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濤, 王亞紅, 黃麗麗
(1.陜西省周至縣植保植檢站, 陜西 周至 710400;2.陜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陜西 西安 710003;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為推廣獼猴桃潰瘍病的綠色防治技術,在陜西省周至縣采取了關鍵時期施藥和不同園藝措施等綜合防治措施。在獼猴桃發育的4個關鍵階段,即開花前和開花后、果實收獲后和落葉前,分別噴施殺菌劑防治。其他輔助性措施包括多種園藝措施,如平衡施肥、限制掛過量、增強樹勢和清潔果園等。結果表明,防治效果達85.6%以上,植株發病率在3%以下,表明采取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潰瘍病的流行。
周至縣現有獼猴桃面積2.9萬hm2,已成為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獼猴桃潰瘍病自1991年該病首次發現,2009年重發以來,其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危害日益嚴重。該病發病率高,具有暴發性、毀滅性的特點,雖然進行了多種多樣的防治技術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總體防治效果不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2017年以來,周至縣推廣應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科研團隊的獼猴桃潰瘍病“兩前兩后”關鍵技術,防控效果顯著,防效85.6%以上,發病株率控制在3.0%以下,有效控制了獼猴桃潰瘍病的流行蔓延,實現了獼猴桃的穩產增產,增加了果農收益,而且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保護了果園生態環境。
“兩前兩后”的關鍵技術技術,即“花前花后”噴霧防治花腐病、葉斑病,“采果后落葉前”藥液噴淋主干大枝防控枝干潰瘍的關鍵時期藥劑防控技術。
第一個“一前一后”,也就是花前花后,防治開花前潰瘍病侵染危害花蕾誘發的花腐病,落花后潰瘍病侵染危害葉片誘發的葉斑病。花前花后各噴施1次藥,預防春季潰瘍病侵染危害誘發的花腐病和葉斑病,使用藥劑分別是6%春雷霉素WP800~1 000倍和3%中生菌素WP800~1 000倍。花期前后是敏感期,容易產生藥害。噴施全樹特別是花蕾花梗部位,均勻細致周到。
第二個“一前一后”,也就是采果后落葉前,預防第2年春天的枝干潰瘍病。施藥方法是“噴和涂”,噴就是噴淋,涂就是涂桿,甚至大側枝的基部。采果后落葉前用藥此期果實已經采收,這時噴涂藥劑濃度是展葉后至采果前生長期噴施濃度提高10倍,比如噴施800~1 000倍,噴淋濃度就是80~100倍,這樣使用較高濃度藥劑有利于殺滅秋季潛伏在枝干樹皮淺層處的潰瘍病菌。使用藥劑是抗生素和銅制劑類,如 46.1%氫氧化銅WG100~120倍、20%噻菌銅SE40~60倍等。
為了獼猴桃潰瘍病得到持續、穩定和有效地防治,還要輔助措施提升果園土壤有機質、平衡配方施肥、定量掛果控制負載、健壯樹勢、清潔果園等貫徹應用到具體生產管理中。
2.1.1 重視有機肥的土壤投入 為了增強樹勢提高獼猴桃抗御潰瘍病的能力,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可以是商品有機肥,也可以是農家肥和綠肥。商品有機肥選用正規廠商,每667 m21 t左右,也就是市場上每袋40 kg包裝的20~25袋/667 m2;施入豬、牛、羊等家禽家畜等腐熟農家肥,使用量1 000~1 500 kg/667 m2,并按照結果產量,每年用量15%進行遞增。
2.1.2 果園生草種植綠肥植物 提倡果園樹行清耕,行間生草,種植三葉草、毛苕子等,待生長至30 cm高度時進行刈割或碾壓,提升獼猴桃果園土壤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達到2%~3%,從而達到改良深松土壤,保持保水保肥、疏松透氣、生態循環等的能力,也可預防日灼,從而增強樹體的抗病力。
2.1.3 科學平衡配方施肥 生產中還需要開展科學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控制氮肥的用量,氮、磷、鉀合理配比,重視生物菌肥的應用,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根據獼猴桃不同生育階段生長的要求,及時足量施入。同時,積極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提質增效,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2.1.4 使用誘抗劑[3]如果助長弱樹,或者產量過高的獼猴桃果園,重視使用誘抗劑,如5%氨基寡糖素AS800~1 000倍或0.136%赤·吲乙·蕓薹(碧護)WP8 000~10 000倍,進行全園配施3~5次,即可促進樹體的抗病能力,也可提高農藥防治效果和利用率30%以上,這些都是提升果園獼猴桃樹體抗病性的長遠措施。
