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陽縣農業農村局 張寶光
原陽縣職業教育中心 郭銀萍
小麥全生長周期是一個跨年度的過程,其關鍵技術管理措施可按月歷進行劃分,一般從當年9 月開始到翌年6 月結束,原陽縣小麥具體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9 月是小麥生長周期良種良法配套的關鍵階段。因此,必須全面掌握預種植小麥的地塊情況,科學選擇小麥品種,開展精耕細作,測土配方施肥,必須依據所種地塊的土壤肥力強弱和土種結構,依次選擇大穗品種、中穗品種、小穗品種;必須根據茬口早晚依次選擇冬性品種、半冬性品種、春性品種、弱春性品種;必須根據小麥土傳病害強弱依次選擇抗病性、抗逆性、抗蟲性品種,同時進行小麥種子包衣、浸種、拌種。
進入10 月小麥開始陸續播種,選擇播種期是關鍵,必須突出適期播種的原則。一般堅持冬性小麥品種播種不能過晚,春性品種播種不能過早的硬性原則。否則,春性小麥品種播種早,容易旺長,甚至出現寒害、凍害,造成小麥減產、絕收;冬性小麥品種播種過晚,會導致春化階段溫濕度不適應,容易造成小麥不抽穗、不結實。
進入11 月,應查苗補缺,疏密補稀,發現斷壟缺苗現象,根據早晚分別采取不同措施。如果發現得早,應該補種。即將預留好的小麥種子,進行溫水浸種催芽順壟撒播補種;如果發現得晚,進行疏密補稀和移栽。對移栽的麥苗必須把握移栽的深淺原則,必須做到上不壓心下不露白,方可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12 月是小麥安全越冬的關鍵時期,必須詳細觀察小麥墑情,視田間墑情及時澆好越冬水。對小麥群體過大的地塊,冬前可不予管理。對墑情較差的地塊要及時澆好越冬水。對群體不足及苗情較弱的小麥地塊,要多次開展肥水刺激,促進多分蘗培壯苗。12 月是小麥田間化學除草的關鍵時期,要突出開展小麥化除,一般應在3 葉期以后進行,使用除草的劑型、劑量和濃度配比必須根據雜草類型嚴格執行產品說明規定,濃度既不能過大又不能過小,濃度過小影響防治效果,濃度過大對小麥生長造成危害。
1 月要突出防范動物對小麥的麥苗啃青。進入2 月,小麥進入春管,要加強小麥田間管理工作。一類苗要突出控旺促壯管理,要密切排查病蟲害的發生情況,視小麥病蟲害發生密度及時進行防控。二類苗要突出開展管理前移措施。三類苗要突出刺激生長措施,促進麥苗早發。進入小麥返青期要重點防治小麥紋枯病,同時開展小麥化除、化促、化控。要視小麥田間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藥劑,防治紋枯病要選擇殺菌劑進行葉面噴灑,針對麥田不同雜草選擇不同的除草劑進行田間噴灑防治。針對不同苗情的長勢類型,分別進行化促和化控,要噴灑壯豐胺、多效唑防止小麥田間旺長,預防小麥田間后期倒伏,要噴灑生長劑刺激生長,使其多分蘗,弱苗轉壯苗,確保小麥群體達到理想標準。4 月是小麥孕穗、抽穗的時期,也是小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更是小麥促花促粒以及保證穗多、穗大、粒多的關鍵,所以必須有計劃地開展肥水管理工作。
進入3 月要持續防治小麥紋枯病、紅蜘蛛。要視麥苗生長情況開展科學管控,要突出開展小麥白粉病、銹病、蚜蟲的綜合防治。4 月及時關注天氣開展病蟲害防治。5 月是增加小麥千粒質量的重點時期,如遇陰雨連綿的潮濕惡劣天氣,可以在小麥齊穗后及時噴灑多菌靈等殺菌劑開展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若花期遇雨,可以在開花后補防噴1 遍藥,兼治葉枯病。要噴灑吡蟲啉等殺蟲劑,加入三唑酮、禾果利等殺菌劑,可以兼防蚜蟲及小麥葉部病害。在小麥揚花期后的5~10 d要每667 m2用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水進行小麥葉面噴灑,有助于提高千粒質量和小麥灌漿。5 月下旬小麥灌漿結束及時準備收割。
6 月上旬要根據小麥的成熟情況及時搶收,做到顆粒歸倉。因為麥收蠟熟產量高,適期搶收才能保證千粒質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