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祺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水利局,江蘇 常州 213159)
在水利事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河道淤積能夠對河道泄洪能力造成不良影響,故而河道清淤疏浚施工逐漸受到社會關注。通過分析該項施工,發現其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工程效益無法得到充分體現,使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加大研究投入,充分了解河道淤積形成的原因,并對河道清淤疏浚施工涉及的各項技術進行合理運用,深層次挖掘其潛在價值,推動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在通常情況下,沿海城市的生活污水多是通過暗渠排放到深海,而內陸城市對生活污水進行排放時,多是先將其排入地下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才能進行排放。上述排放方式本身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但在污水泵站維修或更新的情況下,污水排放泵有可能出現停止運行的現象,導致城市污水通過泵站旁的閘門直接進入河道。由于河道本身較寬,河水的流動速度相對較慢,故而污水中含有的懸浮物將沉積在河床,進而導致河道淤積。
在區域降水量相對較大的情況下,河道將實施行洪。在此基礎上,相應流域面積匯水區域內的雨水將進入河道,而該種雨水具有較多的懸浮物質,極有可能在下游河道中沉積,影響航運通道的通暢性及河道本身的泄洪能力。
從實際出發,發現自然降塵是導致河道淤積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降塵在落入河床的情況下將產生淤泥,且水面將吸附大風揚起的塵土,進而導致大量淤泥形成。
未進行完全截流或跑冒滲漏的污水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懸浮物質,此類污水在流入河道時由于其流動速度相對較慢,故而懸浮物質極有可能沉降,導致淤泥產生,致使航運通道及河道的泄洪能力受到直接影響。
在嚴格做好河道清淤疏浚工作的情況下,地方防汛安全性將顯著提高,且經濟發展與全面建設將得到保障。因此我國對該項工作的關注度正在不斷提高,但通過調研可以發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致使河道無法充分發揮自身具有的實際作用。對河道采取清淤疏浚措施時,必須對以下兩項內容進行綜合考量:①應在確保當地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對存在嚴重淤積現象的河道采取清淤疏浚措施;②應對清淤疏浚施工各方面工作進行嚴格把控,確保其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滿足社會需要。通過對目前河道現狀進行分析,可發現在清淤疏浚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未結合規范標準對河道日常治理工作進行有效落實,導致河道逐漸轉變為危險區段;②河道中存在堆積的淤積,致使河床高度持續增加,使河道泄洪能力受到不良影響;③未對部分地段的護岸加以重視,未對其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導致土堤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造成河道存在的淤積現象。由此可以發現,對河道實施清淤疏浚施工具有較強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可發現河道淤積能夠直接影響河道的通航和泄洪能力。此外,通過分析河道過水能力欠佳的問題,可發現導致其形成的原因相對較多,具體內容如下:①河床常年存在淤積現象;②人民群眾存在隨意丟棄垃圾廢物的現象,致使河床受堵;③部分河床存在坍塌問題,導致河流堵塞,致使河道在雨季汛期時無法進行及時排水。另有部分區域的河網非主排溝河道水流速度相對較慢,致使產生淤積。
