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亮
(張掖市黑河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張掖 734000)
在環境治理中,河道管理屬于一項重要工作,但是,在實施綠化養護管理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綠化養護管理問題不斷。這就需要相關養護管理人員加強對河道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研究,分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加大對河道綠化養護管理,提高綠化養護技術,才是當下需要分析的問題。
在我國環境治理中,河道綠化屬于環境保護中的一項重要環保工作。首先,通過對河道周圍進行植草種樹的方式來保護河道,讓植被根系牢固地扎在土壤中,使得表層的土壤不被大量雨水沖刷而流失,還能吸收水分。其次,增加河道堤防的堅固性,加強對河道進行綠化養護可以減少流水對河道兩岸堤防的沖刷,繼而減少河道變形的情況,再加上,河道綠化防護帶具有自然防護功能,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后期河道的維修和養護成本;最后,河道綠化養護最直接作用就是美化周圍的環境。通過對河道兩岸進行植樹造林,構建防護林,既能美化生態環境,也能為城市增添綠色,還能為人類帶來清新的空氣。
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影響河道綠化養護管理的因素還是很多的,我國整體國力、經濟發展情況、生態環境破壞程度以及人們生活條件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河道綠化養護管理的因素。其實,最主要還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比如肆意砍伐樹木,不注重植被種植、森林資源的貧乏等,從而影響其保護與建設發展。
當前,我國人均森林面積非常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森林占有面積只占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積占有量的百分之二十一,與西方國家有著較大差距。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很少,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我國的東北部地區,而其他地區的森林資源分布較少,森林資源的分布存在不均勻的情況。在這種條件下,也會直接影響我國的河道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由于森林少,就極易造成水土的流失,相關政府部門要采取相關環保措施。
雖然,我國在努力保持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平衡、堅持治理環境污染問題,而且也相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與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在環境質量方面還需要不斷加強,尤其是在河道綠化養護的管理工作。
很多地區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保護工作還不夠重視。受到傳統的發展模式影響,人們總是重經濟發展,輕河道綠化養護工作,且這種現象尤為普遍。雖然,我國提倡經濟和生態環境同步發展,可是,在實施的河道綠化養護工作中,很多政府部門為了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對河道進行綠化養護,不重視植被的種植,不考慮生態環境,使得綠化面積變得越來越少,在無法發揮出河道綠化養護作用的同時,導致生態環境發生急劇惡化。
由于我國過去只注重經濟發展,進而導致環境被大量污染,再加上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存在一定的缺失,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治理工作,導致當地村級領導在治理河道污染和綠化工作中,無法可依,生態保護措施無力,在河道的綠化方面的投入也相對較少,更是缺乏了執行的力度。同時,相關的政府部門和政策并沒有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不重視對河道的治理和綠化養護方面的工作。由于政府對環保工作的不重視,使得普通群眾也沒有形成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社會上也難以形成共同參與河道綠化工作的良好格局,進而影響了我國河道綠化養護工作。
在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中,除了政府部門大力開展環境治理工作外,相關環保局也要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在信息時代下,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導向和輿論監督作用,通過電視、微信公眾號等多方資源向公眾宣傳河道綠化養護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借此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加強配合做好河道綠化養護管理工作,從我做起,人人有責,支持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繼而提高河道的水環境質量。相關環保局負責人要定期在公眾平臺上發布水質信息,加強對河道的綠化養護工作的管理力度,并讓群眾參與其中,組織市民群眾將魚苗放生到河道里,保護水生態環境。同時,政府要發揮引導和監督的職能作用,建立以群眾為首的河道監督隊伍,并積極向群眾普及河道綠化養護管理的相關專業知識,讓群眾參與河道綠化管理。在公眾平臺上搭建輿論監督舉報受理平臺,引導群眾對一些河道綠化養護工作中的不法行為進行檢舉,并深度曝光群眾反映強烈的“臟、亂、差”河道,并跟蹤后期的整治結果,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河道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
在城市河道綠化養護管理中,政府部門要重視構建生態河道,這樣有利于促進城市化的發展,保護周圍生態環境不被破壞。首先,相關環境管理部門人員要對當地的河道周圍區域的環境系統進行專業分析,構建生態環保設施,然后對河道的景觀和綠化進行設計和建造,進而使得河道周圍的綠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另外,加強建設河道濕地與水體改造工程,從而有效保護水體環境,減少因為水質被污染的情況,給附近的農田灌溉用水帶來了安全,努力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而有助于推動我國朝著可持續發展目標前進。努力構建生態河道,既能保障河道經濟效益,又能保障河道周圍的環境,促進該地區健康長久的發展。
