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勇
(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9)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不斷增長,高速公路上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數量也在不斷增長,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其社會負面影響巨大,例如,“7·6”廣河高速公路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9人死亡,3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 152.17萬元[1];“3·1”晉濟高速公路山西晉城段巖后隧道特別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 197萬元[2]。此類突發事件的發生造成了嚴重后果,威脅社會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給高速公路管理者帶來巨大挑戰。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突發事件[3]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應急管理是指針對突發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等全過程而采取的管理措施,為了減少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根據事件發生的具體情況,綜合利用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資源,做出有效的決策和響應,使突發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處置。應急管理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必須有一個綜合的應急管理體系作為支撐。
發達國家高速公路建設通車較早,已建立了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對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緊急救援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處置辦法。例如從事故的檢測、確認到事故的最后處置全過程開展管理工作,并采用了先進的TIS技術,包括監控技術、T-GIS技術、GPS技術、數據庫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實現了應急救援人員密切配合和有效聯動,達到快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目的[4]。
我國在高速公路應急管理指揮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王登才[5]認為高速公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必須建立在統一的指揮調度系統上,其文章以江蘇省為例,分析了現行的高速公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方式,指出沒有指揮調度系統的應急組織機構,缺乏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無法形成上傳下達的指揮鏈路,要提升應急處置效率,指揮調度系統為重中之重。我國“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6]指出:要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建設基于大數據的應急運輸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建設交通安全應急衛星系統工程,優化綜合導航服務功能。
從國內外研究結果及我國“十四五”交通規劃來看,充分利用大數據的作用,建立高速公路應急指揮平臺意義重大,平臺可以統籌協調各方資源,通過指揮調度,達到快速、高效救援的目的。
針對日益增長的高速公路突發事件,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高速公路應急管理機制,而大數據、應急信息化的推廣應用正是提升高速公路應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包括事前預警、事中處置、事后評估等環節,這些環節的管理需要一個統一的應急指揮平臺進行協調管理,實現應急管理各部門之間互通有無、聯勤聯動、高效快速處置各類突發事件。(1)事前預防方面,做好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有助于應急管理人員提高采取應急處置措施的效率,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2)事中處置方面,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有助于提高應急救援人員協調統一、快速響應、高效處置突發事件,盡快恢復道路正常通行;(3)事后評估方面,建立應急評價機制,通過不斷總結評價并完善各單位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提高各單位應急管理水平;(4)做好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還需要有強有力的應急保障機制作為支持,建立應急保障機制,融合各部門應急預案、應急資金、應急隊伍、應急物資等資源以實現資源共享、科學處置的目的。因此,建立應急指揮平臺應主要從上述四方面加以考慮,有效集成各應急管理要素,建設成高度集成、統一協調的管理平臺,對于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高速公路應急指揮平臺的建設應當充分考慮突發事件事前預防、事中應急處置、事后總結評估的全過程管理,在各級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通過整合交警、路政、運營企業、政府等各方資源,充分利用應急指揮平臺進行統一的指揮調度,實現對突發事件全方位管理,不斷提升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水平。高速公路應急指揮平臺建設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建立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應急評價機制四個方面,建設過程應充分應用視頻監控、GIS、計算機等技術對上述四個方面進行全面開發建設,實現高速公路應急管理等全方位管理。
高速公路突發事件預警在突發事件管理中至關重要,及時快速獲取突發事件信息,對于實現快速反應、高效救援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抗冰保暢過程中,提前獲取冰凍災害天氣的信息,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可有效減少道路結冰的風險,確保道路的安全暢通。在預警機制方面應當做好氣象信息預警、道路健康監測預警、車流擁堵預警、“兩客一危”預警、事件告警等方面建設,并集成到應急指揮平臺,應急救援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或應急指揮平臺終端實時獲取道路氣象信息、道路健康運行狀況信息、車流量信息、“兩客一危”信息及事件告警信息,結合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應急救援人員可提前采取交通管制、巡查巡檢、對外發布信息等有效應急處置措施,避免突發事件發生后造成更大的危害。
通過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實現應急救援聯勤聯動,統籌協調應急救援人員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開發集成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運營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將應急預案納入應急指揮平臺。當發生突發事件時,通過應急指揮平臺一鍵啟動應急預案并自動通知交警、路政、運營企業等相關人員前往現場進行處置,形成統一協調機制,提高應急處置效率。通過提供以事件為單位的多人協同信息共享模式,為多部門、跨單位的一路多方協同指揮調度提供數據共享平臺,確保在事件處置過程中各部門通知到位、執行到位,實現各部門聯勤聯動。
應急保障機制是保證各項應急救援工作得以有序開展的重要前提,將應急預案、應急資金、應急物資、應急隊伍、應急知識等應急資源集成到應急指揮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實現應急資源共享,確保應急救援人員能及時快速獲取應急處置相關信息和資源的支持。通過GIS建立應急物資、應急隊伍、應急專家等信息庫,實現一張圖覆蓋所有應急資源,便于應急救援人員進行指揮調度,達到快速協調、科學合理處置突發事件的目的。
應急評價機制即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情況的總結評價,將應急評價納入應急指揮平臺管理,通過收集整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信息,總結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不斷完善應急管理措施,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庫,為后續應急救援提供依據。各有關部門應當建立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評價體系,從應急預案制定、預警準備、應急處置、應急恢復、應急保障等方面對突發事件從信息接報至善后處置整個應急救援過程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對應急管理中做得比較好的經驗進行推廣和借鑒,對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后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夯實和完善本單位的應急救援管理。當突發事件處理完畢以后,組織參與救援人員、技術支持專家召開應急救援總結評估會議,針對應急預案、預警準備、救援應急響應、處置方案、信息發布及報告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總結評價,建立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處置數據庫,詳細記錄每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全過程及其經驗教訓,為后續類似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經驗參考和處置依據,不斷總結評估,改進和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助于不斷提高各管理單位的應急管理水平。
都安至巴馬高速公路建立了高速公路應急指揮平臺,完善了信息接報、信息上報、現場處置、應急預案、應急資源、應急隊伍、應急救援評估等流程,實現應急救援信息可視化、應急救援處置痕跡化,應急救援人員可以通過應急信息管理平臺直接獲取對應類別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并根據系統自動生成的處置措施結合現場救援實際開展具體救援工作。此外,應急救援人員可以通過應急信息管理平臺實時獲取路況信息、應急資源信息、應急隊伍信息、各類突發事件處置數據庫等資源,為應急救援人員提供良好數據信息支持,不斷提高高速公路應急救援管理水平。當發生突發事件時,管理人員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程序查看事件信息,并一鍵啟動應急預案,啟動應急信息發布工作,確保救援人員及時收到信息,通過機電設施智能聯控機制同步將突發事件具體情況發布至電子地圖(百度、高德等)、微信公眾賬號、網絡等平臺,同時自動對事發路段沿線可變信息標志發布交通繞行及安全警示信息。此外,自動開啟隧道柔性阻斷水幕投屏、應急通道、通風、廣播等機電設施,確保社會公眾及時獲取突發事件信息,并合理避開事發路段,有效提高救援工作效率和減少二次事故發生,如下頁圖1所示。


圖1 應急指揮平臺應急救援流程圖

綜上所述,建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應急指揮平臺意義重大,通過集成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應急聯動機制、應急保障機制、應急評價機制,可以提高高速公路應急管理水平,是值得借鑒和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