在開展河道清淤工程施工作業前,為確保后續施工能夠順利進行,全面提高施工質量,施工單位有必要開展對清淤河段地理狀況及水溫狀況等方面的勘察工作,嚴格依照規范標準做好對不同信息內容的采集工作,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基礎。在實施河道疏浚施工前期勘察工作的過程中,應對以下幾項內容進行適當參考:①應對設計圖紙進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其相關要求,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對斷面情況、淤泥成分及水質等方面的采集工作;②充分了解施工現場進出道路的實際狀況,尤其針對負載能力,必須掌握其具體內容,以防止重型施工機械設備在后期通行中受到影響;③必須對清淤施工用電加以重視。在開展施工現場勘察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對施工現場附近進行調查,明確其是否存在相應的電源。在通常情況下,河道清淤施工多是對施工現場附近的排灌站電源進行應用,而在應用該種電源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充分明確架設的線路路徑及長度等多項指標,進而防止對后續用電造成不良影響;④應明確泥漿泵施工采用的水源。在通常情況下,施工項目多是對河道內部的水體進行直接采集,并實施循環利用,進而滿足施工需求;⑤應對放淤場地進行科學選擇與規劃。在確定放淤地點的過程中,必須依照標準評估所在地形及運輸距離,不斷對選址進行優化;⑥應結合實際狀況對工程項目施工指揮中心的具體位置進行選擇;⑦應了解施工現場是否存在河溝,以滿足泥漿池沉淀清水回流相應需求;⑧必須結合標準對相應的工棚進行設置,以實現順利安置泥漿泵組等多個施工個體,滿足施工人員具體的生活需求。在嚴格做好上述工作后,施工單位還必須對工程量大小及圖紙要求等多項條件進行充分結合,做好對工程施工人員、材料、設備等方面的統籌工作,配備充足物資,為后續施工提供保障。此外,施工單位應明確施工體系,合理運用泥漿泵,并輔以推土機及挖土機等設備,進而確保施工作業順利進行。
①干挖法。進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作業前,必須排凈河道區域內部存在的水,并對機械方法進行運用,以此實施淤泥開挖??紤]到機械類型相對較多,故而施工人員必須結合實際狀況對機械類型進行合理選擇,以防止對開挖淤泥工作造成不良影響。若通過調查發現河底地質條件較為良好,施工人員可選擇應用挖掘機。該種機械設備的開挖與修坡效率相對較高,且能夠在河底進行靈活移動,能夠在具有設計標準斷面的河道內,有效控制開挖質量。在挖出淤泥后,施工人員可通過淤泥對河岸進行加固或將其運輸到相應區域,以此對淤泥的潛在價值進行應用。淤泥的常見運送方式是通過渣土車運送,而運送地點必須由相應單位進行確定,以防止隨意丟棄。在開展施工作業時,通過對排干清淤技術中的干挖法進行合理運用,不僅施工作業對機械設備的要求將明顯較低,而且施工成本及勞動力也將得到有效控制。雖然干挖法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但其在應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無法完全清除含水量相對較大的淤質土,且在抓泥翻土作業中,極有可能對附近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②水力沖挖法。該方法屬于常見的排干清淤技術。正式開展河道清淤工作前,必須依照標準在河道區域內實施布管設置。水力沖挖涉及的機械設備是高壓水槍。在實際施工中,該種方法能夠通過高壓水槍開展射水沖刷工作,并在沖刷淤泥時形成相應的泥漿。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管道與泥漿泵能夠對上述泥漿進行運輸,使其到達泥漿池,并實施集中處理。水力沖壓法在河道淤積清除工作中的主要表現如下:首先,其具有良好的淤積清除效果。其次,該種方法能夠顯著提高運送方面的便捷性。最后,該種方法涉及的施工設備呈現簡易化。該種方法的應用效果良好,但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例如其僅能夠被應用在非汛期河道淤積清除工作中,且在天氣惡劣時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實際作用。此外,在應用該種方法的過程中,若河道內部存在較多的建筑垃圾或硬質土,必須配合挖掘機才能清除。
①抓斗式。抓斗法屬于常見的水下清淤技術,通過該種方法實施清淤工作時,施工人員必須對挖泥船進行合理運用,通過其前臂抓斗實施插入、關閉或提升,并卸載相應的淤積。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應通過運泥船對淤泥進行運輸,將其運送到排泥場,并重復上述流程,直至河道中的所有淤積清除。該種方法本身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泥層厚度相對較大及障礙物較多的河道中,其不需要對其他機械設備進行利用,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投入資金,但其無法有效控制清淤質量,有可能導致局部少清或漏清等現象發生,因此在應用該種方法的過程中,必須對各方面加以重視。
