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李 爽 刁玲玲 孔婉如 王 潔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江蘇南京 210000
肝活體組織檢查(以下簡稱“肝活檢”)是目前傳染科常用的穿刺技術之一,可明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臟纖維化程度、炎癥反應類型,具有較高的準確性[1]。但肝活檢為有創操作,患者術前易產生恐懼、緊張情緒,且部分患者于穿刺后出現肝區疼痛,進而增加患者心理危機程度[2]。心理危機是個體在面對應激、創傷時,感受到的強烈應激反應或不適感,是利用現有的資源無法應對,進而產生的心理失衡狀態[3]。李淑琴等[4]研究指出,心理危機干預可減輕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發生率,減輕其抑郁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復。因此分析與肝活檢患者心理危機有關的影響因素,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對緩解患者心理危機,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危機感與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有關[5]。此外,管曉琴等[6]研究發現,心理彈性與心理危機脆弱性有關。鑒于此,本研究就肝活檢患者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以及心理危機與心理彈性、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關系進行分析。
選擇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接受肝活檢的107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病毒性肝炎符合《內科學》[7]中相關標準;②接受肝活檢;③知曉自身疾病。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腦梗死、阿爾茨海默病等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②合并精神系統疾病、失語癥等難以配合問卷調查;③合并惡性腫瘤、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④酗酒史、濫用藥物史;⑤近期遭受重大創傷事件。107 例患者中男81 例,女26 例;年齡48~70 歲,中位年齡55.00(52.00,60.00)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2 例,高中及以上65 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2-SR-182)。
1.2.1 基線資料調查表 設計患者基線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居住地、受教育程度、肝炎類型、穿刺并發癥。
1.2.2 心理危機脆弱 心理危機脆弱性量表(psychological crisis vulnerability scale,PCVS)[8]包括挑戰力(6~30 分)、應對力(6~30 分)、支持力(5~25 分)、恢復力(5~25 分),共4 個維度,量表總分22~110 分,評分越高患者心理危機程度越重。
1.2.3 應對方式 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9]包括回避(7~28 分)、屈服(5~20 分)及面對(8~32 分),各維度評分越高則越傾向于該應對方式。
1.2.4 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包括堅韌性(0~52)、力量性(0~32)、樂觀性(0~16),共3 個維度,總分0~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越高。
1.2.5 社會支持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11]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每個維度評分范圍均為4~28 分,總分為12~84 分,評分越高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于患者穿刺后3 周(即出院前)采用填寫問卷調查表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前爭取患者同意,并詳細為患者講解問卷內容,指導患者獨立完成問卷,由專業人員當場回收問卷,并檢查漏填項目,指導患者補充完整,填寫時間30 min。
采用SPSS 25.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Pearson 相關系數分析相關性,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影響因素。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07 份,成功回收107 份,成功回收率為100%。
107 例肝活檢患者PCVS 評分總分(74.24±12.81)分,其中挑戰力(19.67±3.78)分,應對力(20.45±3.70)分,支持力(17.88±3.13)分,恢復力(16.24±2.48)分。
發生穿刺并發癥患者PCVS 評分高于未發生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基線特征患者PCVS 評分比較(分,)

表1 不同基線特征患者PCVS 評分比較(分,)
注 PCVS:心理危機脆弱性量表
107 例肝穿刺活檢患者MCMQ 中屈服(14.36±2.27)分,回避(16.25±2.91)分,面對(19.68±3.04)分;CD-RISC 總分(46.22±9.38)分;PSSS 總分(51.89±9.75)分。
