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艷 安修海 張瑞華 朱萍 張海寧
“倒春寒”,是指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后,出現寒流強輻射冷卻造成短時間內氣溫出現斷崖式下降的天氣現象。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強度高的“倒春寒”會對農業生產,特別是中原馬鈴薯春秋二季作區(主要包括遼寧、河北、山西、陜西4 省的南部,湖北、湖南2 省的東部,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省)馬鈴薯的生長造成危害。2014 年4 月的“倒春寒”致使滕州拱棚馬鈴薯100%發生凍害,其中55%的拱棚馬鈴薯、100%陸地馬鈴薯發生中等凍害,同期產量較往年減產45%左右。農民朋友要高度重視倒春寒的危害,并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把“倒春寒”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馬鈴薯“倒春寒”的危害分為兩種:寒害和凍害。
冠層氣溫在0℃以上,或短時的0℃左右,降溫幅度10℃以上,馬鈴薯葉片表皮細胞受傷、死亡,當時癥狀不顯著,一周后,葉片出現黃斑、白斑、皺縮,這是寒害。寒害會造成馬鈴薯植株出現短時的停止生長,對后期產量、商品性有一定影響。
冠層氣溫在-0.5℃以下,馬鈴薯葉片就會發生凍害。輕微凍害,頂部部分葉片葉尖呈墨綠色,隨后干枯;中等凍害,上部葉片水漬狀、失綠,隨后萎蔫、葉柄下垂、干枯死亡;重度凍害,地上部葉片、莖稈水漬狀、滲水,隨后萎蔫下垂、莖干癱軟,倒伏死亡。
要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以及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根據降溫幅度、最低溫度,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做好馬鈴薯田間的保溫管理,甚至增溫管理。因田間氣溫往往低于預報的氣溫,應按預報的最低溫度再降低3℃采取防寒措施。
1.準備好防寒物資
“倒春寒”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要根據自己的地塊面積準備足夠的防寒物資,如:草氈、小地膜、增溫塊、加熱器等。
2.葉片噴施植物防凍液
在寒潮來臨前3~5 天噴施植物防凍劑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提高葉細胞液的濃度,降低冰點,顯著降低“倒春寒”帶來的傷害。
3.澆水
寒流來前一天,田間澆水一次;采用滴灌的,在氣溫下降時滴水15 分鐘左右,增加小環境濕度,提高土壤的蓄熱性。
4.覆土
馬鈴薯未出苗時,遇有強度大的寒流,可在地膜上覆蓋一層細土。
5.做好保溫措施
寒流來前一天下午:三膜馬鈴薯將內膜蓋好,二膜馬鈴薯、地膜馬鈴薯植株小的直接在苗上覆蓋一層地膜,拱棚外膜將通風口蓋好,地膜、內膜、外膜一定壓緊壓實,切記留有間隙;棚體周邊圍上草氈。
拱棚內放置增溫塊、加熱器等設備用來增溫;可于凌晨,在上風口路邊熏濃煙驅寒。注意用電用火安全。
“倒春寒”過后,不論有沒有發生凍害,拱棚馬鈴薯都一定要采取低溫管理,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0℃左右,通風口小些、多些,忌通大風,以防受傷的葉片急性失水發生二次傷害。
凌晨,葉片有霜凍時,一定要及時在葉面噴施清水沖洗掉白霜。
發生中等凍害的地塊,三天后,葉片噴施海藻酸或腐殖酸類葉面肥+春雷霉素,預防病害的同時促進植株盡快恢復生長;發生重度凍害的地塊,立即澆水,沖施尿素或硝態氮肥等速效肥料,新葉長出1cm 左右時,葉片噴施海藻酸或腐殖酸類葉面肥+蕓薹素+春雷霉素。
馬鈴薯植株受害后,植株抗病性降低,葉片、莖稈形成創傷,極易感染細菌性病害、晚疫病、黃萎病,應注意預防,噴施藥劑要在受凍植株恢復正常生長時噴藥,切忌剛受凍就噴藥,以免加重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