在河道綠化養護管理中,要想不斷發揮河道的綠化環保作用,相關政府部門就要不斷提高綠化養護技術水平,當地政府要加大在河道綠化養護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比如在擴大河道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尤其是構建生態河道的各種綠化景觀和設計和建造方面的資金支持。環保部門要加大對河道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的重視,加大對資金投資的比例,要求當地財政部門在預算的開支中將河道綠化養護施工的投資納入其中,并結合實際情況優先進行撥款安排。當地政府部門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綠化養護方法,拓寬生態保護的渠道,加強與國際之間的合作,交流在環境治理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提高我國河道綠化養護水平,促進我國的經濟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
在河道綠化養護管理中,加強進行植草護坡,尤其是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更加適合。利用植被根系和坡面土壤的結合,來改善土壤結構,繼而減少土壤的流失以及岸坡污染。在選擇護坡植物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經濟性、固土性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科學選擇河道綠化養護植物的物種。一是適合本土特點,植被物種的選擇要結合本土特點,檔期的土質、氣候、水文等因素,構建穩定的層次結構;二是要注重經濟性,在選擇植被時,要以節約土地資源為前提,選擇經濟型植被物種;三是固土性。比如像是沙性河道的土質,很容易出坍塌,所以針對這種土質要盡量選擇那種根系比較發達的騰本植物,這樣可以對穩固土壤結構,穩定邊坡,防止水土流失,也不會對周邊農田、河道船只造成安全問題;四是無害性,對河道周圍進行植草護坡要確保所栽種的植物不能對影響周圍土壤結構和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同時,要避免選擇擴張性過強的物種,避免因為種植某一種植物后,導致其他多種植物物種的滅亡,如果種植數量多的話,還會耗費人力、物力和資金,比如一支黃花就很容易擴散蔓延,要盡量避免這種擴張性泛濫情況的發生。
在有些地區的河道綠化治理工作中,會遇到村溝宅河,這些河道存在臟亂差的現象,即便有些已經整理好的河道依然無法阻礙有些村民的不良行為對河道整治工作的破壞。因此,加強河道監管非常重要。
加強河道監管,首先,有關部門還應該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不斷增強村級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河道綠化管理工作能落實到實處。在巡河的過程中要切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發揮村級管理人員在巡河治水中的管理作用。遵循保護河道生態系統準則,發揮河道水體功能。同時,政府部門要嚴格對河道管理進行執法整治。一是對開發地塊的水系調整項目,并做到“事前調控、事中監督、事后管理”。定期開展聯合對河道綠化養護工作進行檢查,對不按照相關要求施工的、損壞的水面積和填堵的河道面積不符合批復要求的,及時制止并督促整改,對違法現象依法予以查處;二是,對沿河違建行為進行管制,積極組織村管理、城管、河道養護工作人員等部門聯合參與管制工作,加強解決拆違困難、拆違不徹底等難題;三是,對偷排泥漿、污水、渣土等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管制。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不斷深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更加趨于將環境治理與經濟共同發展。雖然,河道綠化養護工作中,隨著綠化面積的不斷增加,也要確保不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說,在發展生態環境的同時,更要考慮經濟的發展。相關部門在發展經濟社會的同時,要把河道綠化養護工作也要重視起來,兩者互相共同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西部大開發、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趨勢下,要加強對河道進行綠化養護,同時兼顧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此,相關發展部門應該充分的將兩者之間的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調控,并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為河道綠化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做好管理、監督的作用。不僅如此,在我國積極開展河道綠化養護工作時,還不能忽視了與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生態保護工作。在進行河道綠化養護管理時,要重視對周圍生態的保護,并建立生態環境體系,從而使得我國的環境不斷得到改善,繼而使得河道綠化養護工作得到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基礎。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在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一定要以生態建設與河道綠化養護共同發展為前提。積極推動環境保護的發展,以商業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以經濟增長推動河道綠化養護工作的落實,從而增加河道綠化養護的植被面積,促進種植品種的結構配置的進一步調整。在不違背生態環保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不斷增長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經濟環保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河道綠化養護必須要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為前提。通過制草護坡、構建河道生態系統,逐步對河道水生態環境進行綠化和養護,使得河道環境中的生物變得多樣化,恢復河道生態。同時,在經濟環境和諧發展的前提下,要將河道綠化養護管理工作與經濟保持共同發展,合理分配我國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從而促進以經濟增長帶動河道綠化養護。此外,在河道環境綠化中,河道具有“滲、凈、排、滯”等多方面功能,有利于河道對雨水進行調蓄、滯納和凈化,助力海綿城市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