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歡
(康美包(蘇州)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000)
食品安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人們對于食品質量的信任度下降。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能夠進一步促進食品加工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部門也應該正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在監管部門的管理下,發揮食品加工規范作用,促進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加工規范的操作和結果的分析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這些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加工生產中部分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增加了食品安全隱患。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在技術和能力上的短缺,已經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食品加工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提高生產安全管理的科學性,使加工人員在嚴格的制度下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已經成為考驗食品安全檢驗加工行業發展的巨大難題[1]。進一步提升食品加工人員專業能力和水平對構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有效的規范管理是維持食品加工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在管理方面,相關部門要做好對加工人員的管理和培養工作,還要對加工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和儲存。從人員管理方面來看,由于缺乏嚴格的人員任用制度和考評辦法,一些食品加工機構無法對工作人員的操作進行監督和評價,使工作流程混亂,為食品安全埋下隱患。此外,在信息管理和分析方面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多數機構已經構建了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但食品管理部門的管理方法沒有更新換代,仍舊處于傳統水平,有待進一步優化 提升。
在食品加工檢驗工作過程中,食品安全機構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存在不科學和不合理的情況。由于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需要采用抽樣的方式進行分析,樣品的選取會影響食品安全加工的結果。樣品采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缺少規范指引,很多工作人員無法以專業的工作態度和規范的操作方法來應對檢查工作。同時,應該使用標準化的采集系統,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但在現實工作中,許多機構缺乏系統的采集方法。
食品安全加工規范為人們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關乎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其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保障人們的利益,食品安全加工規范應該引發大家的思考。食品安全加工規范對企業、社會和家庭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從企業生產方面來看,食品加工規范是保障企業發展的關鍵。如果企業本身不具備食品安全加工設備或技術,會給產品帶來極大的隱患。食品加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數據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 結果[2]。
食品安全是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的基礎。提高食品加工的規范技術標準,能夠保障人們不會受到有害食品的傷害。同時,提高食品安全檢驗加工的標準也能夠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序的市場環境。但有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利益,不顧人們生命的安危,生產出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食品,給人們帶來了較大的危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威脅著食品市場的穩定發展。因此,強化食品加工規范,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管理部門必須要提高食品安全加工技術,在進行食品安全加工的時候,選擇恰當的方法,才能夠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由于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得許多工作人員無法選擇有效的加工方式。據此,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食品的基本特點,以及加工的現有環境,挑選適宜的加工方法。我國食品種類繁多,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食品,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提高辦事的質量和效率,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例如,在檢查一些糧食類食品時,工作人員要結合糧食作物的基本特點,從種植和規范用藥的角度出發,檢測加工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的化學物質和農藥[3]。
加工人員的水平影響著加工工作的效果。在食品加工安全管理中,提高加工人員的專業素養,豐富加工人員的實踐經驗,就顯得至關重要。為此,加工機構必須要為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培訓,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學習,并且通過加工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問題,確保加工工作更加科學規范。由于工作人員在對食品進行加工時,無法有效地分析和處理食品的安全問題。鼓勵加工人員進行長期的學習,并且在實踐工作中檢驗理論知識的準確性,確保加工人員能夠更加熟練地完成加工工作[4]。
為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工作效能,需要從管理體系方面進行完善與構建,并結合當前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控制手段,針對食品安全管理活動以及數據信息的規定程序進行深化分析,保證因故障或人為因素導致的數據質量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同時,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程序,包括關鍵崗位職責及獎懲措施等,所有管理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對相應的工作內容進行全程打卡,保證管理措施層層到位,并能夠通過相關數據進行監督,對于一些關鍵性崗位工作在實踐中需要技術人員或高級管理人員授權,注重崗位人員的周期性教育與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考核不通過者嚴禁上崗,建議與工作人員的效益工資進行掛鉤,以此激發工作人員的崗位積極性和主動性[5]。
各級食品衛生部門、監管機構應從源頭“把關”,嚴格規范監督行為,定期整頓、清理不符合具體標準的食品加工機構。同時,相關部門應積極了解相關條文、規定,多與工商、質檢等部門進行配合,建立聯合管理長效機制,并及時通報相關情況提升聯合執法力度,形成“監督合力”。此外,需要加強正面宣傳工作,充分發揮相關媒體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食品安全加工工作力度,提高全體員工自我認知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在微博官方賬號、微信公眾平臺等宣傳優秀案例監督典范,倡導全體人員向其學習,以此增強自律意識,樹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加工規范職業觀念。立足工作實際要求,可以與媒體聯系,協同出品“食品安全監督專欄”,邀請廣播臺、雜志社記者等共同參與監督行動,并及時宣傳食品安全監督動向,動員全體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監督行動,進而營造良好的衛生監督氛圍,為日后提高衛生監督質量做好前期準備[6]。
我國正處于社會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各行各業的發展需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相關食品加工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以及全方位素質是保證食品加工安全的重要前提,食品生產單位管理層應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管理工作,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為廣大工作人員提供學習的平臺和機會。雖然目前智能化技術已經有了顯著提升,減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但是對于食品生產機器的維護、檢修、校訂、核驗等需要人工完成,而各類儀器在使用過程中涉及的學科也較為龐雜,因此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管理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完整的計劃。
在食品安全規范優化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大數字化管理的比重。智能化技術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建設提供了新的時代發展契機,智能化技術可以推進食品安全管理改革,實現數據實時分享、分析,做到事前預警。自2012年以來,全國各地區結合區域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并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高科技技術與公安業務進行融合。在堅持智能化、自動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的前提下,不斷拓展警務覆蓋范圍,進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業務流程,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決策能力與響應能力,同時使食品安全管理執法活動各個環節更加規范化、精準化。
食品安全規范制定與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面對海量信息,需要利用人工方式進行排查,同時會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而大數據逐漸融入到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中后打破了信息屏障,可以針對海量數據進行采集、收集、存儲、整合、分析和提煉,挖掘出有價值的內容,具有高效性、精準性的特點,是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輔助技術。大數據技術不同于以往的數據存儲技術,既能對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同時還具備檢索應用能力。分析和挖掘是大數據的核心部分,能融合社會各類信息進行評估,實現了高效分析,為智能辦案、智能監督、智能評估和智能管理等環節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也是未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基礎。
食品安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發重要。在食品安全管理與規范實施過程中,食品加工規范實施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食品加工流程缺乏規范性、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制約了食品安全規范的實施效果,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在下一步工作實踐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構建科學的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監督體系,提升綜合監管水平,為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實施夯實基礎,保障百姓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