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盧龍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盧龍 066400)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是重大民生問題。盧龍縣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十分重視,作為全國第二批驗收合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已經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努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今天,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促進農產品走出去的必然要求。當下人們對于農產品的消費觀念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安全”,更多的考慮到農產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東亞期間,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戰略。隨著此項發展戰略的實施,推動了農產品快速發展,這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本縣農產品走出縣、走出省、走向國際的重要保障,盧龍縣農業生產規模較大,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該地相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視,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視為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點,以期實現農產品走出去,助力農民增收。
1.2 農產品質量安全在提升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意義重大。盧龍縣地處半丘陵地帶,農產品以高質量和高安全性獲得省內外農產品經銷商的青睞。特別是近年來,通過農技人員的積極宣傳引導和技術指導,所種植的農產品及相關產業已初具規模,小米、甘薯、核桃及粉條等特色產業突出。種植戶種植技術和安全意識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尤其是在甘薯測土配方施肥方面,自覺遵守有關農業生產標準和規范。同時還組建了一支標準化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推廣的秀才專家,結合盧龍縣農產品區域優勢及生態特點進行規劃布局,以提升農產品規范化、標準化為方向,積極指導農民種植市場所需、消費者所需的有機、綠色、安全農產品,全方位強化基地與企業、基地與農戶、企業與市場的聯系,將農業的產業鏈不斷拉長,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1.3 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保證。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質量安全是關鍵。綠色無污染安全的農產品已成為時尚,在市場上極受消費者歡迎,且具有價格優勢,這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落后。盧龍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是2014年成立的,技術人員較少,現有人員多為成立時各部門抽調的人員,檢測隊伍人員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對于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使用比較得心應手,但對專業性特別強的氣質色譜和液相色譜檢測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實際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加之該縣農產品分散經營給檢測工作帶來不便,很難有效的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2.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落后、檢測方式不合理。雖然盧龍縣監管組織機構的框架已經形成,但是農產品檢測方式較為落后,無法滿足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檢測設備老化、檢測結果缺乏準確性等制約了該縣農產品檢測質量的提升。
2.3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律性差。農產品行業自律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質量安全意識淡薄,主觀上造就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隱患。
3.1 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要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質量監督監管體系,并將農產品質量檢驗納入法律體系內,嚴格執行各項檢驗標準。同時,政府強化檢打聯動,擴大抽檢覆蓋面,實施農產品準出與市場準入制度有機結合的質量安全全程監控制度。堅持“生產有記錄、產品可追溯”的原則,壯大檢測隊伍,提高檢測能力。
3.2 加強宣傳教育,加大處罰力度。定期舉辦農藥、獸藥基本知識系列講座,普及農業的相關知識,通過開展“科技三下鄉”、“3·15”、“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資打假專項整治等活動,加大對農藥、獸藥基本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食品安全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強化農戶對于農藥、獸藥使用的安全意識,降低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從根本上降低農產品受污染的概率,降低質量安全風險。對出現質量問題的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于性質比較惡劣、屢教不改的生產經營戶列入黑名單,視情節并給予經濟上和刑事上的處罰。
3.3 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包括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食品添加劑的用量范圍、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等等,為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制訂標準,使其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