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祖軍
(海南恩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0)
近年來,海南哈密瓜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員加入到哈密瓜種植產業中,集中在樂東縣、東方市、三亞市、陵水縣、昌江縣的沿海一帶種植。目前海南哈密瓜的種植技術還不夠完善,常發生因病蟲害防治不當導致連片毀園、因施肥不合理導致皮厚肉不紅等情況,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收益。因此有必要總結一套完整的全生育期管理方案,包括種植規劃,方便指導種植戶科學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現將多年實踐和研究成果,且經過證實的高產高糖種植技術整理如下。
海南哈密瓜總面積達到1.53萬hm2,主要種植在沙地。沙地便于控制水分,線蟲少,瓜品質相對較好,脆甜,缺點是需肥量大,地租貴。水田種植哈密瓜也有一定規模,地租相對便宜,休耕期泡水,土壤里的病菌、蟲卵、草種子得以完全殺死,土壤中的鹽分被稀釋,10—11月才開始種植,一般只種植2造。相對來說,綜合口感和操作從易到難排序,海沙地>沙地>泥沙地>坡地>水田地。海沙地的瓜收購價會略高一些。
近年來主栽品種為“耀瓏25號”,其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90%以上,主要是種植難度低,瓜不易裂口,又稱“防裂25號”。該品種單果重為2.0~2.5kg,產量為37500~45000kg·hm-2,最高可達60000kg·hm-2以上。另外有“長香玉”、“吉優蜜16號”、“瑞香蜜2號”等品種。除哈密瓜外,種植戶還可換種香瓜和網紋瓜,種植管理上大致相同。香瓜有“金香玉”、“玉姑”等品種種植較多,網紋瓜系列有“脆甜”、“牛三”、“牛五”、“玫瓏”、“加勒比皇后”等品種。傳統的“西州蜜17號”和“西州蜜25號”,主要是種植難度大,瓜易產生裂口。“長香玉”的口感差,但產量高,產量為60000~67500kg·hm-2,最高可達90000kg·hm-2。不同品種的哈密瓜種植上有一些差別,本文以“耀瓏25號”哈密瓜為例,詳細整理哈密瓜種植的高產高糖種植技術。
在海南,最早是7月開始種植,最晚采收是次年6月初。7—9月開始種植,可種3造瓜。大基地一般選擇分批種植,部分種3造瓜,便于用工管理,同時降低風險。海南的7—10月易受臺風影響,可對大棚結構造成毀滅性破壞;此時期種瓜風險大,若植株長時間浸水也會導致裂瓜、僵苗等問題,造成減產。考慮到雨水排灌的問題,各個瓜地受臺風雨水的限制,一般水田地和低洼地,排水困難的瓜地選擇種植2造瓜,10月中下旬之后陸續種植。
普遍采用鋼管式連棟大棚,各個部分都有對應的卡扣等物件連接,具有結構強度高、安裝方便、抗臺風性弱等特點。拱高2.7m,柱高1.8m,檐高0.9m,寬為3.5m,覆蓋淺藍色塑料薄膜,每個連棟大棚四周封防蟲網。2個棚的間距為0.65m,上面鋪有防蟲網,用于通風透氣[1]。遇到大型臺風登陸海南,需掀開天膜,卷起側面的防蟲網,但掀膜和蓋膜的人工成本高。每個拱設有2壟,每壟設有2行,采用立式栽培,分3蔓2瓜和1蔓1瓜2種種植方式;若采用3蔓2瓜的種植方式,需種植12000株·hm-2;若采用1蔓1瓜的種植方式,需種植25500株·hm-2。此類棚架靠近地面部分長時間受雨水沖刷,土壤水分浸泡,加上水肥的使用,鋼管易腐蝕、生銹,幾年內需重新搭建。也有用水泥柱做支柱,上面用鋼管,優點是不易生銹、抗臺風性強,缺點是人工和材料成本高。
水系統分為灌溉系統和排水系統。海南種植哈密瓜采用滴灌和噴灌2種灌溉方式。滴灌精準施肥,可有效避免發生徑流和滲漏現象,但滴灌易堵塞,單位時間內水流量小,耗時較長;噴灌相對粗放,單位時間內水流量較大,耗時短,覆蓋區域大,根系生長范圍廣,但水肥消耗較多,易形成徑流和滲漏現象。2種各有優劣,根據不同地塊,不同需求決定采取哪種方式。
哈密瓜根系為肉質根,不耐水泡。在大雨到來之前,要做好瓜田通往各級溝渠的疏通工作,暴雨天應及時排澇。若排水不良,土壤中含水量高,通氣性差,缺乏氧氣,哈密瓜根系的呼吸作用會受到抑制,形成漚根。小苗漚根,生長受抑制,泡水時間短,則長勢上比正常植株晚幾天;泡水時間過長的植株可能形成僵苗。大苗漚根,遇到太陽,植株易萎蔫死亡。處于開網紋時期和成熟期的瓜會出現大裂痕,成為次品瓜,嚴重時無瓜可收。
