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倫
(云南日報報業集團,云南 昆明 650000)
現如今,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推動了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以微博、微信和手機APP 客戶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和自媒體迅速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兩微一端”成為了各類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和渠道[1]。為了在新媒體浪潮下對“兩微一端”內容進行更為系統全面的監管,需要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手段對監管手段進行優化和完善。
在新媒體創造巨大流量的今天,各類問題層出不窮。部分媒體和個人為博人眼球、獲得點擊量、取得經濟效益,時常發布和炒作一些斷章取義的新聞事件,甚至網絡謠言等,從中獲取流量和利益,在“兩微一端”等新興輿論傳播渠道上,無視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的限制,任意發布和傳播帶有負面影響的新聞信息。
在新媒體廣泛普及使用以前,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個人可以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相對匱乏。因此,受眾往往期望能夠利用信息更為豐富、更加便利的渠道,來獲得更為寶貴的信息資料。新媒體的誕生,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受眾這一需要,也增強了受眾獲得資源的便利性。但是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與深入發展,信息爆炸帶來的低價值信息泛濫已經成為一種突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個人日常使用手機獲取各類信息的時間成倍增加,手機不再是單一的通訊工作,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取碎片化資訊。然而,這類碎片化的資訊當中夾雜了大量無用信息,受眾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甄別、篩選和屏蔽這類無用資訊,反而降低了受眾獲得優質資訊的效率。
互聯網環境是新媒介建立和發展的基礎,二者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的關聯。一方面新媒介的發展會導致網絡環境變化,另一方面互聯網環境的優劣也影響了新媒介的發展狀況。當互聯網環境出現混亂失衡問題時,就會直接對新媒介的發展產生影響,從而使得新媒介的宣傳內容良莠不齊。具體來說,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在互聯網絡、新媒體和社交平臺上發表意見的可能性,但不可避免的是,少數人把網絡當作發泄負面情緒的出口,惡意評價、逞口舌之快的法外之地,這些違反互聯網規章制度的不當言論,容易導致互聯網環境紊亂。值得注意的是,在“流量可以快速變現”的當下,少數人為增加關注度、獲得點擊率、取得效益,而故意發布傳播虛假消息、低俗內容,人為制造對立的情況,客觀上加劇了網絡環境的混亂。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也對監管工作提出了諸多挑戰。當前階段,針對新媒體平臺的監管制度的完善仍然滯后于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同時監管難度也在不斷加大。一是監管制度中存在著不足與漏洞,針對“兩微一端”上產生的虛假謠言、負面內容、侵權信息和違法廣告等,媒介監管普遍采用發現后刪除信息的處理方式,存在明顯的滯后性,此時往往已經產生了負面輿情[2]。二是在新媒介時代,消息具備海量特性,人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發布者和傳播者。盡管在大眾傳播中的知識鴻溝作用已被大大弱化,但不同個體之間在甄別信息內容真假、優劣等層面上,仍然有著很大的差異,部分受眾缺乏相應的信息甄別能力,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新型媒介對信息內容監管的難度。三是由于技術監管手段的發展往往落后于新媒介本身的發展,例如,視頻內容審核識別技術相對于圖文審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視聽新媒介安全監管工作的核心部分主要還是側重于節目內容的監控管理,但由于目前音視頻監管技術還無法完全對音視頻內容和導向進行準確判斷,在對內容的審核把關中,仍然需要通過人工手段進行監看判斷,加之新形式、新技術手段在不斷更新換代,因此,科技監督體系建設中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投入,從而及時地加以提升和更新。
宏觀導向控制是新媒介有序傳播的重要保證,對新媒介的監管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宏觀導向控制。面對當前新媒體時代以“兩微一端”為主的新型媒介存在的監管難題,有關部門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監督,解決以上問題至關重要。同時,也要注重主流媒體的陣地建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不斷推動新媒體內容建設。主流媒體在“兩微一端”陣地上要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在重大新聞事件、網絡輿論焦點等重要節點要主動發聲,表達準確觀點,正確引導輿論,弘揚正能量,用權威性的主流信息內容引領社會大眾,起到示范效應,營造清朗的網絡輿論空間[3]。另外,職能部門也應當制定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對現階段新媒體平臺內容監督管理困難較大的問題,進一步健全政策制度,為新媒介內容的監督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有利條件。具體的實施如圖1所示。
