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瑛
(臨沂市檢驗檢測中心,山東臨沂 276000)
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制度的逐漸完善,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質量一直備受關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與質量日益關心,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可能波及生命。受環境污染與各種因素影響,食品在生產與加工中均會存在安全問題,導致有害物質依附于食品中。通過科學完善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可發現有害物質,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因此,開展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十分必要,其重要性如下。①從宏觀層面來講,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對全面提升我國食品安全具有促進作用,并對國家形象與食品市場穩定運行意義重大,檢驗檢測技術的創新與水平提高對降低食品問題事件非常重要。因此,在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實施開展中需全面升級、戰略部署。②從微觀層面來講,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從制度、技術及管理層面入手,針對某項食品進行系統檢測,包括各種安全指標與參數確定,分析食品相關檢測指標與參數的規范標準,是食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關。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的目的在于對食品安全進行保障,但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形式化較為嚴重,缺乏檢驗方法的多元化。①食品檢驗檢測流程過于簡化,檢測環節缺乏科學設計。在實際食品檢測中多為表面檢測,缺乏對食品內部的全面性系統檢驗。其中,以單一的檢驗方法為主,檢驗方法陳舊且缺乏創新,造成整體食品檢測結構與體系不完善,極易導致食品安全檢驗漏洞產生,影響檢測精準度。②我國食品種類偏多,不同類型的食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但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方法很難滿足不同食品的要求,對食品缺乏多種檢驗標準,長期使用一種檢驗標準與方法會造成食品安全檢測漏洞產生,影響檢測的精準性。③在食品安全檢驗中對包裝袋的忽視也會造成漏檢問題出現。在實際檢測中很少對食品包裝袋進行檢驗,極易因包裝袋問題造成食品污染或病毒傳播。因此,在食品安全檢驗方面一定要構建全面的監管體系。
目前,我國食品市場受傳統體制影響,在食品準入環節中缺乏嚴格規范的檢測標準,市場安全監督體系過于單一。在進行安全檢測中應付性較為明顯,無法全面開展實效性檢測。①檢測流程形式化嚴重,在食品進入市場前主要以產品自帶檢測書為主,象征性對其進行驗證。長此以往,不利于全面促進市場方面的食品安全監督。②市場食品安全檢測依然存在寬松管理等問題。針對產品各類質量及安全指標的檢測深入性不夠,即缺乏細化分析、量化控制。對各種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夠貫徹執行,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無法細化分析,針對特殊情況不能合理科學地開展量化控制。③在市場食品把關方面,工作責任及崗位意識低下也是其主要問題之一。在開展具體工作時,缺乏對食品安全檢測的基本責任心,內控機制匱乏,不重視制定的規范與檢測標準,易導致問題發生。
在食品安全檢驗中執法機構自身效能發揮尤為關鍵,經分析后發現我國相關執法機構權限不明、執行力度不夠。①我國食品種類明顯增多,多類型的食品數量必定對執法檢測造成一定難度。檢驗部門人員數量有限,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檢驗漏洞與節點任務無法完成的情況經常發生。同時,檢驗設備與技術更新較慢也是其主要問題之一,技術創新緩慢、設備老化也是其主要問題之一。②從內控層面分析,檢測標準與檢驗指標不明確,各子部門機構在開展檢驗工作中缺乏統一的責任區域、方向目標,也會造成食品檢驗的獨立性嚴重、整體化不足,如各自為政、方法不一等,造成后期諸多問題發生[1]。
檢測人員一旦專業性或核心素養偏低則會造成檢驗偏差與失真。經分析后發現,我國相關檢驗人員存在諸多問題。①檢驗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掌握不夠,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檢驗原理應用不足,無法對系統科學的檢驗理論與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檢驗中主要以人為主觀判斷為主,一旦出現問題又不能從專業角度對其進行解釋、處理。②核心素養偏低。檢驗工作人員工作態度與崗位意識匱乏,不重視檢驗工作,在培訓與教育中缺少對職業道德的培養,責任意識與工作態度的萎靡也會導致諸多問題發生。③檢測人員缺乏對新型檢測設備的操作應用,創新思維與開拓意識不強,在工作或學習中多為被動。新設備與新方法對提升食品安全檢測質量十分重要[2]。
