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 劉輝
河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李旭東
近年,我國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水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蛋白質的需求。然而,在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比如養殖周邊水域污染、養殖水域空間受擠壓等。因此,為了改善養殖環境,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必須開展養殖水環境調控和養殖尾水處理。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針對規模小、布局分散,連片相對集中較少的養殖區域其養殖尾水處理技術進行總結歸納,以供同行參考。具體如下:
目前,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已經成為水產養殖的普遍模式。該模式極大地增加了單位面積產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養殖業者的經濟效益。但是,隨著養殖對象密度的提高,養殖水體中總氮、總磷及有機物的含量也隨之增加。研究表明,在池塘養殖過程中,投入的飼料除少部分(僅20%~25%)營養物質轉化為養殖對象機體組成成分外,大部分(75%~80%)未被吸收的物質則由養殖對象排入養殖水體。由于人們投入過量的飼料、有機肥料及養殖對象的大量排泄物使得池塘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而池中溶解的有機質,有些是病原菌的營養物質,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極易誘發養殖對象生病。特別是到了養殖中后期,池中的排泄物、殘餌、尸體殘骸等有機質的含量越來越高,若不能及時地將它們排出,任由其在水中自行分解,這樣不僅會使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消耗掉,使池塘出現缺氧現象,而且可能會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危害養殖對象的健康。此外,養殖業者為了獲得更高的養殖產量,不斷地加大苗種投放量、增加飼料及肥料的投入量,結果導致排入池中的排泄物和殘餌等增多,養殖病害的發生頻率提高,用藥的次數和數量也隨之增加。如果這種高氮、高磷,含有藥物殘留的養殖尾水未經處理而被直接排放出去,當其排放量超過周邊水域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破壞周邊水域環境。因此,做好水產養殖尾水處理工作,減輕外界水體的凈化負荷,對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受“河長制”和環保的壓力,投餌網箱、工廠化等集約化高效養殖受到很大限制。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促進水產養殖產業的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必須積極開展養殖尾水處理工作。具體措施是加強養殖水環境調控,增加配套設施,將有害浸染物在自身養殖系統內轉化或集中移出,減少養殖尾水排放,盡可能達到零排放。當前,有以下幾種有效養殖尾水處理模式供參考。
第一,確定合理的放養品種和密度,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養殖水體,又可以增加養殖經濟效益;第二,在苗種放養前應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為養殖后期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在池塘中布置合理的增氧設備。通過合理的增氧,可以使養殖水體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增氧機在增氧過程中也會起到攪動水體、爆氣等作用,從而加快水體內物質循環,減少污染物的堆積;第四,做好養殖水質調控。適時向池塘中引入有益藻類和潑灑有益微生物,使池塘水體中的藻相和菌相保持平衡,建立良好穩定可控的生態系統,促進養殖對象健康生長,達到降低發病率、減少用藥、養殖過程中不換水或少換水的目的。
魚菜共生,即在水中養殖魚類,在水面開展蔬菜養殖。在養殖中,魚的殘餌和糞便肥水則利用蔬菜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來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同時又能使水體中氮、磷含量得到有效的降低,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最后形成的良好水環境,促進魚類的健康生長。因此,這種養殖新模式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
在流水槽內養殖主要經濟魚類,在流水槽后端設一個集污池,利用增氧機的攪水作用收集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再用抽水機及時地將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抽出。流水槽外則設為凈水區放養一些濾食性魚類、蝦、貝類或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或蔬菜,從而形成良好穩定的水質凈化生態系統。
在養殖集裝箱內放養主要經濟魚類,再控制合理的放苗密度、正確的投喂技術及適時做好水質調控等措施,使集裝箱內的養殖環境和養殖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可控生態循環養殖。在處理養殖尾水方面,則利用糞污物理過濾和集中分離技術,先將尾水中大部分的殘餌、糞便等固體糞污分離出來,并將這些糞污作為種植的肥料進行處理;隨后養殖尾水再通過池塘進行生態凈化,從而使養殖尾水實現高效經濟凈化。
一方面在池塘坡上種植植物或覆蓋網片防止外面污水或雨水進入池塘;另一方面,在池塘底部建設排污設施,將含有殘餌、糞便等的養殖尾水及時排出,隨后對養殖尾水進行處理,最終達到資源化循環利用。
養殖尾水先經生態溝渠的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后,池塘水中的營養鹽和有機物的含量即可得到初步降低,隨后進入沉淀池,再經過一定時間的儲存和沉淀,使其中的大顆粒物質得到去除,然后養殖尾水再經過由卵石或碎石等筑成的濾壩,使尾水中的懸浮物得到去除,最后再進入種有以沉水性植物為主的氧化塘中進行凈化。
養殖尾水先對進行物理過濾,然后進行生物凈化,再進行消毒殺菌、脫氮、降磷、增氧等處理,使養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質或氣體得到消除,從而使凈化后的尾水得到進一步循環利用。
建議在水產養殖場分布相對集中的地方,由政府組織出資建設一個集中的尾水處理系統,將這些小而散的養殖企業的養殖尾水集中起來,進行統一處理,這樣不僅可以使養殖企業的養殖尾水治理成本得到降低,而且可以使這些養殖企業的尾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總之,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促進水產養殖業的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必須認真做好養殖尾水處理工作。養殖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措施,進行養殖尾水處理。同時漁業主管部門也應積極參與指導養殖企業做好各項工作,必要時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促進企業成功轉型升級,走上綠色健康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