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詩琪 李燕領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公共體育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黨的十六大明確構建了教育、科學、文明、健康、全民健身五個公共事業的奮斗目標以來,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在所有的政策探索中,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省政府與我國體育總局簽署了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范疇上唯一的合作協議——《國家體育總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合作協議》之后,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網站正式發布了江蘇省首批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名單,其中包括南京市、無錫市、常州市、蘇州市、淮安市、揚州市,這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樣本和價值。審視既往研究,以體育領域,尤其是公共體育服務為對象進行政策效益評估的研究十分匱乏,諸多論著就文化、鐵路、金融等領域形成了豐碩的理論成果。作為政府解決地區公共體育服務效能建設措施乏力及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示范區的創建能否拉動地區經濟的增長?示范區創建與地區經濟增長二者間又存在何種關聯?以上成為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為此,本研究基于2005年—2019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運用DID模型評估示范區創建的政策實施效益。本研究的邊際貢獻為:第一,本研究將示范區創建政策與地區經濟增長進行統一分析,豐富了關于公共體育服務及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內容。第二,本研究運用政策評估中廣泛使用的雙重差分法,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二次差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內生性問題,提升了結論的穩健性。
體育作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面對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高品質服務需求,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逐步顯露出捉襟見肘之勢,亟需矯正長期以來存在的“對象識別模糊”“供需匹配錯位”“混亂的效率損失或不協調成本”等一系列現實矛盾問題。近年來,相關部門逐漸意識到科學編制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加快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不僅是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更是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國家的愈發重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逐漸成為凝聚社會體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其以統籌城鄉、惠及全民為基本原則,實施制度化安排、長效化推進、經濟化發展,來滿足人民群眾劇增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與此同時,示范區創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也愈發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何國民(2021)等人指出,在“體育公共服務—經濟”體系中兩者的發展水平緊密相關,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是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基礎,決定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水平與速度;另一方面政府提供滿意的體育公共服務能有效促進經濟發展。[1](2)吸引社會資本經濟投資。在大力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對應的利好政策,如設立由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籌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安排文化產業、服務業、科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時,也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范圍,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促進社會資本的投入,形成更加活躍的投資市場。(3)拉動消費需求。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體育公園、社區體育俱樂部、“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等深受群眾歡迎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進而促使人們進行體育鍛煉,深化體育運動意識,促進體育消費,拉動消費需求。可以窺見,示范區的創建與地區經濟增長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有待檢驗的理論假說:示范區創建能夠促進地區經濟增長。
基于前述分析,本研究擬評估示范區創建政策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凈效應”。在方法選擇上,雙重差分模型已經成為目前在公共政策領域中相對完善的研究工具,其政策評估有效性已經獲得了社會普遍認同,一般用來評估對某一政府政策或事項的影響。雙重差分法的基本思路為:首先把研究樣本分成兩組:一組是政策或事件作用對象即“實驗組”(treat group),另一組則為非政策或事件作用對象即“控制組”(control group);其次,基于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政策或事件實施前后的相關信息,計算出實驗組在政策或事件實施前后某個指標的變化量和控制組在政策或事件實施前后同一指標的變化量;最后算出上述兩個變化量的差值[2]。雙重差分法優點在于:首先,其將政策視作為外生于經濟系統的一次“準自然實驗”,使其避免逆向因果關系的存在;其次,使用固定效應估計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遺漏變量估計偏誤問題;最后,通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二次差分的形式剔除了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的實驗前差異,將政策凈效應從其他不可測度的干擾因素中分離出來,以避免內生性問題的困擾[3]。因此,本研究使用雙重差分法進行實證分析。
本研究將2015年國家啟動的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政策實踐視為一項“準自然實驗”,通過構造“反事實”的實驗組,科學準確地評估示范區的創建效果。假設在政策實施效果中,只對被批準成為首批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六個地級市產生經濟影響,這六個地級市具體包括南京市、無錫市、常州市、蘇州市、淮安市、揚州市;而對其他七個地級市無影響,該地級市具體包括徐州市、南通市、連云港市、鹽城市、鎮江市、泰州市、宿遷市。對此,本研究將2015年納入第一批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地級市作為實驗組,控制組為該時間范圍內沒有創建示范區的地級市。以此構建雙重固定效應計量模型,具體公式如下:

該基準回歸模型(1)中,LnGDP為被解釋變量;i表示地級市,t表示時間;treat表示地區虛擬變量,若是獲得首批創建資格的地級市則賦值為1,反之為0;post表示時間虛擬變量,如果是政策實施之后的年份則賦值為1,否則為0;Xit代表教育水平、進出口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的一系列控制變量;λi代表地區固定效應;vt指的是時間固定效應;δit則表示為隨機干擾項。其中,treat*post指的是地區虛擬變量和時間虛擬變量的交互項,代表示范區創建的綜合虛擬變量,表示雙重差分的估計量。[4]本研究用did表示其交互項,值得注意的是,did虛擬變量的系數就是本研究所關心的DID效應,說明了示范區創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具體公式如下:

考慮地區間發展差距可能相對較大,各樣本之間可能難以實現一致性,為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本研究采用PSM匹配法降低樣本選擇偏差,在匹配樣本基礎上進行DID分析,具體公式如下:

本部分將納入相關研究變量,為后續進行實證研究提供依據。本研究共設置了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這三種類型變量,為了防止出現因為變量單位不一而出現異方差的情況,對下列所涉及到的所有變量均進行自然對數Lnα=Lneα處理,詳細的變量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的定義及說明
(1)被解釋變量。地區經濟增長(LnGDP),本研究重點考察的示范區創建效果主要通過采用“地區經濟增長”取對數的形式來反映。
(2)解釋變量。示范區創建的綜合虛擬變量(did)。
(3)控制變量。①固定資產投資(LnFAI):固定資產投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基本前提,是進一步優化產業內部結構的重要方式,是實現社會主義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引擎[5]。因此,采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額”取對數的形式來衡量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②教育水平(LnEDU):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向前推進,教育對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給經濟社會提供大量的人才資源。[6]因此,采用“地區普通高等高校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數量之和”取對數的形式來衡量教育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③進出口總額(LnIMEX):英國經濟學家羅伯森認為,貿易進出口總額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經濟開放性最重要的變量之一。[7]因此,本研究采用“地區進出口總額”取對數的形式來反映進出口總額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
本研究選取2005—2019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定量分析。選取這個時間段一方面是為了遵循數據可獲得性原則和確保所選變量數據的完整性,因為在查閱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及相關數據庫時發現,2005年以前有很多重要變量的數據存在嚴重缺失的情況且2019年以后的數據由于統計滯后導致最新數據無法獲取,這都對實驗結果會造成很大的干擾;另一方面,由于本研究是以2015年作為時間節點,而選取2005—2019年這個時間段能夠相對地減小政策實施前、后的年份區間差異,使對比政策實施前、后地區經濟增長的情況更為科學。
為確保研究數據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均來源于EPS數據庫(economy prediction system)整理得到,該數據庫系統集合了大量的數值型科學數據資料與龐大的經濟計算系統,并且還具有數據處理、建模分析、可視化展現等強大系統功能。
描述性統計分析是作出合理的數據推理、分類的先決條件,也是我們理解、分析和運用數據的提前。對有關資料進行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2顯示。輸出結果為本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變量的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等數據的情況,其中,可以發現,LnGDP、LnFAI、LnEDU、LnIMEX各個變量均存在195個有效樣本,并沒有出現無效數據的現象。

表2 各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基于前述的理論分析,本部分將進一步詮釋示范區創建與地區經濟增長的關系,通過利用STATA16.0進行相關性分析來確定變量間互動關系的密切程度。由表3的輸出結果可知,表中LnGDP與did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表明示范區創建與地區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定正相關關系。