PCVS 評分與患者屈服、回避呈正相關(r=0.906、0.847,P <0.001),與面對、心理彈性、社會支持呈負相關(r=-0.930、-0.932、-0.856,P <0.001)。
將肝活檢患者PCVS 評分作為因變量,將穿刺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生=1,未發生=0)及MCMQ、CDRISC、PSSS 評分作為自變量,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發生穿刺并發癥、回避是肝穿刺活檢患者心理危機的危險因素,面對、心理彈性高、社會支持水平高是肝穿刺活檢患者心理危機的保護因素,得到方程:Y=130.664+10.572X1+0.815X3-1.475X4-0.531X5-0.185X6(F=147.812,R2=0.899,調整后R2=0.893,P <0.05)。見表2。

表2 肝活檢患者心理危機影響因素分析
肝活檢是目前臨床評估病毒性肝炎肝損害的重要操作,可為病毒性肝炎的規范治療提供依據[12]。但由于肝活檢屬于有創操作,易發生感染、膽漏等多種并發癥,使患者產生心理危機,無法積極配合相關治療護理,影響患者疾病預后[13]。因此尋找與肝穿刺活檢患者心理危機有關的因素,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尤為重要。
本研究發現,肝活檢患者心理危機可能受穿刺并發癥、應對方式、心理彈性及社會支持的影響。肝活檢穿刺并發癥主要包括體位不適、局部疼痛、尿潴留等,給患者帶來軀體不適,進而易使其心理狀態失衡,增加心理危機程度[14-15]。此外,肝穿刺活檢發生并發癥可能會延長患者治療、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心理負擔,進而使其產生消極心理[16]。對此建議,在肝活檢時應加強對患者并發癥的護理,如心理疏導、轉移注意力等減輕其局部疼痛。
采取消極應對的肝活檢患者,在面對穿刺及后續治療、護理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并采取回避、屈服的態度,無法積極配合治療,進而產生負性情緒,增加患者心理危機[17-18]。而采取積極應對的患者,在面對困難時能夠主動向他人傾訴或尋求幫助,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并利用可獲取的資源解決困難,有利于幫助患者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不易產生心理危機[19-22]。因此在肝活檢患者的護理中,應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肝活檢的目的、意義、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操作的認知度,同時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疏導患者負性情緒,有利于促進患者積極應對,提高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進而減輕患者心理危機。
心理彈性是個體在面對應激時的對抗性與適應性,可反映個體的心理恢復能力[23-24]。心理彈性越高的患者,在接受肝活檢后,越能夠盡快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并從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中脫離,同時恢復并維持正性情緒,進而緩解心理危機[25]。此外,心理彈性越高的患者越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合理解決各種壓力性事件的發生,并在經歷負性事件后能得到更多的成長,有利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維持患者心理健康狀態,減輕心理危機[26]。因此,應加強肝活檢患者心理彈性的評估,對存在過度緊張、擔憂情緒的患者,積極做好心理疏導,同時可通過個案分析、主題游戲等措施提高患者心理彈性,有利于減輕其心理危機。
社會支持是患者從物質上與情感上獲得的幫助,包括客觀存在的實際支持與主觀情感上得到的尊重、理解[27-29]。社會支持水平越高的患者在面對疾病、手術的過程中,越能較少地顧慮治療所需的費用、疾病對工作家庭的影響等,進而減輕患者經濟、心理負擔,緩解患者心理危機[30-31]。此外,客觀的社會支持能夠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減輕患者因肝穿刺產生的恐懼、擔憂等負性情緒,進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心理危機[32]。柯丹等[33]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可減輕新確診艾滋病患者相關壓力,并直接或通過減輕壓力間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對此,應充分評估肝活檢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不僅要給予其醫療方面的專業支持,也要鼓勵家屬、親友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關懷,同時可組織病友交流會,加強患者與患者直接的溝通,提高患者社會支持水平,有利于降低患者心理危機程度。
綜上所述,肝活檢患者心理危機可能受穿刺并發癥、應對方式、心理彈性及社會支持的影響,臨床應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減少穿刺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改善患者應對方式、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水平,有利于減輕患者心理危機,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未結合其他地區肝活檢患者進行分析,且未進行縱向研究,觀察隨時間改變患者心理危機的變化情況,未來仍需針對以上不足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