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首靜 祁 爍 商建偉 戶 蕊 陳曉珩 姚思淼 丁治國
1.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甲狀腺病科,陜西銅川 727100;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甲狀腺病科,北京 100700
橋本甲狀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以自身甲狀腺組織為抗原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現為甲狀腺器官內大量的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甲狀腺組織廣泛的纖維化[1]。一項針對中國31 個省78 470 名參與者的調查,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陽性檢出率為10.19%,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陽性檢出率為9.7%[2],且檢出人數有上升趨勢[3]。根據甲狀腺功能狀態可分為甲狀腺功能正常、并發甲狀腺毒癥和并發甲狀腺功能減退。并發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毒癥因激素水平異常而出現較為顯著的臨床表現,已在學術界獲得公認。對于甲狀腺功能正常階段是否具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以及是否具有典型的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尚未得到公認。基于此,本研究擬對甲狀腺功能正常的HT 中醫臨床四診信息進行收集、分析,探討此期臨床癥狀、中醫證型分布規律,以期為HT 的中醫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收集于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甲狀腺病科、孫思邈醫院甲狀腺病科就診的甲狀腺功能正常的HT 患者。參照文獻[4-7]及臨床資料,在2 名以上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制訂《HT 臨床癥狀采集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癥狀、體征、舌象、脈象等四診信息。本研究已通過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SSMYY-KYPJ-2021-003)。
參照2008 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炎》[8]:①TPOAb、TgAb 滴度升高;②超聲表現為雙側甲狀腺彌漫性腫大,典型者峽部明顯增厚,回聲不均勻減低呈“網格狀”;③甲狀腺穿刺活檢有確診價值。
①診斷HT;②甲狀腺功能正常;③可清晰描述臨床癥狀。
①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嚴重損害疾?。虎诤喜盒阅[瘤疾??;③甲狀腺全切或次全切術后。
對于研究中四診信息表達不統一的,為便于統計分析,參照《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第2 部分:證候(2022 年修訂版)》[9]《中醫證候規范》[10]及《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辭典》[11]對表達含義一致名稱進行規范整合,對于不符合以上標準或以上標準中未提及的按原文中名稱予以保留。
使用Excel 錄入一般資料及四診信息,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分析及聚類分析。
參照《中醫診斷學》[12]并與高年資醫師討論,結合臨床實際,把聚類分析后得到的每一類歸納為一個中醫證型。
本研究共收集甲狀腺功能正常的HT 患者267 例,男21 例、女246 例,男女比例1∶9。年齡最小者12 歲,最大77 歲,中位數為41 歲。其中,<20 歲3 例、21~60 歲242 例、>60 歲22 例,20~60 歲占總人數的90.6%。
本研究共收集癥狀、體征59 項、總頻次5 096 次。規范名稱后篩選得到頻次>10%的中醫癥狀、體征52 項,總頻次4 977 次。按照具體癥狀“出現頻次百分比=出現頻次/全部納入人次”計算,出現頻次較高的癥狀為急躁易怒(73.03%)、神疲乏力(69.66%)、記憶力下降(62.17%)、焦慮(61.80%)、咽部異物感(54.68%)、口干(51.31%)、心慌心悸(50.56%)、情緒低落易悲傷(50.19%);出現頻次較高的體征為甲狀腺腫(68.16%)。見表1。

表1 全部52 項出現頻次>10%的臨床癥狀、體征分布
本研究共收集舌象16 項、總頻次891 次,脈象10 項、總頻次243 次。規范名稱后篩選得到頻次>10%的舌象8 項,總頻次749 次;脈象3 項,總頻次148 次。按照“出現頻次百分比=出現頻次/全部納入人次”計算,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舌象為白苔(71.16%)、薄苔(61.05%)、齒痕舌(31.09%);脈象為弦脈(34.83%)。見表2。

表2 全部出現頻次>10%的舌象、脈象分布
篩選頻數>10%的四診條目共63 項,進行2~4 類聚類分析,結合臨床實際,分3 類時得到的癥狀分布較均勻。共得到3 個證型:第一類為肝氣郁結、脾虛痰濕;第二類為肝經郁熱、脾虛痰凝;第三類為脾腎不足、陰陽兩虛。①第一類:甲狀腺腫、頸部疼痛、頸部腫脹感、頸部壓迫感、月經不調、經期頭痛、經期或經期乳脹、痛經、入睡困難、多夢、眠淺易醒、醒后難以入睡、多食易饑、水腫、舌暗紅、舌紅、邊有齒痕、厚苔、黃苔、脈弦、脈細、脈弦滑。②第二類:急躁易怒、情緒低落易悲傷、焦慮、善太息、腹脹、食少納呆、早飽感、咽部異物感、咳嗽、咳痰、胸悶、氣短、嗜睡、口干、口苦、燥熱、自汗、怕熱、心慌心悸、舌淡紅、薄苔、白苔。③第三類:神疲乏力,記憶力下降,害怕、驚嚇,腹部怕涼,怕風、怕冷,腰膝酸軟,腰膝怕冷,手足不溫,下肢沉重酸脹,周身酸痛,頭痛,頭昏沉,耳鳴,脫發,眼部不適,易起皮疹,皮膚干燥,脅肋痛,反酸燒心。見圖1~2。

