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曉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鄭州 450064)
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是一種特殊的研究,是指在食品加工、存儲和銷售過程中,保證食品的衛生和食用安全,預防食品中毒,將食品安全事故降到最低。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不良事件頻繁發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食品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對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雙重挑戰”。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應從食品營養和食品衛生監督兩個方面著手,應用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督相結合的管理策略,引導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食品的營養與健康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食品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后,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學作用,然后被相關的組織和器官選擇性地吸收。在食品中含有的有益營養物質,是維持健康的基本,可以促進機體的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定義,從狹義上來看待食品安全,只要是無毒的、無害的、滿足一定的營養需求、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食品,都是安全的。但這還遠遠不夠,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的健康與營養。因此,相關部門必須突破原有的限制,對食品的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聯合國,食品安全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包括數量、安全以及發展,即,既要保證顧客的身體健康,又要保證顧客的營養,還要使食品安全與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相適應。食品生產與加工企業必須注重周圍的加工環境,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并維持土地的可持續使用。一般來說,生產出來的食品不能有毒,不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①有關監管機構沒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食品的精確定位,沒有制定好食品營養的有關規定。②在我國目前的一些食品中,沒有嚴格按照有關的行業標準和法規對添加劑、非添加劑等進行明確的規定,并且有關部門也沒有對食品添加劑的危害進行嚴格的檢測和研究。③目前國內大部分食品企業沒有嚴格執行營養標準和規范,沒有對食品材料的安全進行嚴格監管。④大部分食品原料中的營養成分不符合有關標準和規范。
①我國在食品衛生監管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健全、明確和規范,使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食品衛生監督中不能嚴格遵守規定和規范,從而影響食品安全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執行,引發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②職責不明確。目前,各地衛生監督機構普遍采取分級衛生監管模式,但由于沒有統一的規范,責任劃分不清晰,存在監管不規范、責任劃分不明確等問題,導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規范,難以有效執行。③懲罰過重。我國大部分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在執行監管時,都會采取罰款的形式來對食品企業進行監管,但由于沒有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和監管目的制定出相應的懲罰措施,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督工作造成了日益嚴峻的挑戰,食品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也不能得到明顯改善。④沒有對相應的監管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當前,我國對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不明確,未將工作責任與工作業績掛鉤,沒有健全的問責制度,致使大部分食品安全監督員和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嚴重影響了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實施。⑤不達標事件頻發。在食品衛生監督工作中,經常會有檢測不合格的情況,如菌落總數、大腸桿菌等,這說明食品有可能導致腸道細菌感染。一般而言,細菌數量并不能完全說明疾病是否會發生,也不能說明發生疾病的嚴重性,但該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食品在生產和加工中的衛生情況。食品生產過程中,若微生物數量較多,則說明食品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污染較大,熱加工或其他消毒過程不完整,食品生產過程中衛生狀況不佳。因此,相關食品檢驗機構要充分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意義,嚴格監督各個環節的食品質量,并實行食品檢驗責任制,對不能嚴格遵守食品衛生管理制度的人員進行處罰[1]。
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應根據我國的實際需求,參照、借鑒國外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和法規,加強管制。政府應設立食品標準部門,并設立一個獨立的監察機關,負責制訂本區域食品安全的整體目標,編制各項食品安全規范和標準,實行衛生責任制,并建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另外,在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和相關管理體系的完善中,必須建立食品的可追溯和召回機制,以保證食品的質量。監管機構一經發現有問題,要立刻用計算機記錄與查找食品的源頭。如果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當地政府可以組建一個調查隊,對事故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進行評估,及時召回市場上流通的食品,并將有關信息轉交給國家衛生部門,以便統一組織和處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和健康。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除了對食品的來源、貯存等進行規范管理,還要對食品的銷售實行相應的監管。①食品銷售員必須穿戴干凈的工作服、帽子和手套,并在洗手和消毒后上崗;在銷售時,嚴禁咳嗽、打噴嚏和撓頭等;對直接食用的食品,必須確保存放在一個完全密封的容器中,且使用無菌、無毒、清潔的銷售工具;在出售時,應提供全面的防塵、防蚊蟲和防塵措施。②陳列食品的陳列柜應經過充分清洗和消毒,然后再陳列;在展示過程中,必須嚴格分開生食,避免食品的交叉感染。在陳列食品時,必須保證無毒、無菌以及容器干凈,保證食品的新鮮和衛生,保證食品的保質期。陳列人員必須佩戴健康證明,并確保穿著整齊。③提高居民對食品的營養意識。臨床研究表明,恰當的膳食模式可以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并能有效防止長期食用單一食品造成的營養失調。因此,應通過合理營養、健康飲食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居民更加注重食物營養,并鼓勵他們注意飲食均衡,避免吃三無食品[2]。
強化食品營養監控,既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又能保證食品的安全、健康和營養。根據食品的種類和營養情況,制定出不同的食品營養標準,并制定出適合不同人群的最佳營養攝入,這樣不僅能保證不同人群的營養平衡,還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要加強食品的多元化。人們可以通過多樣化、適當地攝取各種食品,加強營養均衡,實現食品安全的目標。關注食品的營養問題,可以降低食品中毒的發生概率,避免因食物單一使兒童或青少年肝腎功能和胃腸的消化代謝功能受到損害,避免細菌和化學引起的食品中毒。同時,我國在食品營養問題的治理上也要朝著更寬、更深的方向發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資源的分配,努力生產科學、合理、衛生和營養的食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從而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
強化食品衛生監督,要求健全食品安全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并進一步改進監督。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只針對食品衛生機構的缺陷,未對食品種類、營養搭配等方面進行具體規定[3]。因此,政府在食品安全中要注意“多樣”“適度”兩方面的問題,從“食品安全”“食品衛生”等方面著手,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和監管。①要正確認識食品安全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引入國外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設科學合理的安全標準和法律法規體系,確保能夠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有效促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國際化發展。②要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通過構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誠實守信為出發點,促進食品企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為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③建立健全我國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并根據目前的國際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加強ISO質量認證體系的建設,完善食品召回與追溯體系,以切實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意識。④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的預警反映,逐步加強監督,明確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主要職責,對食品安全工作實施透明化和公開化監管,并構建長效監管機制,保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能夠逐步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只有這樣,才能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新的發展,為新形勢下的食品安全保障創造有利條件,有效應對“雙重挑戰”,逐步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推進和諧社會 建設[4]。
在我國大部分比較落后和邊遠的西部地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監督工作還很薄弱,大部分居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很容易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從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督,以避免、預防和減少某些食品安全事件。①通過定期散發傳單、海報和標語,在農村地區加強宣傳和推廣食品安全,引導農民健康消費,增強農民的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加強經營者依法經營理念,樹立食品安全意識。②把“綠色食品”概念引進到市場管理中,規范農村食品市場,建立健全的連鎖經營體系,加強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監管力度以及對生產、銷售等方面的監管和輻射,確保食品的安全、衛生,從源頭上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質量[5]。
總之,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幸福生活,所以對食品營養和食品衛生監督進行研究和分析,就顯得尤為必要。在新時期,必須從多個方面來應對食品安全“雙重挑戰”,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真正提升我國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