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明增
我們黨因人民而生、為人民而興,與人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共產黨人為民初心的生動寫照。8 月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市皇姑區三臺子街道牡丹社區考察基層黨建工作時強調指出:“要讓老百姓體會到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共產黨人堅持黨的性質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現實意義。
毛澤東同志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是為人民服務”,“我是站在人民之中,不是站在人民之上”,共產黨人“靠老百姓就有出路”。這些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精辟闡釋,揭示了“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彰顯了共產黨人永遠同人民心連心、共命運的自覺性。我們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際,一出生就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奮斗者。一百多年來,正是“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人民才能擺脫“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的悲慘境地,才能從“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積貧積弱、任人宰割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我們黨百年來的奮斗實踐說明,“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讓人民群眾奔著更好的日子去”。1965 年11 月,毛澤東在安徽考察時得知當地農民每人每年只有20 元購買柴米油鹽,憂心忡忡地說:“20 元太少了,除糧食外,每人有50元、60 元就好了,將來要搞到100 元。”如此樸實無華的叮囑與希冀,標注了“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忠誠之心、仁愛之心、責任之心和擔當之心。
“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詮釋了共產黨人“為了誰、依靠誰”的人民立場。所謂“人民立場”,就是從人民的站位、人民的視野、人民的訴求、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喜怒哀樂看問題、干事業、謀發展。堅持人民立場,就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這是“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一次次深入貧困地區調研指導,一次次聚焦百姓冷暖;一聲聲噓寒問暖,一遍遍傳遞民生牽掛……人民面對人民領袖的真摯關懷,情不自禁發出了“你呀,干得不錯嘞”的肺腑禮贊。這是人心向背的強大力量,更是人民對“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深切感懷。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代表著黨的形象作風,更是“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踐行者與呵護者。黃大發面對村民世世代代的“吃水難”,立下了錚錚誓言:“我們共產黨人不去干這事,還有什么臉面去面對他們,不管有多難,就是要拿命去換!”一句“拿命去換”,喊出了“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原則、立場和態度、襟懷。
“只要我們同全體中國人民更好地團結起來,中國的事情就好辦了。”這是“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的真諦,更是黨永遠得到人民擁戴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