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軍民
(東明縣檢驗檢測中心,山東菏澤 274500)
食品安全抽樣監測是為掌握和了解食品安全狀況,對食品安全進行檢驗、分析、評價和公告的活動,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1]。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體系的建立主要依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相關標準需要、國內外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主要監測我國產量大、銷量大的食品,生產過程需要大量使用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的產品,以及日常監管中容易出現非法添加劑、致病菌、重金屬超標等易危害人體健康的產品。
下達抽檢任務→制訂方案→必要時進行抽檢前培訓→抽樣(出示證件、購買樣品、填寫抽樣單、雙方簽字確認、封樣、拍照)→送樣→收樣檢驗→報告寄送及數據匯總上報→分析、撰寫報告。其中,制訂抽樣檢驗方案是為了確定抽檢樣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以此判斷產品是否合格。結果存疑時可進行復檢申請,通過后可再次進行樣品檢驗,且初檢與復檢不能由同一檢驗機構進行[2]。
食品抽樣監測體系在不斷完善發展中,目前我國食品抽樣監測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①各地監督管理部門未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進行改動,制定符合本地地方特色的方案,抽檢監測工作缺乏專業指導性;②2015年5月1日施行的《食品抽樣檢驗通用準則》 (GB/T 30642—2014)雖然對抽樣方法做了詳細規定,但并未規定樣本數量,因此抽樣數量的不確定對最終結果可能造成影響;③相關部門對加工食品的小作坊、流通小販、小型餐館可能存在抽檢不完全、抽檢監測范圍不廣等問題;④食品抽樣工作部分由檢驗機構完成,但部分檢驗機構實際能力不足,難以勝任食品抽檢工作[3]。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定義為食品無毒、無害,且符合該食品應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包括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和食用安全;也包括食品質的安全和量的安全。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相關部門也加強了食品安全監測,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例如,2022年曝出的部分老壇酸菜包土坑腌制環境問題嚴重、知名禹州特產紅薯粉條造假;2021年曝出的河北青縣羊肉再現瘦肉精;2020年曝出的海參養殖投放敵敵畏、漢堡王使用過期面包片等,無不引人深思。食品安全問題時有出現,對此進行分析,可能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有以下幾點:①食品經營者素質問題,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非法牟利行為;②食品安全宣傳力度不大,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不夠重視;③無公害食品生產銷售環節不連貫,監管難以開展;④假冒偽劣產品向城鄉結合地區及牧產區流動;⑤監督管理職能不集中,各部門協調問題難以 消除。
在實際開展食品安全檢測時,需要綜合考慮生產工藝的穩定性、檢驗的時效性、產品價值與檢驗費用的相對性,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目前,國家對相應食品制定了具體指標以保障食品安全性,其中抽樣檢測法最經濟高效,應用最為廣泛。食品抽樣監測可以全面系統了解市面上所流通的食品及其安全狀況,曝光不安全食品,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不受損害,讓消費者安心購買食品。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抽樣監測活動,可以對不良商家起警示作用,保證在外流通食品的安全性。部門商家可能存在找法律漏洞牟取非法利益行為,進行食品抽樣監測可以有效減少這類情況出現,保障國家安定,提升消費者對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信任。
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傳播食品安全健康知識,持續推進食品安全教育。①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教育活動,從學校到社會,從普法專組到教師學生,再到家長,人人參與普法宣傳。②利用社區、餐館等作為普法媒介,社區廣播定時播報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各地食品安全事件,引起關注,餐館發放宣傳資料,除警示自身外,也發給就餐人員,積極引導消費者學法、懂法。③相關部門定期舉辦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解答、有獎競答等方式,向人們科普食品安全、食品中毒等知識,引導消費者舉報不良食品安全事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食品安全要保證從農場到餐桌整個過程的安全,涉及人員包括農民、食品加工廠負責人及員工、運輸司機、超市員工、流通小販及餐館經營者等,在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因此,需要定期組織其經手人員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如積極引導農民學習農藥相關知識,增強對劇毒、高毒農藥的認識,規范農藥使用;定期到食品加工廠進行普法專項活動及素質教育,增強對食品安全法的認識,知法畏法,避免假冒偽劣商品流向市場;增強對餐館、流通小販的管理,加深其對食品安全法的認識,不銷售“三無”產品,不以次充好,提升食品質量。
