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摘要:森林消防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要職能部門,是駐地預防和處置森林草原火災的最專業力量。因此,森林消防隊伍科學高效的統籌和行動對撲救森林草原火災,減少森林資源損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森林草原滅火作戰主要特點、森林草原滅火作戰情況處置進行論述,對如何高效完成森林草原滅火作戰任務闡述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關鍵詞:林草結合部;森林草原火;滅火戰斗;作戰能力
一、森林草原滅火作戰主要特點
以駐地管護區為例,大隊管護區屬額爾古納市轄區,主要擔負額爾古納市85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草原滅火任務,管護區內的土地中,林地占58%,牧草17%,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黑樺、山楊等多個樹種。森林植被以落葉松、樺樹林為主,草甸植被以針茅、羊草及雜草類為主,可燃物載量大。近年來,管護區重點林地林草植被長勢較好,可燃物蓄積量逐年增加,防火壓力比較大,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的條件。同時,隨著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林區、牧區野外活動、旅游人員、車輛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難度大。加之每年秋季降溫迅速,風力較大,植被枯萎迅速,所有這些都增加了駐地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的概率。因此,在發生森林草原時,就需要第一時間出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戰斗特點和規律的歸納和了解,對隊伍更好完成任務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回顧近年來管護區森林草原滅火作戰情況,總體歸納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滅火任務緊急,準備時間短促。駐地森林消防隊伍在單位的戰備、訓練都是圍繞著滅火作戰任務展開的,但森林火災的發生是突然的,隊伍往往是在緊急情況下受領任務的,對火行為、可燃物和地形等基本情況缺乏詳細了解,組織時間緊迫。
(二)火場情況多變,火勢發展迅速。管護區發生火災時,會受風力、可燃物等各種影響而迅速蔓延,撲救難度也隨之增加。由于火場環境復雜多變,造成火勢發展多變,在火勢弱小時如不及時撲滅,就會迅速發展為大火,也就容易失去滅火的有利時機。
(三)作戰地域較廣,分散獨立作戰。駐地管護區主要包括幾大林場以及北部原始林區,在滅火作戰地域內,由于火點多、火場面積大、火線長,為提高滅火效率,隊伍通常是以班為基本作戰單位,常常是分散部署,分別承擔撲打、火攻、阻隔、阻截、清理、看守等任務,基本處于獨立作戰的狀態,相互之間協同困難。
(四)作戰單位眾多,統一指揮困難。火災發生后,駐地各防滅火相關部門都要前往指揮或者作戰,駐地撲火專業半專業隊伍、林業局、政府相關部門等都可能在現場撲救,指揮權的不明確或者專業性的差異以及各部門間缺乏協同,各自為戰,很可能會影響作戰效率和任務進程。
二、森林草原滅火作戰情況處置
滅火戰斗的實施處置是滅火戰斗行動的最關鍵環節,在近些年遂行任務經驗來看,滅火戰斗中,人員作用的發揮、突破口的選擇、戰斗編組和配置、撲打方法的選擇、復雜情況的處置等,每個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若能夠全流程全要素把控好這些因素,發揮隊伍的優勢和裝備的性能,就能牢牢掌握滅火作戰主動權。結合近年遂行森林草原火災撲打經驗,大致可以將滅火作戰的情況處置細化歸納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啟動應急響應階段。一是要完成戰備等級轉換。接到預先號令后,按規定時限完成戰備等級轉換,收集火場相關信息,正確判斷火災發展趨勢。二是要召開作戰會議。接到任務后,迅速召開作戰會議,分析判斷形勢,明確上級任務和本級任務分工,強調相關注意事項。三是要收攏人員,清點物資裝備,檢查車輛。第一時間最快速度組織收攏人員、清點裝備,確定攜帶裝備物資齊全程度,明確人員裝備位置,檢查車輛性能。四是要與地方有關部門保持聯系。及時啟動信息共享機制,實時獲取火情發展變化,掌握撲救行動進展和撲火現場指揮部的需求。
