第1章所介紹的應用兩類約束直接列寫電路方程的2b分析法,但是由于其數目較多,對筆算而言,方程數目越少越好,必須選擇一組適宜的變量來減少方程數目。如果方程數目少,其電路變量就必須是獨立的,同時還需要按照電路變量求出所有支路電壓和電流。因此,變量一定要具有完備性,之后在討論的基礎上闡明選擇變量的方法以及數量[2]。
(1)新課導入:教師通過集中解決預習過程中學生反饋的問題,引出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通過設計師生問答互動,構建教學情境,通過圍繞教學情境的系列問題,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課程學習狀態,并能基本了解課程學習的目標方向。
(2)展現與分享:教師組織學生就課前預習階段的自學成果,進行分組分享,通過組內討論,對“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相對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明確理論知識關鍵詞的關聯和區別。
(3)新任務的下達:教師根據各小組的理論知識分享討論反饋,針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薄弱環節,下達隨堂強化練習的學習任務,通過實踐練習,進一步深入講解和鞏固課程教學重難點問題。
(4)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協助學習模式,其中包含游戲教學以及分組探究等相關教學方式,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針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相互討論與交流,積極展開小組協助,最后提交成果以及展示。
(5)實時測評以及反饋: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程導入以及新任務,實施診斷服務,然后完成隨堂測驗練習并提交,最終得到實時反饋。
(6)講解與點評:教師根據學生的隨堂測試結果,集合學生的錯題集,針對錯題進行集中講解,然后進一步梳理錯題對應的理論知識點。講解后,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考察錯題講解成效。
(7)運用鞏固:學生對所學新的教學內容進行運用鞏固。
教師在課堂講解串聯諧振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例子構建教學內容,串聯諧振相關的生活應用情境,通過提問的方式(同學們知道諧振現象與電視節目的傳播有什么關系嗎?),引出串聯諧振教學主題,然后講解當電路處于諧振狀態時,電容和電感中會產生比電源電壓還要大的高電壓,這種高電壓很有可能造成電氣設備超負荷運作而出現故障。因此,電氣系統中應該盡量避免諧振現象。類似于電視機信號傳播原理,也可以利用諧振現象,將一些電信號放大。這種理論結合實例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大家更加明確地了解諧振的特征[3]。
(1)個性化推送:教師根據隨堂測試的成績以及錯題講解成效,設計課后鞏固練習和理論知識復習教學內容,并通過教學平臺針對性地向學生發送其理論知識學習薄弱環節相關的學習資源。
(2)完成作業:學生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并將課后練習題以及一些難題及時反饋給教師。
(3)批改作業:教師批改學生的課后作業,針對學生反饋的難題再次向學生推送難題的講解微課程學習資源。
(4)總結討論:學生學習微課程難題講解視頻,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提高“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的解題能力。
智慧課堂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更加全面地記錄匯總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表現信息,教師可以借助實時收集的信息,更加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思自身的教學模式。因此,做好電工技術課堂教學的考評工作是發揮智慧課堂優勢的關鍵。
教師應當改變以往“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成績當中的比例。智慧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完善學生學習期間監測、評估以及反饋機制,嚴格過程考核,通過考試輔助教學,促進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學習內驅力。例如:針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教師將隨堂測試、課后作業等內容引入學情分析系統中,按照綜合考試成績40%、隨堂測試成績40%、課后作業成績20%的權重,建立更加科學的學生“電工技術基礎”專業課程學習成效評價指標體系。課堂開始前,教師布置學習任務以供學生提前準備和預習。期末時,教師應當將總結報告予以上交,當作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在期末考試習題設計方面,教師多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用于考察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和職業核心素養,參考新高考評價體系改革方向,將考查范圍由傳統的理論知識概念記憶情況以及實踐應用能力兩個方面拓展到專業能力(理論知識體系+實踐技能)與職業素養。上述相關措施可以讓電子技術課程真正實現課程考試全程化、多樣化以及動態化[4]。
智慧課堂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信息技術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在日常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考核以及教學內容等相關方面進行變革。智慧課堂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要更加與時俱進,同時也要具備開發微課等新型教學資源的能力?;谥腔劢虒W模式之下的課堂改革對深化“以學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