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啟鳳
(和縣市場監督檢驗所,安徽馬鞍山 238200)
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安全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食品上市前,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確保符合售賣的要求,不會對消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1]。人們目前的生活水平還在不斷提升,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視。國家相關部門也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對各個廠家的生產線進行檢查,定期抽檢產品,讓人們能夠買到健康的食品,維護穩定的生活。因此,需要檢測部門不斷提高整個團隊的檢測技術,認真對待每一份檢測工作,降低國內的食品安全事故率。很多廠家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如香精、色素等,如果符合使用規定,則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但也有一些廠家會違規使用這些添加劑,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社會中也頻繁出現食物中毒等新聞[2]。綜上,針對食品檢測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招聘優質的檢測人員,完善目前的檢測設備,定期對檢測流程進行檢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提升食品檢測的精準度,維護人們的生命安全。食品檢驗檢測是用科學、準確的方法對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污染物、微生物、添加劑和輔助材料等進行質量分析的過程,能確保食品的安全性[3]。
要想確保食品檢測的準確性和安全性,需搭建優質的人才團隊,招聘專業人員加入檢測隊伍,不斷提高專業水平、職業素養,同時還要對內部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有機會學到先進的檢測技術,為滿足食品安全需求作出貢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分工越來越細,從事食品檢測檢測的人員最好選用食品或食品相關專業的人員,如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檢驗和微生物檢驗等,這些專業人員能通過學習培訓快速進入檢驗檢測的狀態并具有基本的檢驗檢測能力[4]。檢測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對于檢測的成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從目前的團隊水平來看,大部分檢測工作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缺乏食品檢測方面的理論支撐,過去從事的工作也大多和檢測無關。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紕漏。而且很多廠家招聘的檢測人員學歷較低,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這些都會對食品安全造成威脅。甚至連專門從事食品檢測的機構都普遍缺乏專業資質,且使用的設備老舊,不能為廠家提供專業性的檢測報告。
食品安全檢測關鍵還在于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檢測員的專業能力對于檢測報告的準確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5]。必須畢業于科班,并且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才能勝任食品檢測員這份工作,只有不斷提高檢測人員的操作水平,才能讓檢測結果變得更加精確。綜上,有必要招聘有專業資質的人員加入團隊,同時還要采購先進的檢測設備,所有參與檢測的人員都必須考取資格證書,根據廠家制定的規則來進行檢測,按部就班完成檢測工作。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確保檢測結果的客觀性,也能為廠家提供專業性的檢測意見。
檢驗檢測人員有專業的知識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耐心,檢測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不能隨意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進行,而且需要做到心無旁騖。對于檢測人員來說,如果頻繁看手機,可能使檢測工作出現疏漏,導致最終檢測出的數據不準確,此外還有可能在稱量或者計算時出現錯誤,雖然這種現象很少見,但只要出現一次,就會對整個廠家的生產造成影響。可通過相關的管理制度將外界對檢驗檢測人員的影響降到最低,如進入實驗室不能帶手機、不能做與檢驗檢測無關的事情等,同時還需要檢驗檢測人員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綜合判斷能力。
對于檢測工作來說,檢測設備的準確性也會對最終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在實驗室中使用的設備必須嚴格審查,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校準。但從目前很多實驗室的操作習慣來看,一般都不會提前校準設備,直接進入檢測環節。還有一些設備在采購時,沒有提供出廠合格證書,甚至沒有使用說明書,操作人員也不知道如何檢查和校準這些設備,導致使用過程中過于隨意,最終檢測得出的數據是否符合規定,也無從知曉。因此,從事食品檢測的人員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懂得如何維護檢測設備。實驗室內的負責人需要定期檢查所有的設備,如果發現設備出現故障,必須及時反饋上級部門維修或者更換,避免在今后的檢測過程中出現偏差。每一個設備的使用、歸還等都必須記錄臺賬。
