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雨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著傳統教育向智慧教育轉變,以智慧教育引領的教育信息化創新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智慧教育的推進離不開技術平臺的支撐。暢言智慧課堂平臺是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之一,集備課、教學、課后服務為一體,為智慧教育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指導方向。本文在多個基于暢言智慧課堂平臺課例的基礎上,結合“點亮心燈”這一具體實踐案例分析出暢言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的四個關鍵特征(以客觀的教育數據為重要依據;以高度的課堂參與為教學主體;以精準的學法指導為發展愿景;以全面的學業評價為根本原則),并從數據價值、教師智慧、學生差異三個角度提出實施路徑思考,旨在為智慧教育實踐者提供參考建議。
一、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指出要“加快推進智慧創新發展,推動新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目前各大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的開發與實踐為推進智慧教育在日常學科教學中的落實提供了技術支撐。暢言智慧課堂平臺作為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之一,以其豐富的優質資源供給、高效的數據分析能力、精準的學生學法指導,為實現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
二、暢言智慧課堂平臺有效教學關鍵特征分析
暢言智慧課堂平臺是一款集備課、教學、課后服務為一體的信息化教育平臺。備課階段,教師可以在平臺資源中心的大量優質備課資源中定向檢索某個學科某一章節的課件、圖片、視頻、動畫、微課等,并從平臺推薦的精品資源中選取合適的資源加以修改。課前,教師可以使用平臺的推送功能為學生推送預習資料、試題問卷。學生對問卷試題的作答情況由系統自動處理分析,分析結果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到教師端,教師可以通過作答數據分析圖表直觀精準地開展學情分析。課堂上,教師可以實現移動授課,通過屏幕推送、截圖分享、畫筆標注等功能與學生實時分享互動。同時,平臺數據管理記錄著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后臺學生學業數據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分析學情并調整教學策略;教師在線批改作業,給不同學生推送不同的作業,做到教師精準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本文基于教師在暢言智慧課堂平臺開展的“點亮心燈”這一具體課例分析及實施智慧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舉措與經驗,從中提煉出了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的以下四個關鍵特征。
1.以客觀的教育數據為重要依據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的價值逐漸顯現,在教育領域學業數據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暢言智慧課堂平臺充分發揮了技術的數據收集與分析的價值,以客觀有效的數據為教學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基于暢言智慧課堂平臺開展的“點亮心燈”課例中,教師在課前運用平臺推送功能給學生推送調查問卷,對學生已有的電路知識、學習期待等情況開展摸底調查。平臺將學生的作答情況以圖表的形式反饋給教師,教師從圖表中發現很多學生對電路基礎知識了解不足,并根據這一學情在課前為學生推送了相關微課資源,調整了教學設計,豐富了教學內容,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平臺中的學習情況都以數據的形式存儲,平臺的數據分析結果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客觀依據,真正做到了教學的客觀精準,有據可依。
2.以高度的課堂參與為教學主體
暢言智慧課堂平臺為課堂學習提供了新的學習途徑,即構建學習空間。在這一學習空間下,學生可以借助平臺技術開展定制式的個性化學習,推動高效的人機協同學習,促進高頻的生生互動學習。高度的課堂參與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與表達。在“點亮心燈”課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在更寬松自由的氛圍里開展“頭腦風暴”,使用了平臺“隨機點人”功能,隨機邀請學生回答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與表達能力,教師使用平臺“學生說”功能,將發言學生的作品拍照留存,然后組織學生當“小老師”同屏操作講解“小老師”可以在平板上圈畫標注,其他學生也能邊看邊聽。在開展作業講評環節,教師采用“全班作答”功能,讓學生在平板上作答,作品則被平臺自動收集并展現在大屏幕上。教師可隨機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講解,每個學生都能高度參與課堂互動。此外,在科學課堂中學生還可以使用平臺“虛擬實驗室”功能開展實驗,通過動畫、視頻將抽象的實驗內容具體化。整個教學環節,教師教學更加靈活,學生也充分掌握了學習的自主權,有了更加豐富的探索機會,高度參與課堂互動,成為教學的主體。
3.以精準的學法指導為發展愿景
精準的學法指導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開展有效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開展個性化的學法指導,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努力的方向。暢言智慧課堂平臺可以通過數據對每個學生開展個性化分析,每個學生在智慧課堂下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點亮心燈”課例中,教師使用平臺“課前測”功能,推送測試題檢測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薄弱點,通過數據分析等方式了解學生在已有認知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課后使用“課后測”功能布置個性化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拓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還可以為基礎薄弱的學生單獨推送微課,幫助其鞏固強化,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然而,當下班級學生數量多是落實個性化指導的現實難題,智慧課堂雖然具備個性化指導的條件,但具體落實精準的學法指導仍是智慧課堂有效教學未來發展的愿景。
4.以全面的學業評價為根本原則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在暢言智慧課堂平臺下,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工具開展生生互評、小組互評等多主體、多形式的評價(如上圖)。在“點亮心燈”課例中,學生分享展示作品后,教師運用平臺的“投票”功能開展生生互評,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同時,學生參與生生互評的過程也是促進自我學習的過程。“投票”功能還能快速統計投票結果,提高課堂的效率。在整個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使用“點贊”功能對積極參與、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評價,課程結束后評價自動統計為數據圖表,幫助教師直觀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過程性實時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得到教師的反饋也可以讓學生隨時調整學習狀態。此外,過程性的評價數據存儲在學生的個人數據檔案袋中,這些數據為開展總結性學業評價提供依據,使得多主體、多標準、多形式的全面學業評價成為智慧課堂教學的根本原則。
三、暢言智慧課堂平臺有效教學實施路徑思考
暢言智慧課堂平臺具備智慧教育開展的技術條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的長遠深入發展仍需要多方配合才能持續落實,實踐中既要發揮數據的價值又要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本文對此提出以下實施路徑供大家思考。
1.充分發揮數據價值,構建智慧化教學環境
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探索發揮大數據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智慧課堂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重視教育數據的價值,包括考試成績、作業數據、上課具體行為表現數據、日常生活數據以及德育數據等。單純看一種數據可能會導致教師對學生學情的了解與評估具有片面性,所以要結合多維數據開展教學。同時,要關注長期數據。學生個性化數據庫不是一兩天可以建立的,日常教學中要不斷采集數據,分析長期數據才能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情況。只有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才能使教學過程有據可依,教學決策客觀精準。
2.充分體現教師智慧,提高教師信息化能力
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承擔多重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依托教育數據開展學情分析、做出教學決策的能力。我們要依靠技術,但不能依賴技術,技術最終還是為教育服務的,因此要不斷培養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使教師成為智能技術的掌控者。在智慧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組織安排教學資源、規劃教學步驟、做好教學設計的能力,進而促進有效教學。
3.充分尊重學生差異性,規劃個性化學習路徑
有效教學包括有效的教學準備、有效的教學活動和有效的教學評價,無論是哪個過程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體現學生智慧,看到不同學生的優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接受差異并利用差異;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習慣偏好為其規劃個性化的學習路徑。
四、結語
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的落實是智慧教育長遠發展與廣泛應用的關鍵,將技術這一主體融入教育活動,使得教育中的社會關系發生了變化,社會關系的轉變則使智慧課堂具有了諸多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因此,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也不同于傳統課堂。只有從智慧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其有效教學的關鍵特征與實施路徑,才能促進智慧教育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