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殷都區農業農村局 魏志萍
近年,河南省穩步提高糧食產能,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
河南省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已有20 余年的實踐經驗,取得了顯著工作成效。截至2021 年底,河南省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460.67 萬hm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168.67 萬hm2。
2019 年,河南省超額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完成40.12 萬hm2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超額完成0.79 萬hm2。2020 年,河南省新建高標準農田示范推廣區3.6 萬hm2,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4 萬hm2。2021 年,河南省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50 萬hm2。2022 年,河南省設定新建高標準農田目標任務為50.4 萬hm2。根據相關規劃,2025 年河南省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面積將達到583.93 萬hm2,改造提升總面積達到66.67 萬hm2,保障糧食產能穩定在650 億kg 以上。
河南省通過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低產田變成高產田,部分農村地區由靠天吃飯變成旱澇保收。2018—2021 年,全省糧食產量穩定在650 億kg 以上。2020 年,全省糧食總產量682.58 億kg,糧食產量首次跨越675 億kg 臺階,創歷史新高。在此過程中,河南省積累了豐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經驗。
河南省在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中,從機構設置、體制建設、制度完善等方面進行突破,建立省、市、縣、鄉四級管理系統,并從上到下不折不扣完成年度任務清單、貫通資金渠道、理順管理體系。首先,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建立切實可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項目執行計劃和考核監督體系,同時完善相關體制機制,保證年度目標任務和建設資金及時下達到市、縣、鄉,確保項目建設有計劃,項目落實有措施,項目驗收有監督,項目考評有結果。其次,河南省還制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標準,發布了《河南省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創建指南》。在以上標準和建設指南的指導下,河南省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過程中堅持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整鄉推進的原則,嚴格規范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從立項、招標投標、施工、驗收到后期管理等全過程進行監管,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河南省將全省基本農田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任務,持續不懈抓實抓細。為推動基本農田建設工作,河南省根據項目特點,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科學劃分為一般項目、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同時規定一般項目每667 m2投資不低于1500 元,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每667 m2投資不低于1600 元,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每667 m2投資不低于3000 元。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河南省為保證建設資金到位,按照省、市、縣三級6:2:2 的分擔比例落實財政配套資金。在此過程中,省級財政部門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年度財政資金支付重點,保障項目資金撥付落實到位;各地市、縣級政府及財政部門積極謀劃配套資金來源,拓展投融資渠道,引進社會資本,整合部門資金,確保項目建設資金足額投入。2019 年河南省財政廳足額下撥省級配套資金18.87 億元,2020 年河南省財政廳足額下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配套資金23 億元,并做好下撥資金的監督考核工作,確保專款專用,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此外,河南省政府相關部門還積極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融資渠道,爭取各方資金支持。例如,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先后與國家開發銀行河南分行、農業發展銀行河南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市、縣建設高標準農田提供政策性貸款;河南省財政廳統一整合各部門資金,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發揮資金聚合效應。河南省各地市也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例如,2019 年信陽市、平頂山市等已先后在農業發展銀行貸款14.8 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
過去,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由于項目后期管護不到位,造成高標準農田項目效益發揮打折扣。針對此,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積極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牽頭制定了《河南省高標準糧田保護條例》和《河南省理順農田灌溉用電設施建管體制實施方案》等地方性法規和工作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管護利用標準化、規范化和法治化。
河南省創新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管護模式,先后在全省推廣以村組集體為責任主體的集中管護的“共管模式”、以委托種糧大戶為管護責任主體及以新型經營主體為責任主體的“托管模式”、以農民用水協會為管理責任主體的“自管模式”,并由電力部門負責對高標準農田項目高壓用電進行負責建設和運行維護,電力配套設施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到田間地頭,徹底解決項目用電難、用電貴、管護難的問題。
河南省還設置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專班,對全省已建項目的配電、道路、灌溉三類重點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大普查、大整改、大提升。建立整改臺賬,分類、分區逐年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因地制宜,根據地方實際,采取靈活的管護手段。強化政府部門主體責任,充分調動基礎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村集體、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管護組織、協會、保險公司的優勢。
此外,河南省還建立了各方共同參與共同構建項目建后管護組織體系,做到項目管護有主體、項目維護有人員、管護資金有保障、管護工作有標準、政府主管部門重監管的良好局面,確保項目長久發揮效益。
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實施辦法(試行)》,廣泛開展自評和考評工作,在各市、縣、鄉自評互評的基礎上,由省級牽頭組建專項考核組,根據重點考核指標,對各地市縣的項目,建設進展狀況及年度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監測、監督和考評。2019年,河南省根據評價考核結果,對2019 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的周口市、平頂山市、開封市、信陽市、永城市、濟源示范區新增安排2020 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的方式給予激勵。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題宣傳活動,將宣傳活動納入省、市、縣、鄉工作大局中通盤考慮,把宣傳引導作為擴大理論覆蓋、確保宣傳成效的重要抓手,同步謀劃,同步推進,確保宣傳活動一開局就有影響、有聲勢,引導群眾充分了解、廣泛關注、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各級政府部門同頻共振,形成合力,由農村農業部門牽頭,水利、國土資源、林業、財政等各部門積極配合,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各地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因環境條件、產業發展等不同,沒有既定模式可以遵循。所以,河南省各地市應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情況,從分析不同區域主要栽培作物對生長發育條件的差異化需求入手,因地制宜提出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管理等措施,探索出適合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設模式。
河南省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有關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實施一批科技計劃專項,鼓勵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等開展技術和產品研發。針對水資源不足和土壤肥力偏低問題,河南省應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建設農田林網、修建農田水渠、農田機井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因地制宜采取支架式噴灌、微噴、滴噴、覆膜灌等節水灌溉措施,本著開源節流的原則,從技術層面解決全省農業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通過應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提升土壤肥力。
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因此,一方面河南省相關部門需要營造良好環境,大力引進并留住高水平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培養,打造一支涵蓋工程建設、工程管護等各環節且專業能力強的高水平技術人才隊伍,為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順利推進奠定基礎。
加強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大意義、整合途徑、建設模式、先進典型的宣傳與培訓,使廣大干部群眾深入了解和掌握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有關政策,激發社會各界關注和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