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啟龍,王冬連,程珍泉
(樂平市中醫醫院,江西 景德鎮 333300)
骨質疏松(OP)是身體骨代謝異常疾病,多發病于老年人,表現有骨強度下降,易發生骨折[1]。其發病機理為骨吸收大于新骨形成,引發機體骨量丟失,老年人腰疼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便是骨質疏松引起的并發癥如骨質疏松性骨折[2]。因其產生的腰部疼痛,導致生活中行動不便,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由于患者長期行動不便,長期臥床,還會引起并發癥,如肌肉萎縮、靜脈血栓等。目前骨質疏松患者主要治療手段是經皮椎體成形術。術后仍有部分患者預后效果不理想,出現新發骨折。探討術后新發骨折的風險因素為更好治療骨質疏松十分重要。胰島素抵抗(IR)是指機體內胰島素無法起到降血糖作用,與糖尿病發病關系密切。有研究[3]表明IR能夠影響骨代謝,破壞骨代謝平衡,損害骨微結構,從而降低骨強度引發骨質疏松。目前關于IR與骨質疏松患者術后骨折的相關性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IR與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椎體成形術后患者新發骨折風險的相關性。
1.1患者收集:選取2019年1月~2020 年6月就我院診斷并椎體成形術治療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95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7例,女58例。納入標準:診斷標準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4]。排除標準:有椎體成形術史;惡性腫瘤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有精神障礙患者。本研究經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經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術后骨折定義:所選患者均在本院完成椎體成形術,并在術后18個月內進行隨訪,患者出現局部疼痛,囑咐患者到本院就醫,并進行影像學觀察,MRI觀察結果出現局部骨組織出現水腫信號即定義為新發骨折。根據隨訪期內,是否發生新發骨折將患者分為骨折組32例和無骨折組65例。
1.3指標測量:患者入院檢測身高、體重,并計算體重指數(BMI)。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后,通過血糖儀(ROCHE)測定血糖水平。骨代謝指標總1型膠原氨基酸延長肽(PINP)和β-膠原特殊序列(β-CTX)及胰島素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試劑盒購自軍科弘創(北京)生物技術公司。通過公式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島素(mU/L)/22.5計HOMA-IR值。
1.4IR亞組分析:參考相關文獻[5],將患者根據檢測計算出的HOMA-IR值再進行分組,低IR組14例(IR<2)、中IR組35例(2≤IR≤6)、高IR組46例(IR>6),進一步比較IR水平與骨代謝指標PINP和β-CTX的關系。

2.1一般資料比較:兩組間性別、年齡、入院骨密度和BMI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IR與PINP、β-CTX水平比較:組間PINP和β-CTX值存在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折組HOMA-IR值均顯著高于無骨折組,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IR與PⅠNP、β-CTX水平比較
2.3各IR亞組比較:對各IR亞組進一步分析發現,隨著HOMA-IR值逐漸升高,骨折發生率也隨之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各組BMI和骨密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骨代謝指標比較發現高IR組患者PINP值明顯降低,高IR組β-CTX值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各IR亞組比較
2.4骨代謝指標PINP、β-CTX和IR的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結果IR與PINP值呈負相關(r=-0.331,P=0.001),與β-CTX呈正相關(r=0.352,P=0.000)。見表4。

表4 骨代謝指標PINP、β-CTX和IR的相關性
如今社會老齡化趨勢明顯,諸多老齡疾病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骨質疏松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病理機制表現為骨細胞吸收上升,成骨細胞表達量下降,并且骨質疏松患者易發骨折,其中胸腰段脊椎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6-7]。椎體成形術因其止痛效果好、風險小等因素在治療骨質疏松骨折中廣泛應用,目前已經成為臨床治療骨質疏松骨折的首選方式[8]。近幾年臨床觀察發現術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現新發骨折,目前對于新發骨折的風險因素尚未明確。
有相關研究表明IR的發生屬于一種炎性反應過程,細胞因子通過分泌機制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影響骨細胞,使骨代謝平衡改變,機體出現相應病癥[9]。骨質疏松發病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已有研究表明IR在骨質疏松發生及發展中起到一定作用。HOMA-IR值如今廣泛運用于IR評估[10]。本研究表明,骨折組患者IR水平高于無骨折組。這可能IR相關的一些炎性因子促進破骨細胞分化,增強骨吸收能力,同時可抑制成骨細胞生成。這破壞了骨吸收與骨生成的平衡,導致機體骨量下降,發生骨折的概率也增高。本研究表明IR水平能夠骨質疏松患者術后新發骨折發生。
骨代謝標志物能夠有效反映目前機體內骨吸收與骨成形平衡的狀態,可作為評價骨質疏松療效及預測患者骨折發生的指標之一[11]。機體內大部分的骨基質由I型膠原質構成,PINP屬于I型膠原質氨基端延伸部分,血清PINP中含量反映著I型膠原生成速率,是骨形成的主要指標。β-CTX是I型膠原分解的產物,是反映機體骨吸收的指標[12]。本研究表明骨折組患者中骨代謝標志物PINP表達降低,β-CTX表達上升。說明IR可能具有抑制骨形成及促進骨吸收,進而影響著骨質疏松患者術后新骨折的發生。有相關研究表明骨質疏松患者體內骨吸收與骨形成均處于高水平。這與本研究差異可能是本研究所選對象均為老年患者,其骨代謝自身處于較低水平。相關性分析表明HOMA-IR值與PINP呈顯著負相關,與β-CTX呈正相關。這可能機制是IR的作用,破壞了骨吸收與骨成形的平衡,導致機體內破骨細胞活性上升及骨轉換率上升,機體骨量丟失嚴重,骨質疏松患者術后新骨折發生也變得容易。另一方面,β-CTX的水平與骨轉換率成正比,高IR引起的β-CTX水平上升,提示骨轉換速率的上升,機體骨量下降嚴重,形成患者術后易發骨折。
綜上所述,IR水平與骨質疏松患者椎體成形術后骨折關系密切,可能通過骨代謝進而影響患者骨折,是容易導致骨折的一個潛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