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雨柔 駱長永 張 薔 呂題穎 壽松亭 王俊宏
1.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北京 100700;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感染熱病中心,北京 100078;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兒科,北京 100700
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于兒童時期的神經精神類 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不自主、反復、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運動或發聲性運動,可存在多種共患病[1],嚴重影響了患兒的日常與學習生活[2-3]。目前西藥治療多采用抗精神類藥物,但存在不良反應與依從性差等問題[4]。中醫將其歸屬于“肝風”“瘛瘲”等范疇,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展現出獨有的優勢[5-7],相關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為了解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領域的研究概況、熱點及趨勢,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軟件,對納入文獻的來源期刊、作者、機構、關鍵詞、研究熱點及趨勢等信息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為今后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提供一定參考。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在“中醫學”“中藥學”及“中西醫結合”學科目錄下,以“抽動障礙”OR“多發性抽動”OR“抽動穢語綜合征”OR“抽動癥”進行主題檢索,選取中文期刊文獻,時間范圍為建庫至2021 年12 月21 日。
納入標準: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的期刊文獻。排除標準:撤稿通知、成果等不相關文獻。以RefWorks形式從CNKI 導出文獻。
將數據導入CiteSpace 5.7.R5 軟件,進行數據轉化,對年度發文量進行統計。依據賴普斯計算公式[8]:mp≈0.749()計算核心作者及核心作者發文量。參數設置:時間分區為1982—2021 年,時間切片為1。閾值設置為50,修剪選項勾選Pathfinder 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分別選擇作者、機構和關鍵詞生成共現圖譜。采用LLR 法進行關鍵詞聚類,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 Q>0.3 與平均輪廓值Mean Silhouette>0.7,提示聚類結構顯著,結果可信度高[9],并對關鍵詞進行突現分析,了解本領域研究前沿。
經篩選共納入文獻1 757 篇。對年發文量進行統計,見圖1。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相關文獻年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起始階段為1982—1995 年,年發文量整體較少,均在10 篇以內,共計29 篇。②初始發展階段為1996—2004 年,發文量小幅增長,年發文量為12~31 篇,共計194 篇。③快速發展階段為2005—2021 年(數據截至2021 年12 月21 日),年發文量逐年攀升,年發文量為46~137 篇,共計1 534 篇。

圖1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年度發文情況
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文獻刊文量>5 篇的期刊見表1,總刊文量224 篇,總占比12.75%。其中《中醫雜志》《中國針灸》《中華中醫藥雜志》《中華中醫藥學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均為中醫藥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1 級期刊。

表1 1 757 篇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文獻來源期刊(刊文量>5 篇)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領域相關文獻作者發文量最大為npmax=46,代入賴普斯公式,得出mp≈5,該領域中發文量≥5 篇的核心作者,共有68 名,發文量>10 篇的作者見表2,研究作者共現圖譜見圖2。

圖2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作者共現圖譜

表2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發文情況(發文量>10 篇)
為分析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機構的分布及聯系,對研究機構繪制共現圖譜,見圖3。圖中共有657 個節點,442 條連線。其中中心性最高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機構間聯系較多的為中醫藥院校及其附屬醫院,跨南北地域間連線相對較少。

圖3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關鍵詞共現分析見圖4。進一步將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見圖5,圖中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 Q=0.637 7,Mean Silhouette=0.879 7。共得到12 個聚類,分別為#0:抽動障礙;#1:中醫藥治療;#2:兒童;#3:針灸;#4:名醫經驗;#5:臨床研究;#6:靜安口服液;#7:神經遞質;#8:脾虛肝亢;#9:龍膽草;#10:白僵蠶;#11:數據挖掘。

圖4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5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運用CiteSpace 突現詞探測功能對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關鍵詞進行突現分析,見圖6。共有15 個突現詞,推拿”“脾虛肝亢”“meta 分析”“臨床經驗”“醫案”“用藥規律”“數據挖掘”為自2015 年以來的研究前沿熱點。

圖6 1982—2021 年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圖
2021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頒布《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 年)》,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兒童精神心理專科建設,強化中醫藥在兒童醫療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醫藥治療在兒童抽動障礙領域也有望進一步發展。
本研究通過對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研究文獻可視化分析發現:①年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05 年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研究熱度逐年攀升。2019 年發文量達到最高,近2 年較之稍有回落。②刊登該領域研究文獻發文量>5 篇的期刊主要為中醫學類與針灸類期刊,多為影響力較大的核心期刊。③作者共現圖分析發現,王素梅團隊發文量最多,其提出從肝脾論治抽動障礙,創制健脾止動湯,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相關研究[10-13]。④機構共現圖譜發現,該領域研究機構主要為中醫藥院校及其附屬醫院,合作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域內,南北跨地域間交流合作較少。⑤關鍵詞共現及聚類分析發現,該領域研究內容從早期的對該病的醫案或理論探討[14],到中西醫聯合治療的臨床及實驗研究[15-16],再到名醫經驗的現代研究[17-18],研究內容不斷深化,層次不斷深入。⑥關鍵詞突現圖發現,名醫經驗的研究仍是熱點,如數據挖掘等新方法的引入,對針灸選穴、藥物組方、證候要素分布等[19-21]方面進行了更深入地挖掘,豐富了研究的維度,使名醫經驗研究更加系統而全面[22]。除中藥治療外,推拿、針灸、耳穴等方法在該病的治療中也成為關注的熱點。結合文獻分析發現,針刺、推拿等治法對該病有一定效果,其聯合應用效果優于單純常規治療,中西醫結合較單一西藥在改善病情及發作次數方面更具優勢[23-25]。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CNKI 數據庫,應用Cite-Space 軟件對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展示了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領域的研究現狀。本研究認為,未來該領域研究需關注名醫經驗的創新研究、中醫多樣化的干預措施、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等方面,同時需加強不同地域及機構間的交流合作。本研究尚存不足之處,僅對CNKI 數據庫文獻進行檢索,研究結果不夠全面,存在一定偏倚,僅為該領域研究者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