②絞吸式。通過絞吸式開展河道清淤工作時,應充分利用挖泥船,并對船上的機械設備裝置予以關注,確保其符合規范要求。正式進行河道淤積清除作業時,必須嚴格依照規范標準實施一體化清淤,全面提高輸送泥漿管道的密封性,防止施工中出現泥漿泄漏的現象。考慮到該種方法有可能對河道的正常工作產生影響,故而施工人員應明確河道實際狀況,確保其泥層厚度相對較大,以展現絞吸式的核心價值,提高河道清淤工作的精準性。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可發現該種方法對提高河道清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本身靈活性相對較差,且對成本費用的要求較高,無法在小河道淤積清除操作中取得良好成效。
③泵吸式。該種方法主要指在圓筒形的罩子內部對水力沖挖的水泥與吸泥泵進行安裝,并通過水槍射水,促使河道內部存在的淤泥轉變為泥漿。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應對泥漿泵進行利用,吸出淤泥形成的泥漿,并通過管道將泥漿運送到岸邊臨時堆場內部。該種方法,采用的機械設備均在船內進行安裝,本身具有良好的靈活性,故而施工人員可選擇在河道任意區域實施施工作業。但其在應用過程中有可能同時吸出河水與淤泥,導致后續泥漿處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該項技術手段與我國推出的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較高的匹配度,其突出強調將提高河道水質作為工作目標,進而實施清淤操作。以該項技術手段為基礎開展河道清淤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對密封式旋轉斗挖泥設備與螺旋式挖泥裝置進行合理運用,以減少河道清淤疏浚施工對附近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通過對該項手段進行分析,可發現其特征如下:①具有較高的挖掘與定位精準性,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對河道底部淤積狀況進行充分把握,防止超挖或漏挖等;②能夠有效減少施工作業對河道底部原生土產生的影響;③能夠明顯降低水體出現二次污染的可能性;④該項技術手段涉及的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相對較弱,不會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見,該項技術手段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因此在實際施工中應對其進行合理運用。
為提高研究效果,本文列舉實際案例,對河道清淤疏浚施工重點展開研究。針對本文列舉的河道清淤工程而言,其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的工藝如下:①對區域內現有的防洪泵站與閘站進行充分結合,依照具體狀況對清淤河道實施分段,科學控制土筑圍堰的數量;②貫徹因地制宜原則,依靠附近企業進行接設臨點,以滿足后續抽水與沖淤需求,實現有效控制發電機額外費用;③對河道附近的閑置地塊進行利用,以此設置泥漿池,實現就近排放污泥,降低淤泥外運成本;④在完成清淤操作后,通過水下挖機對河底采取二次清理措施,并對土方進行就近堆放,以此控制外運費用;⑤委托第三方測量隊,要求其對施工作業實施全過程測量;⑥在清理工作結束后,應在河道兩側的5 米護坡區域開展綠化種植工作,避免附近群眾出現墾荒種菜現象。通過實踐可以發現,該河道清淤工程成功取得以下成效:①該工程項目在土方處理、河道分段及臨點接設等方面均已貫徹因地制宜原則,并成功縮減成本費用;②通過對倒塌駁岸進行修復與對隱患駁岸進行加固,以防止后期二次修復,進而實現對投資成本進行控制;③該工程通過對沿河雨水排放口進行同步排查,梳理附近企業的雨污分流成果,成功達到防止污水再次入河的目的;④該工程選擇依照相關要求對岸坡環境采取同步整治措施,以避免墾荒現象發生;⑤該工程成功建設附近企業及村(社區)聯動機制,并以此實現河道監督與管理的全民參與。
綜上所述,有必要圍繞河道清淤疏浚施工展開深入研究,充分了解環保清淤技術、水下清淤技術及排干清淤技術的核心內容,并做好施工前準備工作,以提高施工項目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實現有效清除河道存在的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