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林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東營 257200)
冷鏈物流是指將易腐爛的貨物冷凍保存在低溫環境中,將貨物進行運輸儲存和銷售,從而保證易腐爛貨物的質量[1]。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食品冷鏈發展較晚,目前我國食品冷鏈已初步形成,但冷鏈物流建設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目前影響食品冷鏈物流的主要原因如下。
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不成熟,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制冷保溫車的規模較小且數量少[2]。同時食品冷鏈物流行業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內陸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這兩個原因是限制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重要因素。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使食品冷鏈物流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限,同時也給食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危機。但如果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會給國家的節能減排任務帶來一定的威脅,同時還會以環境作為犧牲品,這也是當前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阻因。
冷鏈物流需重點建設的是其低溫保障能力,冷鏈物流是制冷技術與綜合運輸服務的有機結合[3]。從硬件設備層面來看,其不僅需有完善的制冷設備和控溫硬件,還需要完善的物流服務基礎設施。但綜合來看,國內冷鏈物流的裝備發展建設水平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如20世紀初期,國外多數國家開展海上、航空冷鏈建設時,我國仍使用被子或冰水瓶作為食物冷鏈運輸的方式。從具體表現來看,冷鏈物流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①冷鏈的自動化體系建設不足,使得整體運行效率不足,導致成本較高。②未形成統一的、全面的冷鏈信息歸集體系,部分食品在物流過程中只能顯示基本的路徑信息,對溫度等信息難以及時反饋,使物流環節存在斷鏈風險,導致部分食品在運輸中產生損失。
近年來,隨著冷鮮食品的普及,消費者的餐桌越來越豐富,但人們對冷鏈物流的認識并未相應提高[4]。大部分人未充分認識到冷鏈物流對食品生產銷售的實際意義,也未意識到其對企業運營成本的影響。在消費者體驗冷鏈物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對運輸速度有較為苛刻的要求,但對冷鏈質量的監督意識不足,投訴反饋的積極性較低,導致部分企業通過較為敷衍方式進行冷鏈運輸,降低了冷鏈物流整體的發展質量。因此,政府和行業協會在推動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不僅需限制供應商行為,同時還應注意對需求方的宣傳教育,以提高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的認識。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食品冷鏈體系還處于初級發展狀態,未形成完整獨立的成熟體系[5]。現階段的冷鏈物流仍需依靠政府協調指導建設,多數冷鏈物流技術集中在市場主要物流企業中(如德邦物流、順豐物流等),且只有這些企業有較強的實力參與冷鏈物流建設,導致我國冷鏈物流的整體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性。據調查統計,90%以上的肉類、80%左右的水產以及居民日常需要的大部分奶制品、大豆制品都未在冷鏈安全箱中進行運輸和銷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食品工業的發展,同時也給食品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除中國出口的易腐食品外,國內銷售物流和分銷業務主要由制造商和經銷商進行[6]。食品冷鏈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完善,不僅影響了食品物流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且食品冷鏈和貨物的成本損失也很高。由于冷鏈建設成本高,第三方企業通過冷鏈運輸業務獲得的營業利潤往往會受到較高的冷鏈維護成本的影響,第三方企業即使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也缺乏進行大規模冷鏈物流建設的能力,難以使冷鏈物流形成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
