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勝勇

9月26日,意大利內政部公布的大選計票結果顯示,由喬治婭·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為首的右翼聯盟,在下屆議會中贏得明顯多數。
盡管兄弟黨植根于由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追隨者發起的戰后運動,但黨首喬治婭·梅洛尼努力軟化自己的形象,強調她對烏克蘭的支持,并淡化反歐盟言論。
結合兄弟黨崛起的歷史以及梅洛尼本人的成長經歷,她即將領導的聯合政府的執政理念,有可能是“濃厚宗教信仰的愛國主義身份政治”與“致力于為意大利經濟注入活力的商業友好型經濟政策”的結合。
一個多世紀以來,意大利歷史上的第一次秋季全國大選,是由4年內的第三次政府危機引發的。內訌導致總理馬里奧·德拉吉領導的六黨聯合政府7月下臺。
在意大利秋季大選舉行前,9月14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在輸掉大選3天后宣布辭職。反對黨陣營領導者、溫和黨黨魁克里斯特松表示,他將著手組建新一屆瑞典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瑞典反對黨4黨聯盟中贏得席位最多的并不是溫和黨,而是極右翼政黨—瑞典民主黨(現議會第二大黨,僅次于社會民主黨)。瑞典民主黨是在1990年代中期的瑞典新納粹活動中形成的政黨,近年來淡化白人至上主義,放棄“脫歐”提議,但仍以反移民思想著稱。
相比瑞典民主黨,意大利兄弟黨屬于后起之秀,成立于2012年,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戰結束后的初期。1946年,一群墨索里尼的盟友,創立了帶有法西斯色彩的政黨“意大利社會運動”。1995年,“意大利社會運動”與更多主流右翼分子合并成為“國家聯盟”,與法西斯主義保持距離。
“國家聯盟”于2009年被貝盧斯科尼的中右翼“自由人民黨”吸收,但在2012年,一個主要由前“國家聯盟”領導人(包括喬治婭·梅洛尼)組成的分離團體離開,成立了意大利兄弟黨。該黨與天主教會和美國保守派聯系密切,經常被新聞媒體描述為“后法西斯主義”的代表。
梅洛尼2014年成為意大利兄弟黨黨首。這次大選后,兄弟黨、薩爾維尼領導的聯盟黨和貝盧斯科尼的意大利力量黨組成的右翼聯盟,合計斬獲參議院200個議席中的112席、眾議院400個議席中的235席,在兩院都有明顯的優勢。以意大利民主黨為首的中左翼政黨聯盟,在參眾兩院各獲得39席和80席,僅相當于右翼聯盟的1/3強。
對此,意大利民主黨資深議員黛博拉·塞拉基亞尼表示,右翼“在議會中占多數,但在國內民意中沒有”。意大利中間派Azione黨的黨首卡羅·卡倫達說:“意大利選民選擇讓捍衛主權的勢力獲得明顯的多數席位。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危險且不確定的前景。我們將看看梅洛尼是否有能力執政,我們將成為一個強硬但建設性的反對派。”
按照議程,10月13日新一屆參眾兩院議長產生之后,總統馬塔雷拉將召集會議,了解各方政治意愿,以便授權組成新政府。而根據右翼三黨聯盟的選舉協議,梅洛尼作為最大黨的黨首,極有可能成為意大利首位女總理。
意大利兄弟黨堅定地支持烏克蘭,這使其與其右翼盟友有些不一致。為了避免自己陷入孤立,薩爾維尼已經派小巴車隊“去迎接烏克蘭難民家庭”。
45歲的梅洛尼淡化了她所在政黨的法西斯色彩,并盡力將其打造為一個主流保守派團體。在2018年的選舉中,意大利兄弟黨得票率還不到5%。4年后,她的政黨在參眾兩院議員選舉中的得票率各約26%,成為意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政黨;右翼聯盟在參眾兩院議員選舉中的得票率分別為44%和43.8%,遠超中左聯盟的26%和26.1%。
法國極右翼政黨“國家聯盟”的黨首瑪麗娜·勒龐在推特上寫道:“意大利人民決定通過選舉一個愛國和捍衛主權的政府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她稱梅洛尼和薩爾維尼的勝利“抵抗了反民主和傲慢的歐盟的威脅”。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同樣稱之為“偉大的勝利”。
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的政治顧問巴拉茲·歐爾班在推特上說:“在這些困難時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擁有共同愿景和應對歐洲挑戰的朋友。”西班牙極右翼政黨呼聲黨(Vox)的負責人圣地亞哥·阿巴斯卡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喬治婭·梅洛尼為歐洲由一個個自豪并捍衛主權國家的政府組成展示了道路,讓它們能夠為所有人的安全和繁榮開展合作。”
來自工人社會黨的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瓦雷斯,則對西班牙媒體說:“在不確定的時刻,民粹主義總是會抬頭,總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災難。”
梅洛尼1977年出生在羅馬,21歲當選地方議員,29歲成為國會眾議員。她以機槍式政論風格著稱,曾是貝盧斯科尼政府的青年事務部長。2020年9月,她成為歐洲議會里的“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團”(ECR)主席。
