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程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毫無疑問,鄉村振興戰略是綱領性的、戰略性的。新形勢下,對脫貧的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我國脫貧的鄉村發展進入全新階段。其中在鄉村振興 “二十字”方針中,第一次提“產業興旺”,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點,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關鍵在于提振農業產業,走好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
但是有的鄉村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利,農田耕地少,發展農業成本高,風險大。同時湘西偏遠山區大部分山地均屬于天保林自然保護區,嚴格的用地紅線,無法開發發展。因此如何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特色產業,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適合山區的農業產品,是湘西偏遠山區村莊發展的重點。本文以瀘溪縣洗溪鎮三角潭村為例,基于當地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探索湘西偏遠山區村莊發展的思考,同時希望對同類型的村莊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三角潭村位于洗溪鎮北部,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多寒潮,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1981年至2011年平均氣溫17.0℃,極端最高氣溫39.1℃,極端最低氣溫-2℃,濕度年平均69%,年日照時數1477.1小時。距洗溪鎮30公里,為瀘溪、沅陵、古丈三縣交界之地,是一個少數特色傳統民居村,全村共7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寨,地域面積16.5平方公里,全村旱地面積1900畝、可利用林地5000畝,水田面積1500畝、水庫面積120畝。全村共有640戶221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70戶1079人,2020年全部脫貧,五保戶15戶16人(其中分散供養13戶14人),低保戶108戶187人,殘疾人69人;全村脫貧不穩定戶7戶26人,監測戶4戶17人。農業產業具備一定基礎,主要包括黃柏1500畝,黃柏育苗基地20畝,迷迭香150畝,黃精300畝、養殖水面約30畝。村內有兩家農業企業,其中一家州級龍頭企業,有種養殖農民合作社4家。
當地政府多年來一直大力發展種植業,主要以水稻、油茶、茶葉、煙葉為主,對村莊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僅僅發展一產不能滿足農民致富,如果遇到極端天氣則可能顆粒無收血本無歸,因此如何選擇正確的產業、如何讓產業規模化、如何完善產業鏈仍是當地產業振興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角潭村屬于原生態村莊,遠離城鎮,村內無大型工廠企業,極大程度地保留了田園風光,自然資源豐富,村里整體地形情況為“兩山一溝”,道路沿河流而建兩側都是山體。因為其地理位置偏遠,又處于深山中,無法按照傳統城鎮模式來發展。村莊的發展著力將山區的山地優勢為特色,打造當地特有的農副產品,結合優美的自然環境,走休閑垂釣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道路,多產業融合共同發展。
根據對村莊一年的調研分析,發現三角潭村鄉村振興工作存在很多困境,能否處理好這些問題則是鄉村振興能否成功的關鍵;
村莊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僻,距離縣城和鄉鎮較遠,村級公路較窄,不能走大型貨車,運輸不便利導致生產運輸成本非常高;
產業基地建設落后,不成規模收入少。受到多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家庭生產方式的影響,村莊特色產業規模小的問題十分突出。現有成型產業較少,僅有少量水田、小規模養殖,沒有機械化,還是以人力為主要的勞動方式,沒有效率和收益。唯一較為成熟的產業是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無論從規模、市場、產量方面都無法與其他先進地區同類產品相比,規模效益始終得不到體現。村內沒有成熟的加工廠,產業鏈延伸不長,僅靠賣原料為生價格太低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何建立中藥材產業基地,發展中藥材特色產業是當地產業發展的重頭戲,是打開當地鄉村振興大門的鑰匙;
村域內絕大面積山地處于生態紅線區天保林自然保護區,除現有耕地可使用林地外,無法進行產業生產,人均耕地面積少,土地零散,難以連成片、成規模進行開發;
村具體人口2212人,實際在村內居住的人數只有不到200人,大部分人均以外出務工謀生,村內無法獲得收入。留在村內居住的人群大多為年長人群,年輕人少,難以留住人才,還有很多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發展產業勞動力來源是很大的問題;