大部分情況下,實驗室內的設備如果常年使用,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損耗,而且長時間操作設備必然會使設備的精準度下降,導致設備檢測出的數據存在偏差。如果實驗室由于資金短缺無法及時更換新的設備,也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校準,只有不斷檢查這些設備,才能提高檢測結果的客觀性,避免給廠家造成誤導。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設備被運用到檢測檢測領域,如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農藥殘留、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獸藥殘留、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檢測重金屬等,大大提高了檢驗檢測效率。進一步完善食品檢驗檢測的相關設備和技術,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不斷優化檢測方法和檢測技術,確保所有檢測技術齊頭并進。為了提高檢測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應該創新檢測方法和應用模式。要逐步建立研發團隊,增加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創新對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應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改變傳統的檢測方法,優化食品檢驗檢測方法。為有效提升食品檢驗水平,縮小我國食品檢驗技術與國外食品檢驗技術的差距,推動食品檢驗行業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必須對食品檢驗檢測模式不斷進行優化,加強食品檢驗檢測研究,優化資源配置,成功轉化研究成果。
檢驗檢測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特別是化學方法是對產品進行破壞性的檢驗檢測,所以無法對每個產品進行檢驗檢測,往往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檢驗檢測,從而判斷這一批產品是否合格。因此,被檢驗檢測的樣品必須具有代表性,這樣才能保證檢驗檢測出來的數據能真實地代表這一批產品的質量。從取樣時就要根據抽樣基數要求抽取規定的數量,產品到實驗室后,固體樣品要用四分法,液體樣品或半固體樣品要混勻后才能 取樣。
實驗室在對樣品進行檢驗檢測時,要用到很多化學試劑和標準品,只有保證這些物質的有效性,才能保證檢驗數據的準確性。例如,實驗室在用液相色譜檢測食品中黃曲毒毒素B1時,流動相要用色譜級乙腈,而不用分析純乙腈;又如未拆封的馬拉硫磷、甲胺磷等農藥標準品的有效期是1年,而拆封后的標準品有效期為2個月。
實驗室里的樣品多種多樣,樣品的檢驗檢測項目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每個檢驗檢測項目有標準方法,也有非標準的方法。實驗室要選擇本實驗室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認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對其進行檢驗檢測,才能保證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我國目前在食品檢測方面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暫時未制定統一的標準,這些都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只有先推出統一的檢測標準,才能讓所有的實驗室都規范自己的檢測流程,當各檢測團隊根據統一的規定來提供檢測報告時,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維護市場上的食品安全。如果發現不符合標準的食品,則不能進入市場售賣。這樣做維護了市場的公平性,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可信度更高的檢測報告。企業內部需要建立專門的檢測標準,各個行業之間也應該實現資源共享。只有相互提供檢測經驗、檢測數據,才能在市場上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讓優質商家有機會繼續推廣自己的產品,無良商家則早日退出市場。
在很多食品檢測項目中,會對實驗室的設備、檢測環境有很高的要求,這些對于檢測結果來說都有決定性的作用,但很多實驗室都沒有對這個問題給予關注,導致最終檢測的結果不符合規定。例如,在微生物實驗室中,必須把溫度控制在20~24 ℃,濕度維持在60%以下,無菌操作間潔凈度要達到 10000級,每月還要對超凈工作臺和無菌操作間進行沉降菌檢查。只有保證運行環境達到標準要求,檢驗檢測結果才有可信度,才能保證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度。
食品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雖然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流程復雜,但要嚴格控制食品檢驗檢測質量,完善相關的儀器設備和檢驗標準,讓所有參與檢測的工作人員都能定期參加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實驗室內制定專門的檢測流程,讓最終輸出的檢測報告具有較高的可信度。目前由于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今后需要有更多的人員加入檢測團隊中,社會上也應該成立更多的檢測機構,幫助生產食品的廠家對食品的成分、安全性等進行檢測,確保所有輸送到市場的食品都是安全可靠的。除了對每個流程進行嚴格監督以外,還要注重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讓食品檢測的結果更加精準。想要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就離不開檢測團隊的支持,但檢測過程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檢測的結果也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檢驗檢測質量控制對于今后的食品行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政府部門和生產廠家都應該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