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丹,李 杰
(南京審計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5)
研究生黨建是高層次人才培養關鍵優勢和重要特征的體現,加強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構建研究生黨建“守正出新”路徑,進一步發揮研究生黨建工作推動教育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作用,已成為新形勢下研究生黨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研究生黨建直接關系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研究生黨建工作目標具有一致性。高校是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實踐基地,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是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二是研究生高質量培養對研究生黨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卓越人才培養需要高校充分發揮研究生黨建工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職能。三是研究生黨建工作要不斷自我革新才能符合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研究生黨建工作須順應新時代發展趨勢,遵循發展規律,為推動黨的自我革命和建設添磚加瓦。
研究生黨建工作不同于其他基層黨建工作,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研究生黨建工作具有鮮明底色。我國高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研究生黨建必須服務于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二是研究生黨建工作具有聯動共育性。研究生培養是導師負責制,導師除了要在科學研究上給予研究生切實指導,也負責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黨建與科研、思想政治教育聯動,構建黨建與思政、黨建與學科協同育人格局。三是研究生黨建工作具有自主性。研究生群體是高等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思想獨立性。研究生黨建工作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為實現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營造了和諧濃郁氛圍,更好地服務高質量人才輸出。
構建研究生黨建工作“守正出新”路徑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際意義,一是“守正”路徑推動研究生黨建工作質量全面提升。“守正”就是要明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研究生黨建“守正”路徑,就是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斷建立健全研究生黨建工作路徑,構建完整的研究生黨建“守正”路徑,形成標準化研究生黨建工作體系。二是“出新”路徑協同創新研究生黨建模式。“出新”是創新、變化,就是在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審時度勢,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推進研究生黨建工作創新發展。通過構建“守正出新”路徑,不斷推動研究生黨建與時俱進,這也是新形勢下構建高校黨建科學體系內涵式發展、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的必然要求。
一是育人目標取得一定成效。《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明確提到,“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根本標準”。截至2020年,我國近300萬在讀研究生中,研究生黨員占比超過一半[1],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又專又紅的穩定人才供給。二是政治建設不斷加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是要發揮政治指南針作用”[2]。在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研究生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深刻詮釋了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三是研究生黨建工作質量促進提升研究生教育體系發展質量。2018年,教育部組織開展的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的創建工作[3],為研究生黨建工作和研究生教育發展樹立了標桿和模范。
