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萌 李愷文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椰糠是椰子加工時的副產物,由于其保溫、保濕、疏松、可再生的特性,廣泛應用于園藝、園林等生產中。番茄無土栽培技術的廣泛運用,為解決連年栽培造成的土傳病害、鹽漬化、產量品質下降等提供了更為經濟優質的方法。相較于草炭、巖棉等無土栽培基質,椰糠在可再生、價格方面對不可再生基質資源的替代與保護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椰糠在實際生產中,常被單一作為生產基質栽培使用,也有將其應用于育種、育苗等用途。本文主要介紹日光溫室內番茄的槽式椰糠栽培技術,論述該生產模式下早春茬和秋延茬番茄生產的田間技術要點,并對該生產模式的現有不足進行歸納。
無土栽培技術可以實現根際環境的有效控制,其栽培的產品產量高、商品性好,植株生長中可減少土傳病害和農藥污染。椰糠是椰子外殼深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其顆粒較粗大、保水性與透氣性強,適宜作為植物根系支撐基質[1]。
椰糠的粒徑及加工方式影響著作物的生長,粒徑為0.5~3.0mm較為合適。經處理后的椰糠一般以椰磚、片狀存在,具有良好的壓縮性、耐運儲性。其pH約為5.6~6.9,生產上常泡發洗鹽后使用。
椰糠槽式栽培為防止滲漏并使基質與土壤隔離,一般使用硬塑膜作為隔離,網紗包裹椰糠,使椰糠不因水肥滴灌而分散流失,使番茄根系穩扎入基質中。栽培結束后,椰糠較容易拖出,進行二次處理或摻加新椰糠以備生產使用。
日光溫室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南方亦有少量分布,白天依靠后墻儲熱,夜間釋放熱量,冬季覆蓋棉被、草氈進行越冬栽培。常用其進行早春茬、秋延茬番茄栽培。眾多栽培模式中,相比袋式、支架式,槽式造價低,有著用工少、投入少的優勢。槽式栽培可以利用地溫進行秋冬茬番茄的生產。日光溫室規格不同,栽培槽的長度不固定,南北方向開挖種植槽,寬度、槽深一般為20cm、10cm。后墻留適當操作行,便于物料搬運。南端通風口留排水溝,排水溝東西走向應有一定坡度,槽末端裝導流板。槽內呈倒梯形,便于基質放入和栽培槽的穩固。番茄行距一般為120cm,株距30cm[2]。
椰糠栽培技術配套水肥一體化設備,該栽培技術相較蛭石栽培下增產率可達4.1%[3]。根據數據表明,采用水肥一體椰糠栽培技術有效節約了水肥資源,節水率達34.5%,節肥率達33.3%。水肥一體化設備按照對于水肥控制的精確程度劃分,分為簡易型和精密型。簡易型水肥一體化設備一般應用于拱棚、連棟大棚、日光溫室等設備,注重作物對于化學營養的需求。而精密型應用于玻璃溫室等大型設施中,對于水肥回液循環利用有著經濟需求。
日光溫室一般采用簡易型水肥機,以江蘇綠港生產的LGF-3型為例,配合3個肥料桶進行施肥作業。肥料以江蘇綠港生產的AB肥為例,A肥為大量元素,B肥為微量元素,第3個為硝酸桶,用以調節施肥EC值。
椰糠栽培屬于無土栽培應用技術的一種,隨著植物營養學的成熟發展。已經系統掌握不同的園藝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于肥水的需求。
通過調整EC值,控制肥水濃度。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可以通過程序計算,調控肥水濃度,定時對生長的植株進行澆水澆肥,滿足不同園藝作物的生產需求。在作物關鍵需肥期,如番茄盛花期、膨果期。通過增加對磷、鉀的投入,滿足作物生命各階段的營養需求。
椰糠栽培廣泛適用于設施長季節栽培,日光溫室為番茄長季栽培提供了溫度的保障。品種方面采用無限生長型、抗逆性強的品種。根據各個區域季節生長環境和市場需求,合理挑選品種。槽式栽培整地時要平整,種植槽開挖齊整且有一定坡度;防止因整地不平而導致水肥供給壟前后不均,導致植株生長間不一致[4]。
