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羅德里克
好工作已成為全球的重中之重。當政策制定者談論創造好工作時,他們通常會關注最低工資、集體議價和技能投資等問題。這些干預措施固然重要,但并不足夠。
生產率是關鍵。只有提高為技能分布的底層和中層創造的工作的生產率,才能增加好工作的供應。否則,要求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工作條件,可能會使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失去就業機會。法國的青年失業率非常高,就是一個警示故事。
然而,即使政策制定者確實談到了專門針對提高生產率和新技術的產業和創新政策,好工作也被視為一個次要問題。在美國,最新一批此類政策,是針對半導體和綠色技術等先進制造業;在歐洲,重點是“數字化”以及綠色轉型。在這兩種情況下,政策制定者簡單地假設好工作將作為這些計劃的副產品出現。
事實上,綠色技術和先進制造業不太可能為受當今勞動力市場支持不佳的各類工人,提供凈就業機會的主要來源。畢竟,制造業在美國雇工不到總數的1/10,而其他制造業做得更好的國家(如德國、韓國)和中國臺灣省的經驗表明,扭轉就業去工業化的局面極其困難。
由于未來的大部分工作將來自服務業,我們必須注重為弱勢工人創造生產性工作。在“漢密爾頓項目”的一項新研究中,我描述了美國的服務業產業政策可能是什么樣的。
我的建議包括,在現有發展和商業援助計劃之上,通過加強機構、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振興社區,創造好就業機會;同時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高級研究計劃署,專注于促進就業友好型技術的創新。
考慮一下對這些思路的最艱巨的考驗:長期護理。隨著人口持續老齡化,以及對駐家或輔助生活安排的需求增加,這是一個就業將迅速增加的部門。但由于大多數長期護理工作是在家中或者在監管不力的輔助生活或退休社區中完成的,因此薪酬和工作條件傳統上都很差。員工大多是女性,尤其是有色人種女性。其工作通常被認為是低技能的,所以她們不被視為真正的專業人士。
長期護理工作如何改善?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保羅·奧斯特曼提出了三種總體戰略。其一,政府可以制定標準,例如提高最低工資;其二,可以提高醫療補助(Medicaid)和醫療保險(Medicare)的報銷率,以期帶來工資上漲;其三,可以提高直接護理人員的生產率,這將有助于長期護理系統更好地服務患者需求并降低成本,從而為更好的報酬創造空間。
雖然前兩種策略可能有用,但提高生產率終究是更好工作的最可靠來源。為此,奧斯特曼提出了一種類似于日本汽車制造商在制造業中部署新創新的開創性方法。這包括對工人技能的投資;為工人提供更大的發言權、自由裁量權和自主權;賦予他們對服務質量更多的責任。
擁有更大自主權和決策權的護理人員,可以利用他們對居民和患者的了解,就定制服務(例如日程安排、食物和治療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重要的是,這一戰略還將允許引入補充護理人員技能的新技術—例如可供護理人員收集實時信息并更快、更有效地響應居民需求的數字工具。
如果以這種方式更好地管理長期護理,生產率收益將體現為護理人員流動率降低、住院率降低、更好的慢性病管理,以及更快更平穩地轉出緊急治療設施。
眾所周知,提高服務業的生產率非常困難。但如果我們無法找到方法提高勞動者注定要從事的職業的生產率,我們最終將面臨一個表現更差、包容性更差的“壞工作”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