立法具備權威性與強制性,科學健全并具有針對性的立法是對新型媒介內容實施有效控制的根本和基礎。首先,在信息媒介時代下對“兩微一端”實施有效的信息監管,需要建立科學健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形成強而有力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體系[4]。經過長期發展,現階段針對傳統媒體的內容監督管理制度相對完善,而涉及新媒介內容監督管理工作的立法則相對滯后,應當在現行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新增適應新媒介內容監督管理工作的相應內容和條款,對不適應新媒介發展環境的內容條款加以調整、修改和完善,使相關立法更為科學健全。其次,隨著新媒介發展速度的加快,各類新問題也逐漸產生,這就必須進一步對相關規范加以細分和明確,逐步覆蓋新媒介的各個領域、所有信息內容發布和傳播的主體,使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使新媒介內容的監督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落到實處。最后,還要對制作傳播非法媒介信息的行為加大打擊懲治力度。對新媒體平臺、個人用戶的違規行為做出實質性處罰,以嚴厲打擊在新媒體內容制造和傳播過程中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于為了博人眼球、賺取經濟效益,制造或傳播虛假消息、網絡謠言和低俗內容,發布有違社會正常價值觀的言論等行為,必須及時從快從嚴處理,通過法律法規的約束,嚴格執行互聯網實名制管理,構建起健全的監督體系,從而進一步規范網絡行為。
新媒介在快速發展中,傳播環境越來越復雜,新媒介內容的監管難度也在逐步增加。面對這一情況,為了促進監管技術的更新與提升,運用科學先進的監管手段對新興媒介內容實施監督更加重要。通過開展技術革新,設計研發更為先進的監督手段,最大程度地發揮技術的優勢[5]。例如,將大數據分析技術運用于新媒介內容監管工作當中,利用互聯網爬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聯機數據處理等新技術手段,對媒介內容進行更廣泛的監管。目前,全視聽內容鑒別技術由于對軟硬件的需求極高,對海量內容進行全要素內容鑒別并不現實,因而可以針對“兩微一端”內容傳輸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監測。通過系統的專用抓取手段,對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上新增的數據進行收集,并在系統數據庫中加以保存,以方便后期的大數據分析和監測。爬蟲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對被監測監管賬戶的深度爬取,能夠根據系統規定的預設時間段爬取數據,并且還能夠完成對基礎用戶目錄數據的爬取,通過審核后的基礎用戶即可進入基本數據采集階段,采集層由集群的爬蟲技術構成,包含了瀏覽器和移動服務器端,以及能夠實施爬蟲功能的公共云。我們能夠通過預設爬取關鍵字,從不同的賬號間爬取相關聯的數據,爬取數據后可對數據之間的相關聯關系加以保護,同時為了處理因不同站點的爬蟲屏蔽對策而造成的爬取路徑無效的現象,我們能夠通過使用爬蟲IP 資源池的方法,間斷性更新爬蟲IP 地址,以高效使用有限的IP 處理站點對爬蟲的遮蔽措施。同樣,通過關鍵詞庫、人臉信息庫、視頻圖像樣品庫、音樂樣品庫,運用數碼圖像辨識、人臉特征鑒定、文字識別比較等技術手段,實現智能化的分類甄別,完成對涉黃、涉暴、虛假有害等違法內容的自動識別。其中,涉黃分類是指運用圖像識別比對、文字識別比較等技術手段實現自動研判,完成對圖片內容的自動識別、對視聽節目內容的甄別;涉暴分析可主動找到疑似涉暴的違法視聽節目內容,如非法旗幟、槍支等;政治有害分析則是對視聽節目畫面中出現的人臉和人臉庫中的人臉進行圖片分類和檢出,從而完成對視頻內容中敏感人物的自動識別。
增強新媒介網絡平臺及其有關從業者的嚴格自律意識,是搞好新媒介信息內容監管的基礎。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各大新媒介網絡平臺、自媒體及其有關從業者都是新媒介信息內容的制造和傳播主體,從根本上規范自身的行為,也是做好新媒介信息內容監管工作的關鍵。比如,目前部分微信公眾號、微博博主、抖音號主等用戶,通過發布庸俗、虛假或者違規宣傳的信息內容,達到吸引流量的目的。當這些賬號被舉報查封以后,很快就會新建賬號卷土重來,以此不斷逃避監管和打擊。由于此類情況普遍存在,使得新媒介信息內容監管的難度加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要求所有的新興媒介網絡平臺以及相關從業者增強自律意識,平臺方應進一步樹立主體意識,履行職責加強內容把關和審核,對發布內容負責,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內容導向意識。同時,平臺應切實加強網絡風險防控舉措,加強對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及抖音、快手等視頻號在內的新媒體平臺的管理,第一時間管控、刪除網絡謠言等有害信息,對重點內容實行人工審核,先審后發,有效管控抵制各類網絡謠言、虛假信息、有害信息,自覺做好內容監控,不斷完善信息體系,從平臺自身入手搞好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鞏固網絡輿論陣地。新媒體從業人員和運營者在發布內容時應做到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準則,自覺抵御庸俗、弄虛作假,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的有害信息,增強責任意識,主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
綜上所述,新媒體為信息傳播提供了諸多便利,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機遇,但同時一些虛假信息或負面內容也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大范圍的傳播,甚至對社會發展和正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面對新媒體時代“兩微一端”平臺上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做好內容監管是重中之重和關鍵所在。相關主管及職能部門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立法機構及時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新媒體平臺和參與者自身加大信息的審核力度,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完善信息傳播全鏈條監督監管,重視培養行業的自律意識??傊龠M新媒體浪潮下“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的健康發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