定植前,應對栽培地秧苗進行殺菌處理,采用4%的百菌清煙劑進行熏棚,對管道或滴箭進行浸泡消毒,對秧苗進行殺菌蘸根處理[5]。定植時,一般從育苗車間移至栽培地時,注意當日環境變化。特別是春茬番茄種植時,部分地區外界氣溫冷,容易對搬運中的番茄造成一定的低溫傷害,應用薄膜覆蓋防風保暖。椰糠栽培定植時,需要提前潤濕椰糠槽或椰糠袋,按照合理的株行距挖定植孔。定植時間最好是晴天午后,利于番茄苗對設施新環境的適應。
定植后3d內遇晴亮天氣應注意遮蔭,緩苗結束后,逐步增加光照。緩苗期白天溫度30~32℃,夜間18℃,滿足溫光需求。水肥的管理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施用。防止出現營養生長過旺,苗子莖稈粗壯,側枝叢生。椰糠栽培屬于限根栽培的一種,椰糠對于植株的根系固定不強。及時吊蔓,防止株體垂地。
番茄花穗開花后,及時點花授粉,作業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溫度不宜過高,點花藥的濃度應根據當天天氣情況調整,防止因濃度過大引起后期畸形果。在授粉管理上,大番茄授粉點花應隔天進行,小番茄應1d 1次,保證果品質量。小番茄授粉時若人工不夠,也可采取輕微搖晃植株,增加自然授粉成功幾率。
番茄植株長到30cm時,應及時吊蔓,吊蔓繩以“S”型纏繞番茄。在點花處理后,整枝方面,生產上單桿整枝較常見,也可進行雙桿整枝。坐果后應及時疏果,疏掉畸形果、霸王果,對于花序后末的小果也要進行蔬果,保留精品果,增加產量和經濟效益。疏果的同時,及時落蔓,控制植株高度,對下部老病葉進行清理,對側枝進行去除,保證通風透光。
椰糠栽培肥水供給充足,6~7穗果始花時,第1穗果應及時采收。采用槽式栽培番茄,水肥過足、連陰突然放晴會使不耐裂的番茄品種裂果,田間的濕度較大時,裂口處容易長霉菌,影響整體種植環境。
對于散收的番茄要及時采收,對于串收的番茄則要注重整體外觀,加強串型修飾及水肥管理,采收時用剪刀,手摘容易造成莖稈表皮撕裂,增加病菌侵染概率。一穗果采收完畢后,及時落蔓,無限生長型番茄植株較高,設施高度有限,一般每次落蔓0.5m。
定植前,椰糠需經過殺菌處理,番茄幼苗定植前作蘸根處理,預防猝倒病。設施內蟲害防治方面,對于經常性發生的蚜蟲和白粉虱等,提早預防,綜合防控。設施內通風口及天窗處要合理設置防蟲網,清棚時要及時清除殘茬,減少蟲卵附著機會。定植前要進行熏藥處理,配合懸掛黃板和釋放害蟲天敵的方法控制蟲口密度。
日光溫室內溫度相對高,加上水肥充分,易形成高溫高濕的設施環境,番茄病害主要有灰葉斑病、葉霉病、疫病等。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株老葉,進行深埋或銷毀等無公害處理。濕度大時,減少椰糠內水肥的供應,加強設施內通風,也可在設施內使用煙熏劑,減少棚內濕度,降低病害發病幾率。
椰糠栽培配合水肥一體化設備,主要體現在節水、節肥、省工時上。滴灌相比漫灌要節水50%左右,節肥40%左右。水肥同施,降低人工成本,降低錯誤率,通過程序化控制,定時澆灌,彌補人工的不足[6]。
水肥供給根據番茄不同時期需肥量科學施用,根據番茄植株大小、階段、天氣綜合制定。番茄定植-始花期,一般需25d,每次每株50mL左右,其營養液采用山崎番茄營養液配方,主要成分為尿素、硫酸鎂、磷酸二氫鉀等,養分合計需求90kg·hm-2,EC值定為1.6~1.8mS·cm-1。開花至坐果歷時25d,合計養分需求130kg·hm-2,EC值定為1.8~2mS·cm-1。坐果期注重鉀肥和鈣肥的補充,一般需肥為190kg·hm-2。成熟至收獲需肥量大,但這一時期要注重水肥管理,肥水猛攻容易導致裂果。一般需肥量約為340kg·hm-2,EC值穩定在2.6~2.8mS·cm-1左右。番茄各個時期的營養液pH在5.2~6.5。
水肥管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與巖棉或草炭栽培相比較,椰糠栽培表現為上部易干,肥水集中于中下部,技術員要及時觀察,根據椰糠槽整體的肥水需求施肥。
