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石寺鎮人民政府農業服務中心 趙勇 孫暉
櫻桃種植業一直是新安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隨著規模化種植業的發展,專業戶大量涌現。但專業戶之間各自為營,櫻桃品種參差不齊,良種推廣不快。主要原因是傳統櫻桃品種不耐儲存,無法實現長途運輸,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百姓科學種植意識不強,缺乏專業指導。于是,新安縣組織部分專業戶自發組織起來,走上了聯合合作之路,
櫻桃種植科普示范基地以五頭鎮蔡莊村、大洼村、獨樹村為中心,東連洛陽市區,西接新安縣城。近年,基地在縣鄉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在新安縣農業農村局專家的技術指導下,大力優化櫻桃產業,同時與洛陽市大櫻桃協會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櫻桃新品種的開發和推廣。基地舉辦科普示范觀光節,既擴大了對外影響,又激發了果農們的科技意識。基地設立了櫻桃銷售點,對櫻桃統一回收和對外銷售,初步形成了“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此外,還開發了櫻桃采摘、嘗農家飯等多個生態旅游項目,使基地發展向集觀光旅游、科技推廣、產品銷售、苗木培育為一體的櫻桃種植專業基地發展。
為了提高基地果農的積極性,提升櫻桃種植的價值,增強基地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基地圍繞櫻桃的栽培、管理、銷售,實行“四統一”的服務理念,統一良種更新。近年,隨著基地的發展,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基地通過努力,已建立自己的育苗基地,滿足種植戶對新品種的要求同時,還常年對外供應優良苗木。聘請新安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定期到田間指導,特邀鄉農技站專家常年駐基地指導工作。新品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畝苗木成活率高,得到了農戶的認可和專家的贊譽。
基地定期對種植戶舉辦果樹種植技術培訓,根據樹種、土壤、季節等因素,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適時進行樹木修剪、施肥、病蟲害處理等,使種植戶掌握新的種植技術,提高產量,增加收益。定期給種植戶開展技術講座,做到每月一大講,每周一小講,將櫻桃的管理技術貫穿全年。通過與基地成員簽訂績效獎勵協議、激勵會員加強果園的管理,技術骨干通過定期培訓、不定期抽查等策略對果園的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并進行分項打分、會員評議對各會員管理效績進行考評,并與年終考核掛鉤。統一銷售渠道。由于基地進行了果樹品種的改良、散戶的整合,統一栽培技術,規范果園的管理,果樹的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規模效益給基地帶來了商機,吸引了大量山東、廣州、北京等地的客商前來選貨,并簽訂了常年合作協議,使基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了大幅的提高。
櫻桃種植科普示范基地積極參與各級科協組織的科技下鄉活動及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和其他各類科普大集等活動,發放各類科普宣傳資料。通過黨員遠程教育培訓系統中推行《大棚櫻桃高效早熟的種植技術》,進村舉辦技術培訓班,給農戶講授櫻桃種植的經驗和技術,由于一部分農戶文化程度低,建議專家組走村串戶一對一實地操作指導培訓,把科普工作做到實處,使基地真正發揮作用
一是基地明確人員分工。搞好基地培訓建設,對基地專兼職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同時抓好各區片、鄉鎮聯絡處建設,培養、扶植骨干。二是實行基地和實體經營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制度,走自辦、自主、自立、自強的道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使基地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通過大力宣傳基地,努力拓寬職能,健全服務機制,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靠優質、高效服務,提高對會員的吸引力,增強基地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基地。
轉變機制,提高基地管理和投入水平,對管理水平低的種植戶,采取合并、轉讓、租賃等形式,鼓勵有能力、有事業心的能人參與管理,引導櫻桃產業步入良性循環發展軌跡。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打造集科研、培訓、示范、生態、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新農村科普基地,最終實現多元化經營、良性循環、示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發展,充分調動整個縣城農民發展櫻桃產業的積極性。
依據國家和地方有關方針、政策、結合新安縣實際,制定新安縣櫻桃種植產業發展的規劃、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指導櫻桃產業健康發展。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積極爭取政府在櫻桃的良種引進、基地建設、土地使用、銀行信貸等方面的扶持,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櫻桃品質、降低災害損失、降低人力成本、降低經營營銷成本,發展“櫻桃+”產業,實現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帶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帶動地方農民致富。助力當地經濟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