播種前進行除草工作,一般用草銨磷或草甘磷,加入有機助劑效果更明顯。若用草甘膦除草,需在種植前1個月完成。在播種的同時,開始撒施有機肥和復合肥。施用生物有機肥2400~4800kg·hm-2加恩泰克復合肥(12-11-18)450~600kg·hm-2作為底肥。先翻地,再撒肥后,后翻地起壟,起到疏松土壤,把肥料攪拌均勻的作用。起壟后,安裝滴灌帶,試水,覆地膜,蓋天膜。地膜選擇銀灰膜,上面為銀色,下面為黑色。用銀灰膜的好處是保水保肥、防草,還可以趨避蚜蟲,缺點亦明顯,易造成瓜蔓基部濕度大,引發細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等病害。移栽前用噻唑磷、阿維菌素等灌根,滅殺線蟲。水田地可不做該處理。
在播種之前進行泡種,一般在4h左右,過夜風干,方便第2天播種。基質選用泥炭或育苗土等,第1次澆水需澆透,建議加珍珠巖之類疏水物質,以泥炭∶珍珠巖=1∶1~7∶3較好;或用商品育苗土,一次澆透。播種注意深度保持在1cm左右,再覆土蓋滿孔穴即可。育苗澆水工作要有規律的進行,不可一圈一圈的澆水,要像掃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的澆,且澆水需澆出一個穴盤的空位,這樣可避免出現邊苗。
一般有單獨的育苗棚,也有臨時借用生產棚的。海南天氣炎熱,溫度高,光照強,植株易徒長,酌情進行壓苗操作。采用多效唑壓苗,效果明顯,但濃度掌握不當,易出問題。烯肟·戊唑醇較受認可,4~5mL兌15kg水,酌情用2~3趟,同時具有殺菌效果。苗期的病蟲害主要為猝倒病、葉斑病、青蟲、白粉虱等,戊唑醇、苯醚甲環唑、阿米西達等用來預防真菌病害,用氫氧化銅、春雷·王銅、中生菌素等預防細菌病害。青蟲的防治原則是見蟲打蟲,大多使用氟啶蟲胺腈·乙基多殺菌素、甲胺基阿維菌素苯丙酸鹽、茚蟲威等殺蟲劑。育苗階段基本不用大肥,控制長勢,有利于長根,方便移苗。育苗后期選用海藻類的肥料,促進葉片光合作用,葉片油綠,同時有利于生根。選擇1葉1心到2葉1心移栽,主要看根系生長狀態。若根系可以把整個育苗土托起,就可以開始移苗。移栽前1d噴藥,稱為送嫁藥,用苯醚甲環唑加呋蟲胺,避免將病蟲害從苗棚帶到生產棚。
移栽前,根據種植株數,算好株距,打孔定穴。可定制地膜,成本會有所增加。海南天氣炎熱,移栽時,苗子不易過大,否則緩苗慢,甚至燙死燙傷。1葉1心大概需2d時間緩苗,2葉1心需3d。移栽時最好在上午溫度低或下午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天氣太熱,萎蔫快,易失水倒伏,被地膜燙傷。移栽時,輕捏穴盤底部,再輕提瓜苗莖部,放入打好的孔穴中,覆土,大概覆蓋育苗土1cm為佳。移栽后,立即澆定根水,加入生根的桶肥,如海藻金、礦物源黃腐酸鉀等。人工每天澆1次,澆2~3趟。移栽后3d內需人工澆水肥,3d后轉用滴灌帶澆水肥。
從播種到第5葉真葉出現,此期間為苗期。移栽后,此時地下根系生長迅速,靠復合肥和有機肥提供肥料供植株生長,不追施大肥。若苗生長過慢,可沖施恩卓大量元素水溶肥(18-18-18)7.5~15.0kg·hm-2。采取3蔓2瓜種植方式的植株在4~6片真葉展開時,即可進行摘心,選擇3條側蔓作為子蔓培養。也可在前期壓苗,選擇主蔓和2條側蔓一起培養。采用1蔓1瓜種植方式的植株則不需摘心。
從第5片真葉出現到結果枝第1朵雌花開放,此期間為伸蔓期[2]。從第5片真葉之后,植株不再直立生長,表現為蔓狀,開始匍匐生長。此期間營養生長變得十分迅速,吸收量增加,營養由底肥供應。另外施用黃腐酸鉀、氨基酸類、中微量元素等,保障植株生長所需。從移栽后到結果枝第1朵雌花開放,大概23~30d。開花前7~14d內,葉面噴施2次含鈣硼豐富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保證花的質量。開花前4~5d要適當控水,促進生殖生長。植株的打頂工作在開花前2~4d為佳,有利于迅速打壓營養生長,壓迫植株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此時植株葉片數達到25片左右。
2.6.1 綁蔓
當蔓長達60~100cm時,則需要進行第1次綁蔓,一般采用紅色尼龍繩纏繞,需按同一個方向繞,否則易出現自解現象,導致瓜蔓脫落。每過2~4d,大概伸長40~60cm時綁1次,以免頂端折斷。頂端到達鋼絲高度,葉片達到25片左右,之后不再綁蔓,共進行3~4次綁蔓。
2.6.2 整枝
摘除主蔓或子蔓上的側芽,以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一般在11~16節留結果枝。1蔓1瓜需留2個結果枝;3蔓2瓜需留3~4個結果枝。