表3 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在上述理論分析和模型構建的基礎上,本部分首先通過平行趨勢假設檢驗和基準回歸進行DID模型的初步檢驗;然后根據政策實施中可能存在的現實情況采取PSM—DID方法進行實證分析,以避免可能出現選擇性偏差以及產生內生性的情況,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學性;最后進行安慰劑檢驗,具體通過提前政策發生時間的方法來檢驗其穩健性。
本部分將進行DID實證結果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表4匯報了示范區創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估計結果,其中,模型(1)表示不加入控制變量、不加入雙重固定效應的結果;模型(2)表示加入控制變量和雙重固定效應的結果。通過輸出結果可以得到,一是不管有無加入控制變量和雙重固定效應,模型(1)和模型(2)的核心解釋變量(did)的回歸系數都顯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表明示范區創建政策對地區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二是加入控制變量之后,模型(2)中的did的回歸系數明顯出現下降,這說明除示范區創建政策外,還有其他控制變量對地區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三是將模型(1)和模型(2)對比后發現,在加入時間、地區的固定效應后did的回歸系數也有所變化,這表明模型中在控制地區、時間層面所有不隨之變化的因素后,對估計結果仍然保持穩健。

表4 基準回歸
由此可見,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地區經濟增長水平表現出明顯差異,被納入首批示范區創建的地級市的地區經濟增長水平明顯高于未納入示范區建設的地級市,具體表現為前者的地區經濟增長提高了19.9%。究其原因,示范區創建政策在短期內通過積極建設公共體育服務民生工程,在提升了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水平的同時也有效地拉動了體育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從長期來看,示范區創建政策堅持長效化推進,通過運用市場手段打破原有的市場分割以及設立體育產業引導資金等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進行經濟投資。
上述實驗所使用的雙重差分法,是建立在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政策執行之前需要有一致的時間趨勢的這一重要前提條件下進行的。但是,本研究為示范區創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那么國家在選擇所對應的地區時會優先選擇城市發展較好以及配置較為齊全的城市,這樣就會造成本研究所選擇的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具備同樣的時間趨勢,不滿足雙重差分法(DID)使用的前提——隨機性假設,即不是一個真正的自然實驗。為了有效避免上述可能出現選擇性偏差以及可能出現內生性的情況,需采用PSM—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方法進行檢驗。具體方法是:首先根據控制變量運用PSM進行匹配,隨后根據匹配后的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DID估計。
4.2.1 傾向得分匹配
本研究通過利用Logit回歸來計算PSM模型中的傾向得分,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Ait表示是否受到示范區創建政策影響的虛擬變量,若受到影響的則賦值為1,否則為0;Xit為教育水平、進出口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一系列控制變量。根據Logit模型得到的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從控制變量系數的P值可以看出,三個控制變量均對解釋變量(did)具有顯著且積極的作用,說明本研究所選擇的控制變量均能合理解釋did。

表5 傾向得分匹配后各控制變量的Logit回歸結果
4.2.2 PSM匹配質量檢驗
為了驗證模型選擇有效性,采用共同支撐檢驗、平衡檢驗以及觀察平均處理效應(ATT)的顯著性這三種方式對模型進行檢驗。
(1)平均處理效應
ATT表示傾向得分匹配后的主要觀測結果,輸出結果如表6所示,在未匹配前(Unmatched那一行),差分值1.030與前文基準回歸的初步檢驗結果一致,并且ATT為8.54,即在1%的水平下顯著(|t|>=2.58);匹配后,ATT為1.24,即在10%的水平下顯著(1.64<=|t|<1.96),代表匹配后的處理組和控制組存在的顯著的差異,匹配結果較好,并且確實存在未匹配上的樣本。

表6 平均處理效應
(2)共同支撐檢驗
共同支撐檢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控制組的樣本特征與實驗組的樣本特征相似。從表7可以看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少量樣本均處于共同數值范圍之外,這表明大多數樣本(尤其是控制組組的樣本)符合匹配條件。

表7 參與匹配前后的樣本數量對比
為了更加直觀地觀察匹配前、后各協變量均值偏差的變化以及觀測值有多少在共同取值范圍內的情況,繪制相應的條形圖,如圖1所示。從匹配后的傾向得分的共同取值范圍示意圖可以得出,傾向得分在實驗組和控制組中具有足夠大的共同支撐區域,而落在共同支撐區域外的樣本量相對較少,這說明匹配效果較為滿意。