土壤栽培的連茬、重茬栽培使得土傳病害嚴重。多年種植番茄的土壤,根結線蟲危害嚴重。番茄根結線蟲危害大,是番茄產區產量品質的重要限制因素。生產上,常采用砧木接穗、休耕倒茬、化學防治等方法解決土傳病害問題,從實際生產反饋來看,成本投入較大,防治效果不明顯。椰糠栽培優勢在于,杜絕了植物根系與土壤環境的直接接觸,對于番茄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具有直接規避作用。降低了土傳病害的施治成本,減少砧木接穗苗的人工及時間成本。
設施內蟲害控制方面,日光溫室通風口的防蟲網有效避免了外來害蟲的侵害,而設施內常見的白粉虱及葉甲類害蟲很大程度是潛藏在土壤、雜草中生存。無土栽培切斷害蟲生存途徑,達到有效控制蟲口密度的優勢。
椰糠栽培對于番茄果實產量的提升平均產量約在30%,果實營養方面,維生素C含量要比土壤高,設施椰糠栽培有助于對番茄品質的控制,全價營養使番茄果實色澤及商品率好[7]。對于串收的番茄品種來說,椰糠栽培有利于串收果實的成熟轉色。
椰糠栽培對于果實品質和產量的提升表現在不受土壤環境的制約上,鹽堿地、沙地、貧瘠地等不適合生長園藝作物的土地上,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只要灌溉水符合標準,在污染的土地上仍然可以生產健康的蔬果。
在營養方面,椰糠栽培技術提高了番茄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的含量和礦質營養元素的含量[8]。
限制椰糠栽培技術推廣主要是前期投入成本較大。椰糠栽培的組成設備較多,成本的提高加重了農業投資者的資金周轉問題。日光溫室本身的造價較高,需要各類建材較多。其中水肥一體化設備國產化后價格有一定降低,但所需配套肥料要求較高,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設備使用的水溶肥配比要求肥料的成分科學合理,無沉淀,層析之間濃度相差不大。水溶肥生產工藝的提升,增加了成本。椰糠栽培技術的后續使用成本不斷降低,收益逐漸增加,但前期資金投入大,限制了該技術的推廣。
水肥一體化設備國產化后操作簡單,但對操作者仍需要一定培訓。番茄椰糠栽培相較于土壤栽培,日常田間管理和整地方面有一定區別。土壤栽培要求壟平充實,而椰糠栽培需要溝槽平整,不能出現槽坡過大,崎嶇不平等整地問題,要夯實地表。若不符合要求,會出現同一溝槽種植的作物植株整齊不一,各個體結果差異大等問題,對于后續的田間管理造成困難,且補救措施非常局限。
蔬菜椰糠栽培在我國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仍局限于一些觀摩性、展示性的農業園區,大規模的生產性普及不夠充分。日光溫室內椰糠栽培技術一系列優勢使得在土壤數量和質量逐漸減少的今天,為穩定生產優質高產的蔬菜瓜果提供了一項可行的發展技術。番茄椰糠栽培技術的管理要點與傳統的栽培管理方式基本相同,番茄椰糠栽培技術也使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水肥方面由施肥機自動灌溉,簡化的操作流程讓設備運行所需的技能要求降低。
日光溫室內椰糠槽式栽培番茄技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由于環境問題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制約。椰糠屬于可再生資源,區別于巖棉、草炭等不可再生資源。是可以進行長期穩定生產的基質,配合水肥一體化技術也使得這項技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優質技術。
番茄椰糠槽式無土栽培技術的優勢集中于水肥管理方面、田間植保管理方面、栽培適應范圍廣、果實產量及品質高等方面。更適合逆境環境下的生產栽培,對于未來不可預期的環境問題提供了生產性的應對。對于推廣應用方面所存在問題,技術的提升和材料的可持續性會逐漸降低前期的投入,使之成為蔬菜生產上可行性程度高的一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