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述友
(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黨校,重慶 40520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2年2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提出“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今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梁平區貫徹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扣“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把平原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先行示范區,構建蟠龍綠色生態走廊,推進蟠龍鐵門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探索綠色優先生態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2016年建成的梁平二環路,將蟠龍、大觀和金帶等9個鄉鎮(街道)有效串聯,蜿蜒出一條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致富路,成為青山綠水間一道亮麗風景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梁平區蟠龍綠色生態走廊華麗登場,高山避暑經濟、高山濕地蔬菜、高山綠色經濟果木、夯土民居民宿等特色經濟順勢而動,全力“打造緊湊型走廊經濟”。
近五年來,梁平區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帶動著“二環路+產業”蓬勃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沿線鎮(街)經濟社會發展,延伸著無數群眾的致富夢想,但因整體布局與規劃缺位,呈現出季節性“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發展現狀。因此,梁平以蟠龍為中心鐵門為補充建設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可有效推進蟠龍鐵門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筑牢梁平城區綠色生態屏障,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梁平鄉村振興新范例。
梁平區二環路蟠龍段沿溝槽向鐵門延伸,對兩岸山體通過植綠補綠和提升森林質量,不斷完善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梁平城市肺葉潔塵、降噪、擋風和凈氣等功能,為城區創造最佳生態環境。
梁平西山正在大力推進的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已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梁平踐行地,而以蟠龍為代表的東山雖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但發展相對滯后,建設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可與西山百里竹海相互呼應、相為補充。
“生態興,則文明興。”梁平區要實現農村鄉村振興關鍵在生態產業,建設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可將蟠龍鐵門的青山綠水、潔美鄉村、生態農業和宜人氣候轉換為經濟效益,吸引梁平城區、忠縣、萬州等地群眾前往,通過提供原生態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鄉愁記憶實現綠色生態產品的價值,促進蟠龍鐵門及周邊鄉鎮群眾增收致富,將梁平的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蟠龍、鐵門由于行政區劃不同,經濟、社會、產業發展各自為陣,不可避免地出現同質化、重復性等生態產業布局,整體優勢和協同優勢不能發揮。建設梁平區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實行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可統籌規劃、協同推進、互為補充。
區域內318國道與二環路縱橫交織,省、縣、鄉道有機串聯,星羅棋布的村、組道路和入戶道路四通八達,織出“一縱一橫N聯”的完善交通網絡。
蟠龍鐵門位于高粱山中段,與梁平城區隔山守望,距城區12公里,為梁平城區重要生態屏障、市民菜園地和城市后花園。
“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有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閑觀光功能、獨具魅力的文化體驗功能。”蟠龍鐵門均處于高粱山麓的內山與外山之間的自然溝槽中,海拔600米以上,森林5500公頃,與東山國家森林公園緊緊相依,是周邊河流水源涵養地、夏季消暑地和城市肺葉。
“中國文化以鄉村為本,以鄉村為重。”用鄉村文化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整合、凝聚鄉村振興合力。蟠龍境內有梁山八景之蟠龍洞和崖泉瀑布,千年古驛道-蜀道難、摩崖石刻等歷史自然景觀眾多,還有歷代遷客騷人范成大、陸游等流連地,與區內虎城鎮紅色革命資源補充融合。
蟠龍油茶初具規模,扈槽冷砂米聲名遠播,高山濕地蔬菜口口相傳。夏季,唐家坡印象、聽濤居一房難求,夜晚的二環路蜀嶺雄風觀景臺人聲鼎沸。
全區鄉鎮在發展產業時,沒有統籌考慮市場前景、地域優勢,不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對農業產業缺乏整體科學規劃。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區域內的種植戶、合作社員、小微企業等產業主體各自為陣,盲目無序發展,產業沒有地域特色,產品沒有品牌優勢,導致產品同質化競爭,市場飽和、不可持續。同時,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的消費也在升級,對產品品質追求也越來越高,蟠龍鎮的農產品品質不高,競爭優勢不強。過去發展農業時,蟠龍鎮由于不注重品質,在品種引進上舍不得投入資金,發展廉價的低端品種,對現有落后品種不進行改良提升,在管理上舍不得投入精力,任其自然生長,導致產品品質低,市場競爭力弱,銷售渠道過窄,價格也上不去。