2.2.1 清除病殘體 清除果園病樹、病枝和病葉等病殘體,帶出園外進行燒毀、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這樣就可減少果園潰瘍病病原發生基數,從而降低侵染危害發病機率。
2.2.2 阻斷傳播途徑 一是嚴格履行國家植物檢疫法規,阻斷無癥或帶癥帶菌苗木在地區果園間的菌源傳播流行;二是通過政府的農業行政執法行為,實行市場獼猴桃商品花粉的無菌檢測;三是使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次氯酸鈉),按照稀釋使用濃度進行修枝剪和嫁接刀具等農具的浸泡、凃發或噴施,避免二次傳播。
對修剪嫁接傷口及時涂抹藥劑,阻斷潰瘍病菌侵染的通道。對已經感染發病的樹體,如果部分枝干皮層潰爛,可以挽救進行病灶縱向劃道超出發病部位至健康位置,涂抹3%中生菌素WP或6%春雷霉素WP80~100倍液,潰瘍病造成的傷口可以愈合。對于特別嚴重樹干潰爛傷口較大不建議刮除病疤涂抹藥劑,但是樹干病疤較小的可以及早刮除病疤涂抹藥劑進行治愈。
2.4.1 棚架,通風透光陽光型管理 獼猴桃果園架面采取陽光型管理,提倡棚架,通風透光良好。按照“單枝上架,一主兩蔓,羽狀分布”整理架面,修剪采取“少枝多芽”技術,管理采用“輕剪長放多留芽,以果壓樹促轉化”,形成“外圍結果,內膛長枝”生長態勢,架面下要有30%以上透光率,不使果園陰暗郁蔽,通風透光差。
2.4.2 合理栽培密度 由于潰瘍病的危害影響,近年部分果農采取多枝上架,枝干叢狀分布;為了追求產量,株行距減小,由3 m×4 m、3 m×3 m的55~74株/667m2增加為2 m×3 m,甚至1.5×3(~2.5)m,密度成為 110~170株/667 m2,果園栽植密度過大;架面留枝過多,中短枝多而長枝少,果園郁蔽,影響光合作用,果實品質低而差,且易誘發病蟲害,特別是潰瘍病的發生。
2.4.3 定量掛果合理負載[4]667 m2產控制在2 000~2 500 kg,樹勢健壯,抗逆性好,連年穩產高產,不會出現結果大小年現象。做好人工授粉,及時疏蕾、疏花、疏果,根據樹勢定量掛果,合理負載,這是生產優質商品果的重要舉措,也是防控控制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重要因素條件。
制定周至縣獼猴桃潰瘍病綠色防控“兩前兩后”關鍵技術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和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示范牌,樹立典型,示范推廣,輻射帶動全縣2.82萬hm2獼猴桃生產應用,使技術應用覆蓋率為91.3%以上。
做好監測預警,結合獼猴桃物候期,制定切實可行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及時發布技術信息,印發技術資料。“兩前兩后”防治時期,組織技術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和通俗易懂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充分發揮示范園點的輻射帶動作用。
利用電視、微信、抖音等網絡媒體發布技術信息,為廣大果農防治工作提供指導。開通技術咨詢熱線電話,積極為果農解疑答惑,使該技術得到宣傳普及,真正落實應用到獼猴桃生產實踐中去。
通過3 a應用獼猴桃潰瘍病“兩前兩后”關鍵技術,獼猴桃果園潰瘍病防控效果顯著,防效85.6%以上,發病株率控制在3.0%以下,有效控制了獼猴桃潰瘍病的流行蔓延。
2016年推廣使用以來,全縣累計推廣面積6.07萬hm2,挽回產量近18.85萬t,增收節支累計超過7.05億元;特別是近三年推廣面積4.3萬hm2,挽回產量12.17萬t,增收節支4.49億元。
近三年來,周至縣實施推廣應用獼猴桃潰瘍病綠色防控“兩前兩后”關鍵技術,并培訓暨指導技術人員和果農累計5余萬人次,示范推廣4.3萬hm2,為獼猴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實現了獼猴桃的穩產增產,增加了果農收益,而且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保護了果園生態環境,保障了獼猴桃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西安市、陜西省乃至全國獼猴桃潰瘍病防治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廣和輻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