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佳 程功梅 樊 蕊 金 娜 賀姣姣 閻 潔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西京醫院兒科,陜西西安 710032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達到141 178 萬人,近10 年來處于持續低速增長狀態[1]。基于此,如何為新生兒提供優質的護理干預,促進新生兒的良性發展是當前重要的研究問題。臨床中常規護理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新生兒給予保護,但對于新生兒的睡眠質量及神經發育情況缺乏針對性[2]。白噪聲是通過人為釋放一定程度噪音的方式,讓新生兒感到困倦。研究顯示,適度的白噪音可以改善嬰兒的睡眠質量[3]。而撫觸護理是按照一定手法系統地撫摸嬰兒的皮膚,對嬰兒的感受器傳達一種溫和的刺激,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具有積極意義[4-6]。鑒于此,本文研究撫觸護理聯合白噪聲干預在新生兒睡眠、神經系統發育中的作用。
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兒科2019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出生的92 名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胎齡>36 周;②出生體重≥2.5 kg;③新生兒監護人同意本研究,并簽署書面文件;④新生兒監護人具有問卷填寫能力。排除標準:①胎兒先天畸形;②雙胞胎或多胞胎;③24 h 內使用過鎮定劑或鎮痛藥物;④有遺傳病史。以計算機完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對照組,各46 名。試驗組新生兒男22 名,女24 名;年齡1~28 d,平均(14.31±9.67)d;出生體重2.5~4.5 kg,平均(3.51±0.62)kg;母乳喂養28 名,人工喂養8 名,混合喂養10 名。母親孕次:1 次37 名,≥2 次9 名;產次:初產婦35 名,次產婦11 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2 名,大專及以上34 名;家庭經濟水平:<5 000 元/月13 名,≥5 000 元/月33 名。對照組新生兒男23 名,女23 名;年齡2~29 d,平均(14.68±9.74)d;出生體重2.6~4.7 kg,平均(3.65±0.58)kg;母乳喂養26 名,人工喂養9 名,混合喂養11 名。母親孕次:1 次36 名,≥2 次10 名;產次:初產婦34 名,次產婦12 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 名,大專及以上32 名;家庭經濟 水平:<5 000 元/月14 名,≥5 000 元/月32 名。兩組新生兒及母親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19-03)。
兩組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向產婦宣教正確的育兒知識、母乳喂養方法等。
對照組給予白噪聲干預:通過網絡下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包括小雨淅瀝聲、河水潺潺聲、瀑布轟隆聲、鳥兒鳴叫聲等。通過手機揚聲器或平板等音頻播放工具在每天9:00—10:00、13:00—14:00、19:00—20:00播放,單次播放30 min,播放時將聲音調至50 db 左右,并且聲源應距新生兒約0.5 m 的位置。
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撫觸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成立撫觸干預小組:護士長任小組組長,組員包括主管護師1 名、護師2 名及護士3 名。組內進行研究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新生兒的易發疾病及護理干預方法、了解撫觸護理的相關內容及實施方法。全部組內人員均通過考核。②撫觸實施:將室溫調至30℃左右,并通過加濕器將空氣濕度保持在60%,確保給予新生兒最為適宜的環境。實施時間為新生兒經喂養后45~60 min,護理人員將手上涂抹潤膚油,隨后調整新生兒體位,使其保持仰臥位。撫觸順序按照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在撫觸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多次在雙手上涂抹潤膚油,避免在撫觸過程中使嬰兒產生不適的觸感。同時撫觸的力道應較為輕微,避免劃傷嬰兒的皮膚。撫觸干預1 次/d,干預過程中應時刻關注新生兒的肢體或面部反應。
干預前及干預7 d(干預后)比較兩組新生兒睡眠質量情況、生長發育情況及神經行為情況。①睡眠質量:觀察兩組新生兒最近1 h 內的啼哭次數及最大啼哭持續時間,并根據其啼哭次數與最大啼哭持續時間來評估新生兒的睡眠質量。②生長發育情況:記錄新生兒身長、體重及頭圍(正常值:身長為50 cm;體重為3 kg;頭圍為35 cm)。③神經行為:應用新生兒神經行為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ment,NBNA)[7]測評新生兒的神經行為水平,量表共5 個維度包括主動肌張力、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應,共計20 個條目,單個條目為0~2 分,分數與新生兒的神經行為水平呈正相關。量表Cronbach’s a 系數為0.792,信效度較好。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睡眠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啼哭次數少于干預前,試驗組少于對照組(P <0.05);兩組最大啼哭持續時間短于干預前,且試驗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注 t1、P1 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為兩組干預后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長發育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身長、體重、頭圍大于干預前,且試驗組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注 t1、P1 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為兩組干預后比較
干預前,兩組NBN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主動肌張力、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應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NBNA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NBNA 評分比較(分,)
注 t1、P1 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為兩組干預后比較。NBNA:新生兒神經行為量表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提示經撫觸護理聯合白噪聲干預后,新生兒睡眠質量顯著提高。白噪聲具有較好地助眠及噪聲屏蔽作用,使新生兒在聽到不良聲音的時候不易被驚醒[8-11]。而撫觸護理則可以讓新生兒感受到溫度及觸感,使其感受到一定的滿足感及安全感,加強其睡眠質量[12-15]。另外撫觸護理還具有一定的安撫作用,可以有效減少新生兒的啼哭[16]。二者聯合其睡眠質量顯著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身長、體重及頭圍高于對照組。提示經撫觸護理聯合白噪聲干預后,新生兒體格發育明顯改善。新生兒時期是人類體格發育速度最快的時期,而睡眠是影響其發育最重要的指標[17-20]。大多數生長激素也均是在睡眠時期所分泌的[21-22]。因此,當新生兒睡眠質量提高后,其體格發育也會明顯改善。章江琳等[23]研究顯示,撫觸可以顯著提高早產兒的體格發育效果,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NBNA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經撫觸護理聯合白噪聲干預后,新生兒神經功能顯著提高。撫觸可以促進新生兒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其新陳代謝[24]。而且皮膚是機體接受器的集中地,觸摸新生兒的皮膚可以將刺激傳入其中樞神經,對于腦神經的發育具有積極作用,可以顯著加強其神經功能。劉華等[25]研究顯示,早產兒的吞咽功能及神經發育水平顯著提高,與本研究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撫觸護理聯合白噪聲干預可以提高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改善新生兒的睡眠質量及神經行為,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