去年,她出版了自傳《我是喬治婭》,賣掉15萬本。有人擔心:梅洛尼的大勝會強化議會中疑歐主義的力量,甚至會對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產生影響;若是打破歐洲議會的平衡,疑歐派會左右歐盟機構領導人的職位分配。
在最近針對外國媒體的多語種視頻信息中,梅洛尼暗示,她的政黨與英國保守黨或美國共和黨沒有什么不同,但在政治實踐上她更傾向于右翼。她在今年5月的美國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上,用流利而干脆的英語做了演講,并于6月在西班牙呼聲黨舉行的集會上,用流利的西班牙語發表了講話。
今年早些時候,她闡述了競選綱領,列出了她的優先事項:支持自然家庭,對LGBT游說說不,對性別身份說是,對性別意識形態說不;對伊斯蘭主義暴力說不,確保邊界安全,拒絕大規模移民,不要大型國際金融網絡和布魯塞爾的官僚。極右“教父”班農總結說,意大利是“民粹主義民族主義革命的全球實驗室”。
得到班農一路力挺的梅洛尼,極力宣傳自己作為“女人、母親、基督徒”的公眾形象,稱其使命是捍衛“上帝、國家和家庭”。意大利兄弟黨的許多政策都是支持生育的,旨在應對意大利急劇下降的出生率。這些政策包括增加兒童福利,降低尿布、嬰兒奶瓶和配方奶的增值稅稅率,免費提供托兒服務,并鼓勵雇主雇用新媽媽。
在2022年大選之前,梅洛尼曾多次發帖呼吁“海上封鎖”,以“結束非法移民奔向意大利”,但目前尚不清楚這將采取何種形式。該黨還希望創建離岸“熱點”來處理歐盟以外的庇護申請。
意大利兄弟黨在政綱中推崇民族主義愿景,反對更大規模的歐盟一體化。其宣稱,意大利必須再次在歐洲、地中海和國際舞臺上發揮領導作用,外交政策必須以保護國家利益和國土防御為中心。兄弟黨還呼吁建立“作為家園的歐洲”,與戴高樂將軍對1960年代歐共體的期望有異曲同工之妙。
梅洛尼曾在自傳中稱,普京的俄羅斯“捍衛歐洲價值觀和基督教身份”。而她的右翼盟友更是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現年85歲的貝盧斯科尼不久前聲稱,弗拉基米爾·普京是被迫進入烏克蘭的,而薩爾維尼則質疑西方對莫斯科的制裁。但意大利兄弟黨堅定地支持烏克蘭,這使其與其右翼盟友有些不一致。為了避免自己陷入孤立,薩爾維尼已經派小巴車隊“去迎接烏克蘭難民家庭”。
歐債危機之后,意大利公共債務依舊高達GDP的150%。梅洛尼曾稱布魯塞爾官僚機構是“受國際金融驅動的虛無主義全球精英”的代理人。但眼下,應對能源危機和高通脹,成為新政府最緊迫的任務。梅洛尼希望“重審”前總理德拉吉與歐盟達成的意大利改革方案,以更好條件換取歐盟近2000億歐元的疫情后復蘇贈款和貸款。
意大利選民的投票,極大地刺激了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她早些時候曾表示,如果意大利走向“錯誤的方向”,歐洲有“能力與工具”做出回應。馮德萊恩點了匈牙利和波蘭的名字。歐盟曾分別以對方涉嫌腐敗或司法改革倒行逆施為由,建議停發給匈牙利的75億歐元援助資金,并凍結了給波蘭的356億歐元新冠疫情復蘇資金。
梅洛尼稱,意大利不會離開歐盟,但需要采取一些糾正措施,不是建立超級國家而是拯救民族國家。“我們想要的是一個更強大、更平衡的歐洲。”她在選后的記者會上說。
關于以歐盟資金為基礎的國家復蘇計劃,意大利兄弟黨承認這是“意大利必須充分利用的獨特機會”,盡管他們認為對此需要進行重大改革。由于烏克蘭戰爭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該黨還呼吁“有針對性地更新”復蘇計劃。最重要的是,該黨還希望獲得“補充基金”。該黨希望重點關注能源,使意大利成為非洲和地中海東部能源流入的中心。
該黨還表示,將推動加強使用歐盟資金的能力,并希望實施統一領導機制,如果地方當局未能使用歐盟資金,則允許國家接管。盡管梅洛尼此前曾抨擊歐盟委員會針對波蘭和匈牙利的行動,但意大利兄弟黨未再堅持“結束歐盟法律高于各成員國法律的狀況”的立場,而波蘭和匈牙利曾在此問題上挑戰了歐盟的合法性。
現在,意大利兄弟黨呼吁改革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以確保(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在國防問題上,該黨重申“充分尊重我們的國際聯盟”“促進共同的歐盟防務政策和建立北約的‘歐洲支柱”。在移民問題上,該黨呼吁:按照《申根條約》的規定和歐盟的要求,保衛國家和歐洲邊界;制止人口販運,并在非歐洲國家建立歐盟管理的熱點地區,以評估庇護申請并確保遷移過程公平。
梅洛尼稱,意大利不會離開歐盟,但需要采取一些糾正措施,不是建立超級國家而是拯救民族國家。“我們想要的是一個更強大、更平衡的歐洲。”她在選后的記者會上說。
意大利是歐盟六個創始成員國之一。這次大選前,歐盟內部就認為,梅洛尼的勝利不利于歐洲合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直言,憂心極右翼將歐洲帶向“困難方向”。梅洛尼執政聯盟中的貝盧斯科尼和薩爾維尼,也是不被歐盟信賴的人。未來意大利右翼聯盟政府與歐盟之間的關系無疑將更加復雜。
世紀之交以來,意大利人均收入未再增長,目前近25%的年輕人處于失業或未接受職業培訓的狀態,該指標在歐盟中近乎墊底。過去30年來,意大利政府的平均持續時間不到20個月,政客如走馬燈一樣輪替,但根深蒂固的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即將上臺的右翼聯盟政府會是選民“換一個人來做”的心理投射還是歷史大勢使然,還有待繼續觀察。
(作者系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副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