三角潭村在脫貧攻堅時期是重點貧困縣中的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48.9%,2019年才全面脫貧。困難并不全是純粹發展產業帶動老百姓致富,同時如何防止守住規模性返貧這條紅線也是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湖南省派工作隊入駐三角潭村開展為期兩年的駐村幫扶工作,村莊迎來了重大機遇。依托省派工作隊的資源、見識、經驗,多方引進資金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產業園建設。讓村莊充滿活力,老百姓人均收入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穩步提升,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并在2021年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三角潭村地處武陵山區,山地資源豐富,是黃柏等木本藥材適生區,發展黃柏等木本藥材潛力巨大。隨著木本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和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發展黃柏等必將成為村莊產業振興、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從脫貧攻堅時期到鄉村振興時期,經過幾批工作隊村支兩委村民的努力,村莊中藥材黃柏、黃精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同時也引起了省、州、縣各級領導的重視,特別在2022年瀘溪縣已經將中藥材產業列為重點產業項目,全縣規劃發展1.5萬畝中藥材。作為全縣中藥材黃柏發展的始發地,本村的發展迎來了巨大的機遇。
根據三角潭村的基本狀況,主要特點偏遠山區、酉溪河、優美的自然環境,主要產業黃柏、黃精、稻花魚,聘請專業規劃團隊進行精準規劃設計,最終確定了以“一園、一島、兩基地”為主要格局的村莊規劃。
一園,指的是一個產業園。村莊在自然資源所的幫助下,找遍全村終找到一塊20畝的可用建設山地,在工作隊的幫助下籌集項目資金預計300萬建設中藥材初加工產業園,輻射面積為整個洗溪鎮,為全鎮唯一一個專業初加工中藥材、野山貨的加工廠,收購全鎮的中藥材、野山貨進行初加工。主要初加工黃柏、黃精、杜仲等中藥材,野山筍等天然野山貨,讓“靠山吃山”不再是一句空話。在產業園初加工下,所有中藥材、農作物價格可以直接翻一番,再利用政府推廣、網絡渠道、展銷會等方式拓寬銷路。產業園預計帶動500人就業,預計提高全村人均收入1萬元,真正讓村民能夠在自家門口工作賺到收入。
一島,指的是向陽島,一個酉溪河中的景觀島。村莊村部樓旁的酉溪河中有一個島,小島處于小型水壩之下,前方就有微型瀑布景觀。島上喬木茂密,下層空間平坦寬闊,平時農戶洗曬衣服、下河洗澡、釣魚、游泳都可以在島上進行,是一個天然的露營、垂釣、農戶散步休閑的好場所。依據這些天然的優勢,聘請專業規劃團隊進行景觀提質升級設計:(1)疏通河道,以河底卵石做駁岸,讓原本雜亂的河道變成模擬自然蜿蜒的小河;(2)向陽島在洪水季節時會被淹沒,導致每年島形狀都不一樣,因此在島前方修建堡坎保持島的形狀,島上修建游步道、汀步、石灘硬質景觀,考慮到被淹情況需要加固處理,提供給人們一個休閑娛樂聚會的場所;(3)保留島上原有的植物,將喬木進行修剪展現其優美姿態,下方除去多余雜草、垃圾,讓島上地面平坦成為天然的露營、垂釣、燒烤基地,村民對于向陽島的建設一致好評。
兩基地,指的是一個中藥材種植基地,一個稻魚綜合種養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主要品種以黃柏、黃精種植為主,黃柏擴大現在面積1500畝規模到3000畝,黃精擴大種植面積至1000畝。同時在政府的引導下與周邊村莊聯系合作,將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整個洗溪鎮,打造規模萬畝的黃柏產業,帶動農戶在家發展產業、勞動力就業,真正帶領當地致富。稻魚綜合種養基地主要用途為休閑旅游,不追求盲目擴張。村內三組前僅有的百畝連片水稻田是發展稻田養魚的良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生產的水稻和水產品有著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優勢。稻魚綜合種養過程中,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大幅減少,是較好的減肥、減藥生產模式,甚至可以不施化肥、不用農藥,滿足生產有機產品的條件,養殖的魚類屬于生態養殖,用藥少,品質高。在收獲的季節舉辦摸魚節等節慶活動,提升稻魚的附加值。
三角潭村土地利用是一大難題,全村能利用土地有限,并且分布零散。要將土地流轉集中化,讓有能力的人承包流轉土地,讓大戶帶頭發展產業,根據土地不同的位置性質發展不同產業,不讓土地拋荒。將成片的山地和零散的山地種植中藥材,依托村內中藥材初加工特色產業將產業規模化從而產生效益。將成片的水田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特色產業,充分利用政府產業支持做大做強。將旱地發展政府扶持補貼的種煙葉產業,加強煙葉種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產技術,提高煙葉的質量,讓農戶增收。只有將土地利用好,才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如果從事農業的收入遠遠高于外出就業的收入,那么種地就是有奔頭的,當農民也就會有吸引力。只要種地的收入高于從事其他行業的收入,人才就會回流,產業就會發展,人民就會致富。
壯大培育龍頭企業,促進發展農業產業化。偏遠山區村莊壯大一個龍頭企業,就能強大一塊產業,打造一片市場,致富一方村民。偏遠山區鄉村振興要把龍頭企業培育擺在重要位置,把農產品加工作為突破口,延長農業優勢產業鏈,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繼續培育壯大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偏遠山區基層工作最直白的體現,基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在偏遠山區實現好鄉村振興,建立好一只富有戰斗力的村支兩委班子尤為重要。要加強黨組織建設,培養能做事、愛干事、敢拼搏的人擔任班子成員,要有無私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村內有知識文化的年輕人、產業帶頭人、黨員中挑選優秀人才,不定期的通過各類技能培訓、外出參觀學習、帶頭發展產業,增強村支兩委干部的凝聚力,一支具有戰斗力的隊伍是保證村莊發展的必要因素。
偏遠山區的發展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身優勢條件,在保持原生態自然條件的前提下,合理的“靠山吃山”,發展適合山區的經濟,用產業的發展帶動解決偏遠山區的困境。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契機,精準規劃,合理地利用土地,發展龍頭企業,培養強大的基層組織。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促進三產融合,讓農戶出門就能有收入,朝著全面實現鄉村振興這一目標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