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志 邢勝男 高宏錦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城市水景生態設計具體包括3個層面[1]。在社會層面主要是服務城市居民,為其提供生態、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使城市居民能夠最大限度的親近水體;在經濟層面主要是水景觀的營造和維護成本問題,通過最小化的成本達到水體凈化、景觀美化的效果;在自然層面使城市水景設計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達到穩定運行和自我調控的良好狀態。城市水景生態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2]如下幾點。城市水系的整體布局,包括城市河流的結構和功能形態,根據水景觀功能分區的定位,確定城市水景觀的景觀空間格局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城市水景觀的詳細規劃設計,進行具體的景觀斑塊、景觀廊道等空間范圍確定,并合理組織水景觀形式;生態休閑內容的開發布局和規劃設計,按照水景觀的服務對象合理設計活動空間,通過不同的水景觀項目打造豐富多彩的生態休閑空間;植物景觀與水岸結構的營造,通過不同斷面形式、平面布局、岸線走向、工程措施等,不斷提升植物景觀的功能形式,促進植物景觀生態修復的覆蓋面及綜合水平。
城市水景生態設計的目標主要包括[3],生態安全性,水景觀的生態安全是指城市水質的改善與提升,通過城市水景的生態設計恢復健康的城市水系,維持水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特別是結合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減少城市雨洪的發生概率;近自然性,自然水景觀與人工水景觀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明顯差異性,通過城市水景觀的生態設計可以優化人工水景觀的不足,達到近自然水景觀的生態結構,提升水景觀的生態價值;景觀美學性,優美舒適的水景觀是城市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水文化是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通過不同的水景觀營造,可以更好地表達城市的文化底蘊,突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
水系是一個城市的生命之源,對維護城市的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4]。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有機體”的系統觀念非常重要,這主要包括一個城市的山水景觀格局及其完整性和連續性等,而且也是一個城市“風水”傳統理念的集中體現。如果破壞了城市的水系完整性,就直接影響了自然的循環過程,會引起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如,一個城市的發展如果為了追求土地空間,把城市的河道進行改建或對城市濕地進行填埋,就會破壞城市生態系統的關鍵環節,也會破壞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沒有了基礎保障。具體措施:加強城市水系的連通性;禁止城市河道的改建;保護城市濕地的結構和功能完整。
城市的排水及雨洪管理能力等與城市河道及濱水景觀的自然形態有密切關系,如果對河道進行錯誤的截彎取直、水泥護岸等措施,對城市生態的影響是短期內無法修復的。城市河道的自然走向是水景觀自然美的體現,也是城市河流廊道的重要生態功能,在城市建設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復河道及濱水地帶的自然形態。具體措施[5]:保持水系的自然狀態;進行生態化的護岸處理;恢復河岸鄉土植物帶;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題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我國紀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已經迫在眉睫,由于水文化集中體現了生態文化的內涵及其內容,在進行城市水景的生態設計中,要盡量結合水生態保護的相關主題,不斷創新城市水景觀營造方式,同時也要加大水生態文化的傳播力度,進一步強化水景觀的設計內容[6]。
城市濕地是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資源,也是維護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生態系統為動植物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棲息環境,也對城市小氣候的形成起著一定的調節作用,同時也對城市雨洪災害具有明顯的減緩效應,因此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具有現實意義。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包括濕地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等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優化和改進,通過植物凈化水質措施、動物棲息環境的恢復、微生物分解作用等,使得受損的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性[7]。