從食品冷鏈物流建設所需的實際硬件設施來看,主要集中在制冷設備、擁有車載制冷系統的運輸設備、食品冷鏈倉庫、冷鏈集散中心和冷鏈配送站點等。不僅需要大量的制冷設施建設,對于城市冷鏈物流的布局能力、基礎設施供應建設能力也有著較高要求。而當前我國食品冷鏈的硬件設備不足,原有的設備陳舊,無法為易腐爛的食品循環提供低溫,易導致食物在運輸過程中被損壞,尤其是農產品。而農產品運輸占比較大,約占總體運輸的70%,其在運輸過程中易因溫度過高而造成較大的損失。同時易腐爛的物品被運送時,如果缺乏低溫系統的循環,會使被運輸的食品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
由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產銷一體化程度較低,雖然規模較大,但農產品主產區和糧食供應鏈較為脆弱,綜合化的專業人才較少。針對食品冷鏈缺乏供應鏈上下游的總體規劃與協調。從冷鏈物流建設的上下游產業來看,上游需要充足的低溫設備建設商、冰塊提供商,下游需要持續建設冷鏈物流配送點、冷鏈物流貨品暫存點等設施,這對于城市基礎產業能力和物流網絡布局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很多城市由于資源不完善、冷鏈上下游建設能力不足而存在嚴重的冷鏈發展不均衡現象,缺乏全面的發展規劃,影響了食品冷鏈資源的整合和產業的提升。
為形成穩定有效的行業標準,需從多個方面發力。在制度建設方面,相關部門要明確企業開展冷鏈業務的資質標準,制定清晰的冷鏈能耗、溫控標準,明確車輛的使用標準,使整體發展具有較強的合規性。行業協會與相關部門應推廣商品包裝標準,這是保障冷鏈貨品在儲存、加工、運輸過程中實現可調查、可追溯的基本手段。商品包裝標準化有助于跟蹤產品質量和安全,降低召回成本,而且建立明確的商品包裝標準后,企業可以按照不同標準設計相應的運輸方案,在低溫車選擇、物流路線規劃、配送流程規劃等方面都可以進行適當優化,從而提升運輸效率。
食品冷鏈物流是一個供應鏈系統,旨在確保易腐商品的質量,并在低溫環境下保持產品的循環,但食品依然有在運輸途中腐敗、損壞、遺失的風險,因此食品冷鏈的物流渠道要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體系。從冷藏商品供應鏈到冷藏規劃,再到冷藏設備的制造和使用以及冷鏈物流溫度控制技術的應用等,都需要建設完善的信息采集反饋機制,盡可能對標現有物流體系的信息化建設程度,形成完善的食品冷鏈信息匯總處理系統,確保可以及時上傳食品運輸路徑,保障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追溯性。
食品冷鏈的信息化要求從運輸轉送數據、保質信息、溫度變化信息等方面形成有機結合,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數據管理體系,為路線優化、貨品現狀查詢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使企業與用戶可以及時掌握貨品的傳送情況,提升用戶的實際體驗。同時,要建設以城市為單位的冷鏈物流信息管理體系,充分運用車輛定位、站點信息上傳等渠道獲得的數據,實時匯總發布溫度信息,形成動態化的貨品運輸數據反饋系統,使冷鏈從無形變為有形,確保商品的安全和質量。
在硬件方面,食品冷鏈物流建設需從前期布局開始,形成科學的規劃設計,具體內容包括城市食品冷鏈的貨品供應站布局、物流路線設計、集散點位置設計及社區配送站點的位置規劃。在軟件方面,食品冷鏈建設既要持續強化生鮮食品、加工等步驟的制冷保鮮技術,還需持續進行冷鏈物流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不斷完善食品貨品在物流過程中的追溯技術,如二維碼識別、無線射頻識別、車輛衛星定位技術等。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先進的設施技術為基本條件,利用設施技術與各方協調、組織,從而保證食品物流的連續性,充分發揮各級的積極作用。
食品冷鏈物流是一個新興產業。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①國家財政支持企業制冷設施建設和冷藏車購置,設立食品冷鏈物流市場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減輕企業前期投資負擔,促進企業融資。②國家有關部門要制定有利于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稅收政策和產業扶持政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指令落實,滿足冷鏈物流可持續發展的新需求。
隨著物流業的不斷發展,對食品冷鏈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食品冷鏈物流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發展條件不完善,發展環境相對較差。同時,我國大多數居民對食物冷鏈物流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局限,導致食品冷鏈物流的建設受到阻礙。因此,提升居民對食品冷鏈物流的認知,促進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是當前社會發展中食品行業的一個關鍵點。為促進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食品冷鏈物流的投入,克服食品冷鏈物流自身的局限性。同時,要加快行業標準化建設以強化食品冷鏈物流產業的合規性。政府部門要落實硬件、軟件設備相結合的合理規劃,提高建設速度。此外,食品冷鏈物流產業自身也要健全低溫食品冷鏈物流信息系統、完善產業信息化建設,提高食品冷鏈物流的綜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