圖1 傾向得分的共同取值范圍圖示
(3)平衡性檢驗
在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加以匹配以后,需要通過平衡性檢驗(Balance Test)來檢驗匹配后協變量是否克服了選擇性偏差的問題。平衡性檢驗主要有兩種。一是度量比較兩組間協變量的標準化均值的偏差(%bias),如果匹配后協變量的標準化均值偏差低于10%,且明顯小于未匹配前的標準化均值偏差,則說明兩組間沒有差距,即克服了選擇性偏差;二是通過t檢驗來判斷各個協變量的取值在兩組間是否存在系統性偏差,其中,t檢驗的原假設是“兩組間協變量的取值不存在系統性偏差”,因此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接受原假設[8]。
平衡性條件要求控制變量的傾向得分在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不存在差異,并以此來判斷該匹配方法是否合適或者協變量的選取是否合理。由表8的結果得出,各協變量匹配后的偏差大部分都不超過10%,并且各協變量的t值的絕對值均小于1.96,即無法拒絕原假設,這說明通過了平衡性檢驗。

表8 匹配前后各控制變量在實驗組與控制組間的平衡性檢驗
為了更加直觀地觀察匹配前、后各協變量均值偏差的變化,繪制了相應的點狀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兩組數據匹配后樣本均呈現高度一致性,即大部分協變量的標準化均值偏差均小于10%,并且都明顯小于匹配前的標準化均值偏差,并且標準化偏差顯著變小,即符合共同趨勢假定,可在此基礎上進行DID分析。

圖2 各變量的標準化偏差圖示
4.2.3 PSM—DID實證分析
在滿足共同支撐假設和平衡性假設的條件下,利用上述PSM后的樣本進行DID回歸處理。根據回歸結果表9可知,在加入了教育水平、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這三個控制變量后,使用基于傾向得分匹配后的雙重差分法估計示范區創建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仍呈現出積極的驅動效果,即示范區創建對拉動地區經濟增長有顯著正向影響。但進出口總額對于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太顯著,說明它并不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表9 匹配后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對經濟增長的回歸結果
在實證研究中,安慰劑檢驗有兩個目的:第一,檢驗估計得到的政策效應是否存在內生性問題,由于政策效果受多種影響因素制約和作用,因此需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系統全面的考察;第二,為了使研究內容的邏輯性更加嚴謹和因果推斷更加可信。[9]其核心思想為:透過虛構政策實施時間進行估計,假如在虛構的情況下“偽政策虛擬變量”的系數依然顯著,則表示之前的估計結果存在偏誤,即被解釋變量的變化很有可能受到了其他政策或隨機性因素的干擾;反之亦然。
為此,本研究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政策執行時間來檢驗穩健性。本研究假定實施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這項政策的年份統一提前2年和3年,輸出結果如表10所示。其中,模型(1)表示假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設立時間提前2年的情況,模型(2)表示假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設立時間提前3年的情況。根據模型(1)與模型(2)的P值可得,核心解釋變量did的估計系數并不顯著,即可排除其他潛在不可觀測事件對本研究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的影響,并且從另一方面表明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建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表10 假設示范區建設發生在實際建設年份之前
基于前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示范區的創建與地區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2)示范區創建對拉動地區經濟增長有顯著正向影響,即示范區創建政策能夠促進區域城市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可能加劇了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局面。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1)創立健全的示范區創建工作機制,通過定期的監督、檢查與指導,促進示范區創建方案的實施與落實。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示范引領作用,同時,要按照最新的示范區驗收標準對其進行定期復查,并建立長效機制,以保障示范區科學發展。(2)適時總結探索建立示范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可以通過召開示范區創建交流會、工作座談會、網絡線上會議等形式,充分吸收創建示范區制度設計的先進典型經驗,以及時制定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政策措施。(3)加大對江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的扶持力度,繼續實行南北掛鉤發展政策,促進區域體育協調發展,確保實現江蘇省建成示范區的既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