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措施可以營造人工濕地系統,人工濕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分解功能可以高效處理城市污水,起到過濾、吸附、沉淀的作用,特別是人工濕地中的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具有明顯的凈化水質功能[8]。人工濕地系統的構造包括透水性的基質材料,各類濕地植物,各類濕地動物,水體,微生物群落。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的優點主要有構建和維護成本較低,對污水的處理效果總體較好,可以營造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
該工程是北京京東國際保稅物流中心綠化景觀規劃設計。中心位于北京市東北部的平谷區,距北京市區70km,距首都機場30km,距天津港130km。中心依托京東地區的區位、交通以及產業發展等綜合優勢,堅持保稅、口岸、現代倉儲、配送加工、多式聯運、商品展示等多種功能定位,建設成為布局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交通順暢、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綜合物流基地,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有示范作用并能覆蓋京東地區的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基地。規劃區總面積130hm2,綠化總面積26hm2。規劃區分為生產區和配套區,區內地勢較為平坦,內以成片種植小麥等作物為主,零散分布著楊樹叢、桃樹叢以及魚塘,自然條件優越,呈現出北方農村開闊、大氣的典型特點,而遠處連綿的山巒及東部清澈的泃河又增添了幾分靈秀。
本設計把園區分為6個景觀區,分別是中央公園景觀區、商務景觀區、生活景觀區、倉儲景觀區、市場景觀區、濱河背景區,形成以中央公園為景觀中心的一橫三縱的景觀格局。“一橫”為穿過商務區、中央公園、生活區的林蔭廣場到泃河為止的景觀主軸。“三縱”分別為緯一路、緯三路和緯五路形成的市場景觀次軸、倉儲景觀次軸和濱河景觀次軸。主軸是人員活動最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園區最優的環境區域;次軸的功能性更強,突出簡潔但不簡單的特點。規劃充分考慮功能繁簡適宜、分布均勻,形成處處有景重點突出的特點。
該設計的水景包括人工湖部分——中央公園,自然水體部分——泃河。
3.3.1 中央公園景觀區
平均失效概率PFDavg是指SIF在整個運行時間跨度上失效的概率平均值。所以其公式為但是PFD(t)的求解為離散量的形式,將其轉換為離散形式。故其計算式為
中央公園景觀區是整個園區的景觀中心,公園圍繞“揚帆遠航”這一主題把公園分為揚帆廣場、鳳凰湖、田園花影、樹影婆娑、竹林幽徑、濕地荷香、聽泉廣場、陽光草坪、時光之門等景點。利用環行道路將各景點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景觀鏈。兩條筆直主路連接商務區和生活區,緊密的將3個配套功能區整合起來,形成主要的人流通道,使人們不受車流影響的同時,上下班的路上可以欣賞美景愉悅心情。
3.3.1.1 揚帆廣場
是園區的主題集會廣場,船形的親水平臺也可以作為大型活動時的舞臺,船是對物流和口岸的意向體現,是整個公園的空間和精神中心,寓意園區志向遠大、前途光明。
3.3.1.2 鳳凰湖
利用原有魚池和水道的低洼地形營造湖人工湖,湖岸部分保留原有水道岸形,既減小工程量,又是對原有土地形象的尊重。湖的外形結合道路和植物種植酷似展翅的鳳凰,因此得名“鳳凰湖”,具有筑巢引鳳的寓意。水面可以改善園區的小環境、養魚、處理雨污水,也是不可缺少的景觀因素。
3.3.1.3 田園花影
是在兩條穿越公園的主路間保留原有田地,種植農作物和宿根花卉形成色彩斑斕,隨季節變化的景觀,把園區的“今天”和“昨天”,通過田園的景象連接起來。
3.3.1.4 竹林幽徑
提供了一處安靜的空間,幽靜的竹林間一片如鏡面的水池,只有天空和竹林,坐在池邊的石頭上可以產生無限遐想。
3.3.1.5 濕地香荷
為一塊人工濕地,種植蘆葦、荷花等水生、濕生植物,園區的排水收集在此處,利用生態手段凈化污水,然后補充到湖中,小路穿插其間,人們可以在獲得生態功能的同時享受到生態美。
3.3.1.6 聽泉廣場
中心是一個園型的跌水,方位上靠近泃河,暗示水是來自泃河的活水,可以這里舉辦一些小型聚會和商務活動。
3.3.1.7 時光之門
是架設在湖中的紅色噴水門架,橫跨在環行通路上,在色彩、聲音和空間感上豐富公園的氣氛,同時起到湖水曝氣充氧的作用。其是公園環行通路的節點,走在環路上步移景異,穿行其間如穿越時光之門。
3.3.2 泃河濱河背景區
采用生態保護和修復手段,保留泃河原生態狀態,適當清理雜物和栽植當地水生植物,為園區提供自然背景。建造觀景臺為工作之余提供放松和觀看遠景的地點。
保護自然水體的原生態狀態,恢復自然河道的活力,體現其地域特色和自然魅力,作為整個園區的自然背景;尊重土地原有屬性和傳統,利用原有地形,減小工程量,發掘農作物的景觀作用,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對水景的文化底蘊進行發掘,用“揚帆遠航”的主題加強了水景與園區性質的聯系;生態技術措施的應用,排水依據地形向主干道及園區道路排放,最大可能地將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中央公園的人造濕地中,經生態凈化滲入湖中,補充景觀用水,公園及其他鋪裝部分采用透水材料,利用噴水景觀對湖水進行曝氣,做到景觀的功能和觀賞的統一。
城市水景的美學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是評判城市水景生態性的主要標準,城市水景的生態設計要綜合考慮濕地植物、濕地動物、濕地微生物、濕地文化、濕地景觀構筑物的合理空間布局及結構功能性[9]。對于現代生態城市來講,近自然的水景設計才更具有現實意義,是營造美觀、經濟、和諧人居環境的基礎[10]。今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不斷深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水資源科學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發展理念,促使城市水景觀生態設計更加多元化,最終實現城市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