2.6.3 打頂
摘除頂端部分即為打頂。當頂端達到鋼絲同等高度時,進行打頂操作,最好在開花前2~4d完成此操作,有利于開花坐果。
2.6.4 伸蔓期用藥方案
摘側芽之后,用代森錳鋅加春雷霉素加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下雨前,用烯酰嗎啉加春雷霉素加甲維鹽預防;開花前,用中生菌素加吡唑醚菌酯加呋蟲胺防治;出現薊馬、白粉虱、螨類時,用氯氟啶蟲脒加阿維菌素滅殺白粉虱,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加啶蟲脒加阿維菌素滅殺薊馬,用聯苯肼酯乙螨唑滅殺螨類。花期不建議噴殺蟲劑,以免落花落果。
從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需35~44d,此期間為結果期[2],又可細分為3個時期。
2.7.1 坐果期
從雌花開放到瓜皮“褪毛”,需4~5d,此期間為坐果期[2]。授粉方式分為人工授粉、激素授粉、蜜蜂授粉。人工授粉時間上不好掌控,需在開花后4h內完成全部授粉,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0℃,高溫會降低花粉的活性,授粉成功率也會降低。雌花開放前2d至開放后1d,可進行激素授粉,海南區域仍稱為人工授粉,溫度和時間限制較小,授粉成功率高。采用小噴壺噴小果兩邊,共2次。若濃度過高,藥劑用量過多,果易畸形。藥水從果實落到葉片上,葉片會突起,變皺。此時期避免用肥用藥,以免造成落花落果。若病蟲害嚴重,只能采用一些相對安全的藥劑。果實約為雞蛋大小時,瓜皮“褪毛”,意味著生理落果的結束。
摘心,授粉后,摘除結果枝上小果后面部分枝條,即在小果后面那片葉子位置掰斷,可留那片葉子或者不留,這樣傷口比較整齊,不易起絲。
2.7.2 果實膨大期
從瓜皮“褪毛”到果實“定個”,需21~23d,此期間為果實膨大期[2]。授粉4~5d后,果實達到雞蛋大小,需進行留瓜操作,選擇發育正常、顏色鮮亮、果形稍長、果柄粗壯的幼瓜,摘除僵果、病果、畸形果。1蔓1瓜選取1個瓜;3蔓2瓜只留2個瓜。定期噴殺菌劑,春雷霉素、中生霉素、噻唑鋅、葉枯唑等用于防治細菌性病害,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唑等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咪鮮胺在裂網紋前后噴施2次,防止病菌入侵。授粉4~5d之后果實迅速膨大,授粉12d左右開始裂網紋,授粉28~29d果實大小基本定型,即為“定個”。
授粉后4~12d,逐步加大水肥供應量。此時為膨大前期,施用恩卓大量元素水溶肥(18-18-18)15~30kg·hm-2加含鈣硼豐富的中微量元素肥料1.5kg·hm-2,1~3d 1次,葉面噴施螯合或絡合的鈣肥和硼肥,保障果實的正常膨大[3]。
授粉后12~29d,注意水分控制,切勿大水大肥。此時減少用水量,施用恩卓大量元素水溶肥(12-5-38)15~30kg·hm-2加含鈣硼豐富的中微量元素肥料1.5kg·hm-2,1~3d 1次,保障果實的正常膨大。到了膨大后期,網紋基本形成,膨大速度變慢,開始有糖分累積,可逐步增加鉀肥和鈣肥的用量,以免影響糖分累積。期間進行一次整枝工作,摘除側枝,保障果實發育。
2.7.3 果實成熟期
從果實“定個”到果實成熟,需11~14d,此期間為果實成熟期。此時果實上糖迅速,果肉果皮變色,變脆,施用恩卓速溶硫酸鉀15~30kg·hm-2加含鈣硼豐富的中微量元素肥料3kg·hm-2,2~3d 1次,促進光合產物合成,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同時,逐步減少用水量,實行控水,以葉片輕度萎蔫為最佳。
2.8.1 如何判斷哈密瓜是否可以采收
根據品種特性,每個品種有成熟天數,一般哈密瓜的成熟天數為35~44d。采收前3~5d,切一個瓜判斷是否需提前或者推后采收。結果枝上的葉片黃化,為缺鎂狀黃化,即為成熟的關鍵判斷標志。
2.8.2 如何判斷瓜的好壞
果好不好,主要看糖度,嘗一口甜不甜,風味次之,有香味,無異味,則為好瓜。清甜爽脆的瓜為上品。外觀上具有品種特性。哈密瓜網紋密,紋路清晰,瓜皮發白,價格好。香瓜主要看形狀,外形好,皮色佳,賣價高。
中心糖度達到15%~16%即可采收,人工采摘過程中輕拿輕放,運至最近包裝點集中選瓜并包裝,上車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