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建設面臨產業融合難題。一是產業化程度不高。蟠龍鎮的農業產業體系不健全,又缺乏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廣的農業骨干企業帶動,農產品沒有完整的生產加工產業鏈,無法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產品銷售停留在初級產品階段,產品價值不高。二是規模化程度低,很多產業仍以分戶生產,分散經營為主,規模小、水平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集約高效生產不夠。三是產業結構單一,融合發展不夠,主要表現種養之間、一二三產業之間有效結合不夠,沒有做到優勢互補、相互發展。
一是缺乏政府與市場的協同。在當前的行政科層體制下,地方政府的鄉村振興行動在干部任期制度的約束下容易發生異化,政策制定的初衷被領導干部所關心的短期政績目標所懸置,同時缺乏相應的激勵和保障機制,沒有厘清鄉村產業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二是產業發展資金保障不足。各級政府對特色產業發展引導投入資金不足,產業規模發展不夠,特色效益不明顯。三是鎮里的基礎設施薄弱,難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鎮村產業的發展受地域條件限制,景觀、道路、灌溉溝渠等基礎設施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以及農業生產受自然天氣影響較大,有的地方仍然存在靠天吃飯的問題。
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堅持超前謀劃、統籌布局、科學規劃為前提,以國土空間規劃、村規劃等為依據,按照“綠色生態、村落美麗、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原則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和保護原有自然生態資源、區位優勢和民居特色,實現保護與開發、自然與人文、觀賞與休閑的有機統一。蟠龍鎮立足鎮域地形地貌、資源稟賦、產業分布等發展要素,編制《蟠龍鎮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堅持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優化產業布局,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綠色農業發展格局。2021年,該鎮油茶種植規模達到12000畝、優質水稻10000畝、高山青脆李3600畝,還培育壯大了蟠龍西瓜、柚子、花椒、砂糖桔等特色產業。“蟠龍冷沙米”獲綠色認證,入選全市“十大好吃大米”。
“培育生態特色資源要根據不同鄉村具體情況分類施策。”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堅持點線面結合,采取點上示范、線上延伸、面上鋪開的方式分類實施,整體推進居民點、綠化帶、產業區協調統一發展,著力將蟠龍綠色生態走廊打造成二環路上一道亮麗的綠化景觀帶、生態產業區、鄉村振興示范地。一是做實四個示范點。第一,打造扈槽特色夯土消暑民宿群,以唐家坡印象為范例,充分挖掘蟠龍扈槽夯土民居特色,加強保護與修復,通過人居環境整治等建成特色鮮明的夯土消暑特色民宿群。第二,打造蟠龍洞-蜀道難精品人文旅游線。完善蟠龍洞、放翁峽、蜀道難等旅游基礎設施,充分挖掘蟠龍洞溶洞文化、放翁峽人文文化、蜀道難古驛道文化,加大宣傳推廣,延長人文旅游深度,發揮文化內涵,形成自然景致與厚重人文并重的精品旅游線。第三,打造鐵門康養體驗區。借助張南高速鐵門互通便利交通,以鐵門社區為中心,利用海拔、森林資源和宜人氣候等優勢發展康養產業,形成亞高山康養體驗區。第四,打造青埡口消暑特色風情小鎮。將穿鎮而過的318國道改道,增加城鎮厚度;將與石埡子場鎮之間空白帶連為一體,增加城鎮長度,利用青埡口夏季夜晚涼爽特點,通過舉辦露營節、消暑啤酒節等活動發展消暑經濟,形成消暑特色風情小鎮。二是做靚一條生態景觀帶。拓寬張南高速鐵門互通至青埡口道路,與二環路蟠龍段貫通形成快速通道,兩邊大力實施造林綠化,通過植樹補綠、見縫插綠、筑壇增綠等措施,著力構筑點成景、線成蔭、帶成廊的綠化、美化、香化、彩化、景觀化格局,充分展現獨特的秀美鄉村風貌。沿線栽種優質鄉土樹種,營造田園氣息濃郁的鄉間風情小道。引導農民充分利用沿線宜林荒山、荒坡,高標準連片種植青脆李、櫻桃等經濟林木,著力培育綠色生態產業,打造唯美田園風光。在農戶房前屋后開發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發動群眾栽植觀花、采果、觀葉休閑觀光農業,裝點美化農家庭院,構建幸福新農村,蟠龍鎮被評為2021年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蟠龍唐家坡印象、聽濤居、蟠龍古洞被認定為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蟠龍扈槽村成功入選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三是做優“4萬”綠色生態產業區。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和生態產業發展基礎,科學布局萬畝高山生態大米、萬畝高山濕地蔬菜、萬畝高山晚熟水果、萬畝高山木本油料“4萬”綠色生態產業,形成“春賞花、夏消暑、秋采果、冬觀葉”的四時全時空休閑觀光農業新格局,成為城區市民菜園地和城市后花園。四是做長綠色生態產業鏈。綠水青山是資源,金山銀山是財富。要實現資源變財富需要做長綠色生態產業鏈。通過“4萬”綠色生態產業的培育壯大不斷充實和豐富一產,通過旅游小工藝品制作、特色農產品加工作坊等不斷培育壯大二產,通過舉辦賞花節、采摘節、消暑季等節慶活動吸引城區周邊市民前來賞花、消暑等做強三產,形成吃住行、游樂購互為補充、有機統一的一二三產融合綠色生態全產業鏈。蟠龍鎮2021年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次,休閑農業產值超1000萬元。
蟠龍綠色生態走廊建設“要利用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的調控作用,引導資源圍繞特定社會目標實現優化配置。”采取政府引導、示范引路的方法,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全面推進村莊綠色生態建設。一是政府引導。政府從規劃上把握綠色生態發展導向和整體布局,營造良好氛圍,引導村民成為直接參與者和最終受益者。二是示范引路。以成熟的唐家坡印象、聽濤居為示范,帶動建成一批消暑民宿;以知名度高的扈槽冷砂米為示范,帶動大面積優質稻種植;以優質高山青脆晚熟李種植為示范,帶動櫻桃、黃桃等晚熟水果種植。以示范出成效,以成效促推廣,將蟠龍、鐵門打造成鄉村振興新范例。
梁平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生態優勢,破解高質量發展難題,將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堅持鎮域經濟協同一體化發展,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探索建設蟠龍綠色生態走廊經濟,推動發展生態產業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書寫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