一是研究生黨建工作規范性不足。從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到成為一名正式黨員至少要經歷兩年培養考察,而研究生培養周期短,在選拔、培養、考察、發展等環節不夠嚴謹,致使出現入黨前后表現不一、思想覺悟低等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黨員發展的質量。二是考評、獎懲機制及繼續教育缺失。研究生是導師負責制,使得研究生在培養期內主要活動局限于以導師為中心的課題組內。上級黨委往往容易忽視對研究生黨員的考評細則和獎懲機制把控。以上兩方面原因使得研究生黨建工作松散,效果不盡如人意。三是工作方法及內容缺乏創新。研究生群體科研任務重、流動性大,導致黨建工作投入時間少,組織生活流于形式,支部開展活動往往根據文件規定例行公事,這嚴重影響了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黨建工作的開展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遵循黨建工作規律。黨建引領作用要求其順應教育發展規律進行自我革新,為黨建工作提供發展動力。研究生黨建工作應與研究生培養、科研提升、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等方面深度融合,著力提升自身發展質量,使研究生黨建逐漸規范化、流程化、系統化、制度化,不斷加強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作用,培育勇擔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高校黨委要把主題教育作為師生培訓的重要內容,貫穿師生黨員培養發展的全過程,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強力推進主題教育開展,強化黨的理想信念、奮斗目標。二是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合力推進人才培養。聯合思政課教師、黨務工作者與黨課培訓教師,將黨的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建立良性溝通機制,全面推動黨建、思想政治教育貫穿研究生人才培養全過程。三是發展黨員要強化政治素質要求。發展黨員工作相當于黨建工作的“第一粒扣子”,因此,在發展黨員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發展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好發展黨員關,保證黨員隊伍注入的“新鮮血液”的紅色底色。四是完善黨員持續性教育。研究生學習階段其主要精力集中于科學研究,對于新發展的黨員往往出現入黨前表現積極,入黨后表現懈怠的現象,因此,應建立持續培養計劃、系統化考核行為準則并定期反饋,提升研究生黨建工作質量。如圖1所示。
圖1 黨建理論推動黨建實踐發展
一是完善黨建工作制度,讓黨建工作有章可循。研究生黨員群體特征增加了黨建工作難度,應遵循“因事而化”的原則,制定具有研究生特色的黨建工作規章制度,結合政治素養、志愿服務、科研成果、社會實踐,以及學習成績細化研究生黨員考評細則及獎懲機制,規范黨員行為,強化黨員義務。二是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在群團組織中的先鋒作用。將研究生主體劃分為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群眾,制定明確責任分區,以黨建帶動團建,以黨建教育群眾發展,發揮黨團建設、黨群合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三是著力推進黨建工作細分化,將思想、組織、制度、紀律、作風建設相互融合貫通,以思想為指導、以組織為依托、以制度為保障、以紀律和作風為底線,形成自循環系統。四是流程化黨員發展工作。發展黨員工作要嚴格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從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發展對象培養、預備黨員繼續培養到成為正式黨員后的持續性教育要嚴把思想關、行動關,嚴格把控發展黨員質量,保證黨員隊伍紀律性和純潔性。如圖2所示。
圖2 自循環黨建管理機制
一是構建網絡化研究生黨建體系。縱向上以學校黨委、各院級黨委、研究生黨支部為三級組織架構,橫向上以充分調動各學科、各系所、各班級、各宿舍為契機,構建“豐”字網絡化黨建組織架構,從根本上解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問題,形成雙融合、共促進局面。二是上級黨委要充分落實指導和保障措施。在支部建設、黨員發展、支部工作開展上提供指導和培訓,同時,在支部建設、支部活動上調動支部積極主動性,在經費上給予足夠支持和保障,鼓勵支部放心大膽開展工作。三是充分加強各級黨組織內成員交流溝通。教工支部與研究生支部開展聯學,實現學科業務、學術理論與黨建工作全覆蓋,以教師為榜樣,促使學生在交流中接受教育、豐富知識體系、堅定理想信念。四是增強導師思想引領作用。《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中強調,導師應強化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應通過設置相應激勵機制落實導師思想引領并落地引領成效。如圖3所示。
圖3 “豐”字網絡化黨建體系
一是實現研究生黨建載體創新。傳統研究生黨建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研究生群體個性發展需求,新形勢下要求黨建工作突破創新。通過構建“黨建+”“互聯網+”模式,著力推動黨建與學科、業務及實踐相結合,切實落實黨建引領作用。二是發揮黨員主體性。黨建工作實質上是做人的工作,互聯網背景下,每個獨立個體都是一個媒介,主體間影響已經由傳統“點對面”的形式發展成為“點對點”新模式,因此應充分調動主體能動性,形成人人皆為黨建工作者的氛圍。三是開展黨建特色活動,實踐活動形式多樣,以思育人、以情感人、以史警人、以事感人、以時事造人,使黨建活動“五味(黨味、情味、回味、土味、鮮味)俱全”。四是健全研究生黨員干部隊伍。抓好研究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是找準研究生培養方向、謀求研究生培養大局、落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內在需求,通過老帶新、系統化培訓、專業化組織輔導,搭建起黨員干部隊伍梯隊,形成從“點對面”到“點對點”管理新模式。如圖4所示。
圖4 “點對面”到“點對點”管理新模式
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是教育堅持的根本方向,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要義。黨的性質、宗旨和政治綱領,無不與教育目標緊密契合。構建研究生黨建“守正出新”路徑,既是黨建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途徑的統一。正確把握研究生培養特點,緊密結合研究生培養實際,結合黨建工作理論基礎,健全研究生黨建管理機制,聯動各層級組織體系,不斷豐富載體內容,不斷完善研究生黨建工作路徑,有助于有效推進并實現研究生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