(二)組織力量投送階段。根據任務實際和上級統一部署,利用多種途徑和手段,將滅火救援人員、裝備快速安全輸送到火場一線。利用華為云、北斗等開啟連續定位,上報開進情況,向救援人員介紹火場情況,傳達上級精神和火場態勢,明確火場位置、氣候條件、植被類型等,帶車干部隨時匯報車輛情況并做好途中政治工作。
(三)組織直前準備階段。一是充分準備,快速反應。熟悉防區內各地兵要地志和火災發生動態,及時掌握情況,正確判斷火災發展趨勢,迅速作出反應,積極主動地投入戰斗。二是重兵投入,多點向心。按照“重兵投入,多點向心”的原則,在重點地區派出靠前駐防分隊實施力量前出,集中優勢力量,形成“拳頭”,速戰速決。同時,留有機動力量,做到有備無患。三是統一指揮,密切協同。根據上級意圖和本級任務,精心部署,嚴密組織,建立自上而下的指揮系統,按照靠前指揮的要求,由火場最高指揮員實施集中統一指揮。同時,要緊緊依靠當地黨委、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發動人民群眾,與友鄰單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發揮整體威力。
(四)組織火災撲救階段。1.接近火場時。利用無人機或派出先遣組,預先進行火場勘察,全面掌握火場情況,標繪基本內容,根據火場位置、地形特點、植被分布、天候氣象、交通條件、火場態勢、任務地域等合理選擇路線,隨時觀察火場情況變化,避開危險環境,適時組織隊伍以徒步、乘車、乘機等方式接近火場。2.突破火線時。根據火場情況進行細致勘察,根據聯指、當地干部群眾、林管人員和地方向導的信息介紹,掌握友鄰和配屬情況,分析火場發展態勢,評估安全風險,根據上級意圖、本級任務、火情、氣象、地形等情況慎重選擇突破口,將隊伍的人員和滅火裝備進行科學編組,集中力量和高效裝備快速打開突破口。3.撲打明火時。密切關注火場發展態勢,根據火場植被、地形、氣象、水源條件和火勢變化,把握撲打明火的“三個最佳”,合理采用風、水、化等滅火手段,靈活運用“打、燒、隔”等滅火戰法,地表火分段打、地下火挖開打、樹冠火避開打,快速控制并撲滅明火。由于管護區內的原始林植被多樣,腐質層厚,倒木站桿多,可燃物載量大,林火燃燒類型交替發展,難撲打、難清理、易復燃、強度大,力量編組要向清理組傾斜,打一段、清一段、鞏固一段。次生林低矮速生植被多,腐質層薄,林火蔓延快、易撲打、難清理,力量編組盡可能平均分配,邊打邊清、打清結合實施滅火。林草、林農結合部附近重要設施、農田、居民房多,道路密度較大,林火突發性強、發展快、火線長,隨風向、地形、植被變化趨勢明顯,要提前開設隔離帶,視情依托隔離帶進行人工點燒。草原面積大,地勢平坦,火勢迅猛,風向多變,火頭多,易復燃,控制難,因此要充分考慮水槍、水泵等以水滅火裝備的編配,結合運用裝甲車、全道路運輸車以及草原滅火戰車等特種車輛進行常規與機械相結合的戰法撲救。同時,撲打明火作業過程中要做好危險因素的判識,對高危地形、火爆和火旋風、天氣和風力風向的變化,以及其他可能對撲打明火造成影響的不利因素等,有針對性地做好防范應對準備。4.清理火場時。火場外線明火撲滅后,應及時調整力量部署,沿火場邊緣由外向內徹底清理余火、暗火,防止火線復燃。指揮員要掌控隊伍行動進程,做到首尾兼顧,前打后清、前后照應,打要打得干凈,清要清得徹底,穩步前進,以防出現打清脫節、后方復燃的問題。因燃燒不徹底的地段過火后仍有部分可燃物殘留,應進行定點清理,對不確定不把握的地方需進行細致全面清理,以防遺漏。
三、關于如何高效撲救森林草原火災的幾點思考
結合近些年參與的森林草原滅火作戰經驗和個人思考,提高撲救森林草原火災效率,以下幾個方面至關重要:一是要拓寬信息獲取渠道。加強與駐地應急、林草、氣象等部門健全常態化信息溝通機制,將本級指揮中心與應急調度指揮中心融合建設,建立共享的信息鏈路,及時補充數字地圖、衛星影像、林相圖等基礎數據,建立合作共享的林火預警監測機制,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直觀性、可靠性和時效性。二是要緊盯重點地域。管護區地形地貌多屬于林草結合部,這也就啟示要緊緊盯住林區牧區、旅游景區、自然保護區、重點火險區、農林交錯區和城鎮毗鄰區等重點區域,持續加強與應急、林草等有關部門協調會商,更大限度發揮駐地森林消防隊伍的力量優勢和專業優勢,與駐地政府在防火預防上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主動作為,不等不靠地積極與駐地應急、林草、邊防等部門對接,開展實地踏查重點區域、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在重點火險區適時組織計劃燒除,這樣可以有效防范俄、蒙兩國因習慣在秋冬季實施點燒防火策略而引發大面積入境火災。四是要開展多樣化聯動預防,不斷形成群治群防態勢。牢固樹立“有火打火、沒火宣傳”的思想,主動開展防火和宣傳工作,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大防火和任務宣傳力度,切實把新聞輿論、宣傳教育、社會互動融會貫通,不斷激發森林消防隊員戰斗熱情,擴大社會影響。配合林草、應急部門開展宣傳、巡護等各類防火勤務,營造濃厚防火氛圍,有效管控野外火源,最大限度降低火災發生率。