組織各部門抽樣人員及抽樣外包的檢驗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規范從抽樣方案的制定到最終完成進行報告寄送和數據匯總上報的每一步驟,尤其注意以下幾點:①抽樣開始前不得以任何方式告知被檢單位,且抽樣工作人員至少需要2名;②抽樣時生產經營負責人和抽樣人員均需在場,完成抽樣、封樣、拍照,避免后續糾紛,并注意對工廠進行拍照時,其廠牌應該包含在內;③抽樣人員要對樣品取樣時間進行詳細標注,并保存好抽樣人員和被檢單位信息照片;④抽樣結束需妥善保管樣品,并盡快送檢,避免在檢驗前發生變質[4]。
抽樣過程中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并能提供證據可以不予抽樣:①食品上明確標有“樣品”“試樣”;②有證據證明擬待檢樣品全部出口的;③有證據證明擬待檢食品已經有廠家明顯標識為停止經營產品,并且設置了單獨存放區域的;④產品已經超過保質期或感官可發現腐敗變質的;⑤待檢單位明顯存在不符合食品生產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⑥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其他行為。
職業道德主要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抽樣檢測部門強調在開展檢測工作時,要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公平公正,嚴格執行抽樣檢測相關標準,要求抽樣監測部門要對相關人員加強職業素質教育,以確保抽樣監測工作順利進行。①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激發其工作興趣,培養其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打好抽樣監測的基礎。②定期開展職業道德規范工作,強調食品抽樣的規范性、公平性,嚴厲打擊受賄行為。保證抽樣監測的公平性,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目前,食品售賣場所除了學校、超市、餐館旅游場所、文化館外,還有流通小販等,為切實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抽樣擴大抽樣檢測范圍,包括食品加工廠、食品批發市場、超市、大中小型餐館及流通小販等,落實到食品流通的所有環節。①相關部門要加大食品抽樣監測力度,投入人力物力保證抽樣監測順利開展。②提升機構檢驗公正性,增強社會信任度;③對抽樣監測關鍵環節進行標準化建設,保證抽樣監測快速、準確開展。
因各地消費情況、常住人口等不同,食品安全抽樣監測計劃在以國家計劃為出發點時,也應有所修改。在制定抽樣監測計劃時需因地制宜,依據當地主要消費場所,對抽樣監測有所側重,不能一概而論。在常住人口普遍為老年人、少年兒童的場所,就應該注意加大對校園食堂、小餐飲店及養生餐館的抽樣監測,保證人們身體健康不受損害。
4.7.1 國家食品安全抽樣監測信息系統簡述
國家食品安全抽樣監測信息系統簡稱“國抽系統”,包括數據填報系統和統計分析系統,相較于以往的“四五打印助手”軟件更加完善,可以省去補錄抽樣單的信息這一環節,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日常抽樣工作順利進行。該軟件有任務大平臺、食品安全檢查、統計分析、信息公示4大模塊。進行現場抽樣時也可以免去系統人員重復錄入,提高信息正確性[5]。
4.7.2 國抽系統一般使用步驟
國抽系統作為新型抽樣系統,在實際使用時有以下幾個步驟:①抽樣人員注冊登錄,完成信息錄入,并能熟練使用該系統;②信息效驗,包括抽樣人員在抽樣前對某場所的營業執照進行效驗、購買抽樣產品時對產品進行效驗;③信息錄入,即錄入抽樣樣品的信息,需反復核對,確保錄入信息準確;④上傳照片,該系統可以進行抽樣現場照片上傳,規范的抽樣步驟及其照片可以避免后續糾紛;⑤打印抽檢樣品信息并提交,一般抽樣完成并確認上述過程、信息、簽字確認無誤后,即可以在現場提交打印。食品安全監測中心可以將國抽系統應用到日常抽樣中,規范使用國抽系統,實現高效率、高準確性抽樣。
《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21年版)》規范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罐頭、冷凍食品、速凍食品、薯類及其膨化制品糖果、茶葉等33類食用品的安全監督抽檢準則,給出了相關檢驗依據,對抽樣方法及數量、抽樣單的填寫、封樣和樣品運輸、樣品儲存、檢驗要求及判斷原則等進行了詳細規定,是現行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準則。
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生命健康,是保障民生的基礎。各地監管部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監測體系。各地監測中心要積極組織抽樣監測培訓工作,提升所有在職人員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完善當地相關食品安全監測標準體系,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身體健康,推動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