針對目前我國的食品檢驗檢測問題,需先從體系建設入手,明確檢測模式與方法應用的可行性。①提升對食品安全檢驗的重視程度,深入貫徹與執行中央關于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政策內容、文件精神,各省市及鄉鎮相關檢驗機構、執法部門一定要針對性開展執行檢測工作[3]。例如,規避以往的形式化檢測模式,提升時效性與精準度。在實際檢驗過程中需構建完整統一的全國食品安全檢測標準、規范體系,如參數統一、標準統一、方法統一和流程統一等。完成統一規范的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內容后方可開展后期工作。②針對食品類型的多樣化、復雜性需對檢驗設備、技術及應用模式等進行創新優化。做好食品類型分類、鑒別與規劃等工作,完成食品安全檢驗數據庫建設,搜集相關數據與內容,開展多種檢驗技術與方法應用,為后期多類型的食品檢驗精度提升奠定基礎。③對食品包裝袋或相關涉及品進行檢驗,保障食品安全,多角度、無漏點開展具體的檢驗工作。針對附屬物品等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要格外重視,在進行食品安全檢測的同時需對其附屬物進行相應檢查,減少病菌的傳播效應,在附屬物品檢測中不能形式化,要客觀、全面地組織實施,為食品安全全面把關。
加強市場食品把關的重視程度,完善、鞏固市場層面的食品安全把關工作。①提升食品進入市場前的檢驗、監督。通過精細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制度建設,提升機制效益與監督效能。市場相關管理機構需全面對即將投入市場的產品信息、數據等進行調取,以安全指標、質量證書為主,開展階段性務實檢驗工作,對生產商、加工商、物流商及經銷商各個流程的食品安全元素、問題等進行隱患排查。對違規操作與風險因素進行及時處理。同時,需強化市場的全面監督與把控,制定相關政策與安全保障內容,為后期工作開展奠定基礎。②落實市場層面的食品安全檢驗標準與實施架構。食品安全檢驗不能以形式化開展,要評估市場檢驗的成效。在檢驗過程中需構建市場檢驗信息跟蹤系統,對檢驗過程、結果等進行報告上傳,上級部門需對其進行工作檢查,如發現問題必須嚴格進行處理。③構建精細化檢驗管控機制。以細化分析、量化控制為主,細化分析主要以市場信息數據調查為主,掌握食品安全問題與隱患,根據該情況構建科學檢驗方案。量化控制主要是指對食品質量進行全方位控制,將檢驗工作進行延展,設計整體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為后期工作開展奠定基礎[4]。
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執行力對提升安全保證、市場投入尤為關鍵。①從部門管理機構內部建設入手,增加檢驗人員數量。完成崗位配置,滿足市場層面的檢驗需求。可通過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調動檢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采用檢驗績效考核的方式可推動部門機構的執行效能。②構建部門聯動機制,在實際工作開展中要以數據共享、信息傳輸等為主,將檢驗工作進行部門延展與協同設計,強化檢驗機構與其他部門的聯動協同、業務共享。快速提交檢測結果便于日后工作的開展與執行。③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主,構建符合市場需求及工作要求的檢驗網絡。該系統主要以數據分析、數據計算為主,通過數據庫建設實現數據驅動與數字驅動,滿足對檢驗結果的評估需求,并結合問題現狀可通過數據庫資料獲取完整任務。在食品安全檢測中通過數據驅動可最大程度上提升檢測的時效性、精準性,規避傳統人工檢測方式的不足,提升質量的同時又降低其檢測成本。
①從食品安全檢驗專業層面入手,提升檢驗人員本專業與相關專業的融合性,為后期復合型檢驗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開展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相關內容培訓,并將其融入到食品安全檢測中,讓檢驗人員具備多架構的知識體系與儲備。②在建設檢驗隊伍時,要植入市場、職業等概念,深入分析目前食品行業及市場現狀,提升檢驗人員的市場意識與職業危機,便于從市場或職場層面對檢驗技術進行優化[5]。例如,結合自身經驗對檢驗方法、檢測步驟進行實際關聯,提出檢驗風險與安全問題中的要點、要素,提升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等。③需完善校企合作與聯合開展等相關工作。校企合作的本質在于對以往檢驗人員作用的重新定位,也是檢驗專業培訓升級優化的重要表現,對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開展實訓基地建設,模擬檢測情境與研究檢驗過程等,鍛煉工作人員綜合能力、檢驗能力、判斷水平等,為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奠定基礎。④提升食品安全檢測人員的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可通過對外培訓或與高校合作的方式,讓檢測人員體驗新的檢測設備、檢測手段與方法應用等,不能局限于某種思維架構,而是要樹立學習思維,在工作中自行探索有利于提升檢測質量的新方法、新途徑。
綜上所述,通過對食品檢驗檢測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分析研究,闡述食品檢驗檢測管理體系建設途徑,為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實現我國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提升、效率保障,信息化建設稅,全面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