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文亮
(貴州省錦屏縣三江鎮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 錦屏 556700)
貴州省錦屏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邊隅,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小香橘是錦屏縣地方特色水果,三江鎮為小香橘的主產地之一,自2015年以來,在三江鎮小香橘種植基地開始出現柑橘大實蠅為害果實現象,且逐年加重,使果農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制約了小香橘產業的發展,如何控制柑橘大實蠅的為害是廣大果農急切想要解決的難題,也是農業部門要創新探索的技術課題。為確保錦屏縣以小香橘為主的水果產業持續穩健發展,幫助果農增產增收,錦屏縣實施了“小香橘大實蠅綜合治理果園提升改造”項目,對柑橘大實蠅進行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效果。本文主要介紹三江鎮小香橘大實蠅綜合防治技術,以供廣大果農參考。
柑橘大實蠅屬雙翅目,實蠅科,俗稱柑蛆,又名橘大食蠅、柑橘大果蠅,為害柑橘類果實嚴重,是我國柑橘生產上的第一大蟲害。柑橘大實蠅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 個時期。
1.1 成蟲。體長10~13 mm,翅展約21 mm,全體呈淡黃褐色。復眼金綠色。胸部背面具6 對鬃,中央有深茶色的倒“Y”形斑紋,兩旁各有1 條寬直斑紋。
1.2 卵。長1.2~1.5 mm,長橢圓形,兩端較透明,一端稍尖,中部微彎,呈乳白色。
1.3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5~19 mm,乳白色,圓錐形,前端尖細,后端粗壯。
1.4 蛹。長約9 mm,寬4 mm 左右,橢圓形,金黃色,羽化前轉變為黃褐色。
柑橘大實蠅以雌成蟲產卵于果皮內,以幼蟲取食果肉為害果實,被害果稱為“蛆果”、“柑蛆”,導致果實未熟先黃,脫落、腐爛,造成早期落果,嚴重影響柑橘產量;受害后未脫落的果實內含帶大量蛆蟲,果肉腐爛腥臭完全失去食用價值,使果農辛苦一年沒有收成,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柑橘大實蠅1年發生1 代,以蛹在土壤內越冬。一般4 月下旬開始羽化出土,4 月底~5 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活動期可持續到9 月底。雌成蟲產卵期為6 月上旬~7 月中旬,幼蟲于7 月中旬開始孵化,9 月上旬為孵化盛期。10 月中旬~11月下旬化蛹、越冬。柑橘大實蠅具有傳播廣、危害大等特點。
項目實施區柑橘大實蠅治理采取統一時間、統一藥物、統一技術,以村為單位開展統防統治。
4.1 時時監測,進行區域化防治。因為大實蠅擴散性強,要加強蟲害的監測,隨時發現隨時開始防治。錦屏縣三江鎮以村為單位進行劃片分區,對全鎮14 個村分片區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4.2 深耕、噴藥滅蛹。結合冬季修剪清園,翻耕果園土壤并施肥,消滅地表10~15 cm 耕作層的部分越冬大實蠅蟲蛹。于成蟲羽化始盛期前(4 月下旬~5 月上旬)噴施40%辛硫磷500~800 倍藥液,殺死果園地面剛剛羽化出土的成蟲和蛹,藥液以噴透地面為止,每7~10 d 噴藥1 次,連噴2 次。
4.3 糖醋藥液誘殺。糖醋藥液用紅糖、46 度以上高度酒、總酸度3 度以上白醋、90%敵百蟲、水按10∶2∶1∶0.2∶100 的比例配制。從5 月下旬成蟲羽化期開始用糖醋藥液誘殺成蟲,至8 月中旬結束。誘殺裝置:每畝果園均勻懸掛5 套帶遮雨彩鋼瓦的鐵絲環架,每個環架內放置1 個塑料盆,環架下部用軟線連接固定于地面木樁上,每盆內放入1.5 kg 藥液,每15 d 更換1 次藥液。
4.4 施果瑞特防治。5 月下旬開始第1 次噴藥,在實蠅活動較活躍的早晨或者傍晚噴施,以后每周噴1次,連續噴6 次。每畝用果瑞特180 g 兌清水稀釋至3 倍(1 份誘餌加2 份水),用手提式小型噴霧器噴施。每隔5~8 m 選取1 個噴霧點,每個噴霧點選擇果樹背陰面中下層葉片約0.5 m2均勻噴霧,每畝噴施11~15 個點,噴施時以葉片上掛有滴狀誘劑但不流淌為宜。藥后2 h 內遇大雨需天晴后補噴。每次施果瑞特前后2 d 不能噴其它化學藥劑,同時對果樹周邊的樹林選點適當點噴。
4.5 摘除、撿拾蛆果。從9 月中、下旬開始至11 月下旬入園檢查,摘除樹上未熟先黃、黃中帶紅的大實蠅蛆果,拾凈地上所有的落地果裝入塑料袋內,噴施殺蟲劑后密封塑料袋以殺死受害果內的幼蟲。或用40%辛硫磷乳油等藥劑500 倍液噴施蛆果后進行深埋處理,達到殺死幼蟲、減少蟲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