圖1 聚類分析冰柱圖
本研究可見男女發病率性別比為1∶9,與流行病學結果一致,女性發病率遠遠高于男性?!妒備洝罚骸皨D人多有之,緣憂恚有甚于男子也[13]?!庇醒芯繄蟮溃琀T 相關的自身抗體陽性率升高與瘦素水平升高明顯相關[14],而在體重指數相同情況下,女性的瘦素水平明顯高于男性[15]。HT 的發生與雌二醇激素有關[16],雌二醇為女性重要的性激素,因此女子更易發病。
年齡方面,本病好發于30~50 歲,本研究顯示HT可發生于20~60 歲。其中21~30 歲55 例,31~40 歲73 例,41~50 歲54 例,51~60 歲60 例,因各年齡階段面臨不同壓力所致,同時本病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

圖2 聚類分析譜系圖
對于HT 甲狀腺功能正常階段是否具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尚存在爭議。本研究提示發生率>50%的臨床癥狀主要分布于3 個方面:情緒類(急躁易怒、焦慮、情緒低落易悲傷)、精神和體力狀態(神疲乏力、記憶力下降、心慌心悸)、頭頸局部癥狀類(咽部異物感、甲狀腺腫、口干)。古今醫家均認為此病的發生、發展與情志關系密切,情志因素既為致病因素又為病理產物。《諸病源候論·癭候》[17]:“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薄度驑O一病證方論·癭瘤癥治》:“此乃因喜怒憂思有所郁而成也?!薄锻饪普凇ぐ`病論》:“夫人生癭瘤之癥,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凝而成[18]?!倍橹镜母淖兣c肝密切相關?!端貑枴れ`蘭秘典論》[19]:“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备沃髑橹荆谥緸榕?。肝屬木,喜條達,肝氣郁結,出現焦慮、抑郁等,氣郁日久化熱出現急躁易怒。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郁則脾虛,清陽不升,出現神疲乏力、記憶力下降。心主血、藏神,肝郁氣滯,疏泄失常,母病及子,出現心慌心悸。脾氣不足,氣血津液運化失常,聚濕成痰。氣滯、痰凝、血瘀交阻于頸部而成癭,因此出現甲狀腺腫大、咽部異物感、口干等局部癥狀、體征,這也是多數患者出現的首發癥狀。
明確疾病臨床癥狀、證型分布是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本研究通過四診信息聚類分析可見:HT 甲狀腺功能正常階段可見3 個證型,第一類為肝氣郁結、脾虛痰濕;第二類為肝經郁熱、脾虛痰凝;第三類為脾腎不足,陰陽兩虛。疾病初起,主要涉及肝、脾兩臟,肝郁氣滯,脾失健運,癥狀以氣機不暢、痰濕聚集等實證為主;氣郁日久,肝經郁熱,煉液為痰,熱邪上擾心神,痰蒙心竅,脾功能受損進一步加重,臨床出現虛實夾雜之證,肝、脾、心三臟受累;郁熱日久而傷陰,脾病日久而及腎,陰陽互根,陰病及陽,陰陽兩虛,臨床以虛證為主,主要累及脾、腎兩臟。
HT 是常見的慢性免疫系統疾病,現代醫學認為甲狀腺功能正常階段無明顯臨床癥狀,無需治療,當甲狀腺功能異常時才需診治,往往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造成甲狀腺功能永久減退。另有研究提示HT患者較健康人群更易患甲狀腺癌[20-27]。因此,早期采取治療不僅可以延緩疾病發展,還可減低向甲狀腺癌轉化的風險概率。
中醫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及瘥后防復等核心思想,對于甲狀腺功能正常階段最重要的是既病防變。丁治國教授根據本病特點提出了“靨本相應論”[28]及“窗口期”的概念。在疾病早期甲狀腺功能尚未出現異常時進行干預,改善內環境,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
本研究顯示HT 此階段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急躁易怒、神疲乏力、記憶力下降、焦慮、咽部異物感、口干、心慌心悸、情緒低落易悲傷;出現頻次較高的體征為甲狀腺腫大;中醫證型為肝氣郁結、脾虛痰濕證;肝經郁熱、脾虛痰凝證;脾腎不足、陰陽兩虛證,為甲狀腺功能正常的HT 開展的中醫藥干預提供辨證論治依據,但對其內在病機轉化規律、證型轉化規律尚需在未來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