如果條件具備,個人認為今后或許可以探索與地方防火部門專業執勤力量,采取混編瞭望、混編巡護、混編督查,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重點火險區、重要目標周圍的執勤力度,大力開展路口設卡、入山檢查、攜裝巡護,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排除人為火患,達到防范勝于救災的效果。此外,還可充分利用聯訓聯演、防護執勤等時機,聯合應急、林草等部門,利用有利氣候條件積極開展計劃燒除,徹底清除道路兩側、高壓線下、重點目標周邊、林草結合部等高危區域可燃物,最大限度減少存量、降低火災發生率,為長遠做好防火工作打下基礎。
當前,隨著國家對應急事業的重視和投入的不斷加大,相信今后在設施建設力度上還會持續加強。屆時可以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建議,加大林區防火道、隔離帶、取水點、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要及時修繕因夏季強降雨而損毀的林區道路、橋梁,以消除影響火災撲救快速機動到位的重大隱患,提升機動效率。此外,還應定期組織開展復盤戰例研討交流,重點圍繞應對駐地管護區、北部原始林區、幾大林場可能發生大災巨災實際,加強力量投送、戰術戰法、裝備運用、應急保障等方面研究探索和實踐。根據防區的不同地形、不同植被、不同氣象條件、不同作戰環境積極探索研究,形成符合實際的戰法理論體系。同時加強新特裝備訓練,把森林消防局配發的新裝備、新系統運用到日常訓練和遂行任務中,盡快摸清裝備性能、適用環境和實戰用途,實現人裝最佳結合,加快推進戰力生成。督導一線指揮員熟練掌握防滅火指揮平臺、熱成像儀、測風儀、無人機等新型指揮器材的性能參數,綜合運用各類器材勘察火場,精準分析研判火場態勢,為科學定下救援決心提供支撐。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任務全程要嚴格落實安全制度,要始終繃緊任務安全這根弦,緊盯集結機動、接近火場、組織撲救、宿營休息、轉場撤離等各個環節,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嚴格落實防護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切實把安全風險降到最低限度。特別是組織摩托化機動時,每車指定帶車干部和安全員,隨時提醒駕駛員控制車速車距、注意行車安全,投入火場前,要全面了解掌握火場態勢,做到火情不明先偵察、氣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規避,堅決防止把隊伍帶入險境;滅火作戰中,要按規程操作、按要求穿戴防護裝具,遵循客觀規律,科學穩妥行動,確保消防救援人員自身安全,要加強緊急避險訓練,努力提高隊伍的避險自救能力。要把落實編攜配裝作為一項紀律來嚴格要求,充分發揮防護裝備的作用,確保參戰隊員自身安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突然,滅火戰斗任務緊急、準備時間有限,隊伍必須突出工作重點,統籌安排、科學計劃各項工作,確保滅火戰斗有步驟地順利進行。應圍繞主要工作,盡量簡化工作程序、多安排平行工作,使其同步展開、同步實施,以縮短戰斗時間,安排工作時,在時間分配上應保障重點、關照全局、通盤考慮、留有機動,確保各項工作都能按時完成。要站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戰略高度,不斷更新觀念,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積極防范化解重大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深入細致抓好火災撲救工作。
參考文獻:
[1]鐘德軍.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實用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2]文定元.森林火災撲救與指揮[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3]姚樹人.森林消防管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4]唐建華,段綿運.淺析森林火災的預防與撲救[C]//2004年中國科協學術年會“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04.
[5]白雪峰,王立明.森林火災撲救類型劃分及其特點規律研究[J].林業科技,2008(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