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驚雷
(河南省洛陽經濟學校,河南 洛陽 471000)
職業學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偏向于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學生對創新能力的培育,致使學生在步入社會進行實踐時會頻頻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那些在學校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融入其中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計算機思維較弱,創新意識不強的[1]。為了進一步讓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有所突破,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要認真地審視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并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科學的教學。此外,還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方法盡可能地培育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目前,大部分職業學校的一些專業并沒有開設計算機課程,就算開設了,課時量也很少,學校將大部分時間都給予了其他的課程,致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的過程之中學習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再加上,在上課過程當中教師傳授的知識點較多,使得學生無法記憶如此多的知識,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對于職業學校而言,基本上都是三年制,所上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基礎課,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此外,面對如此多的課程,學生們往往只是學了一些淺顯的理論知識,未熟練掌握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導致參加工作后無法有效運用自身所學到的知識,進而嚴重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2]。
根據資料顯示,當前大部分職業學校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形式,再加上部分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才的培育。同時,學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進而不能有效實現“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所以,對于計算機教師而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在以往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講授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基本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產生厭倦、懈怠感,從而學習的積極性降低。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學科,理論知識主要是為今后更好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在以往的課堂之中,計算機教師忽視了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得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產生畏懼心理,所以計算機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推動學生進步與發展。
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職業學校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入職業學校進行學習。從這時起,職業學校受到高度的重視,并充實和豐富了課程的設置。然而,他們在設立的過程之中忽視了計算機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學校將計算機設置選修課程,使得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計算機是無用的。有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發現自己的課時不是十分夠用,他們就通過占用計算機課程上課時間來進行彌補,減少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時間。
在職業學校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和評估體系[3]不是十分完善。例如,大部分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課程都是以筆試的形式進行期末考試,而平時的出勤作為考核形式。這種不健全的教學考核、評估體系不能讓學生對“計算機”課程重視起來,從而阻礙學生今后的發展。
職業學校要想在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效率,就需要努力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計算機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進一步為“計算機”課程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剛入學的學生對計算機了解甚少,對計算機的重要性認識也不足。因此,作為計算機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向每一位學生普及計算機課程開設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正確認識與理解,調動學生求知欲以及學習的主動性。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之中,計算機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填鴨式”教學形式,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會使得每一位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之中感到極其的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創新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培育。因此,計算機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首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其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主板、內存條等物品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進行“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過程之中,計算機教師可以使用類比法、聯想法等多樣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4]。比如,計算機教師在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可以將計算機中的硬件系統比作人身體的軀干部位,而軟件系統可以比作人的思想,然后向大家闡述:“只有將思想注入人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才能進行有效的工作,沒有了思想,計算機就猶如一堆廢鐵”。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很輕易地了解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軟件,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是對學生上機情況進行詳細考核。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自身的特點與個性也不相同。因此,對于職業學校的教師而言,要依照事情情況對評價方案進行細致的考核。為了可以在根本上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完成相應的課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知識,而且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所謂的創新能力是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并通過對其中的思想與方法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因此,職業學校在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之中,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而且還為開發學生創造性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挑戰。因此,作為計算機教師要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每當學生思想與教學內容不相符的時候,計算機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思維模式,并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得合理的結論。這種方式不單單保護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熱情,而且還讓他們確定了一個開拓創新的思想,使得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都能處于一個十分活躍的狀態,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計算機教師要將計算機理論知識充分融入實踐過程之中,讓較為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提高上課的強度,并且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與此同時,還可以將教學中的一些重點、難點知識簡化,將較為復雜的知識點變得“碎片化”,更加易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5]。計算機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習工具,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計算機教師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均須將創新能力思維充分滲透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化發展做好鋪墊。
總而言之,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是讓學生去社會中做調查和研究,而是讓學生在學會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之后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因此,對于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課程而言,要依照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來適當修改教學目標,而計算機教師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完善,進一步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創新潛能得以激發生長的環境。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在計算機課程之中都有所收獲,并且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計算機學習過程之中,為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