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麗
(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腎內科,江西 上饒 334100)
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種由不同因素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發生不可逆變化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健康。該病多表現為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等癥狀[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危害生命健康,在其治療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尤為重要。目前,血液透析在我國廣泛應用于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命[2-4],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此方法需要長期治療才能有效預防病情發展,而且對于中、大分子的清除能力較差,患者預后不良,因此存在應用的局限性[5]。既往研究發現[6],血液透析還會誘發微炎癥狀態,并伴隨一系列并發癥。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手段也不斷被完善,有研究指出,在血液透析的基礎上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可產生良好的協同和疊加效應[7]。本研究通過觀察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旨在為慢性腎衰竭患者的治療提供臨床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竭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 例。試驗組男36 例,女14例;年齡40~60 歲,平均年齡(54.03±5.77)歲;糖尿病腎病21 例,痛風腎病4 例,高血壓腎病5 例,慢性腎炎13 例,梗阻性腎病7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2例;年齡40~60 歲,平均年齡(51.24±7.95)歲;糖尿病腎病17 例,痛風腎病7 例,高血壓腎病5 例,慢性腎炎20 例,梗阻性腎病1 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腎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檢查符合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表現[8];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對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有血液透析可耐受;④預計生存時間超過6 個月。
1.2.2 排除標準 ①血壓、血糖及其他生物指標不穩定的患者;②伴有器質性病變的慢性腎衰竭患者;③治療過程中配合度不高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僅用血液透析治療。使用4008s 型透析機治療(德國費森尤斯公司),透析液為碳酸氫鈉,膜面積為1.8 m2,超濾系數為55 ml/(mmHg·h),透析時間為3 次/周,4 h/次,療程為3 個月。
1.3.2 試驗組 在血液透析的基礎上聯合血液灌流治療。使用HA130 型一次性樹脂灌流器(建帆生物公司),與透析機串聯,使得灌流與透析同步進行,吸附柱肝素化后將灌流器連接至透析器前,維持肝素劑量3~6 mg/h,血流量150~200 ml/min,2 h 后停止灌流,再進行2 h 的血液透析治療,3 次/周,療程為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血清炎性因子 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 個時間點取患者空腹狀態下的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按照說明書測定白介素-1(IL-1)、白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C 反應蛋白(CRP)等炎性因子。
1.4.2 免疫功能 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靜置分離血清,分別檢測血清CD4+、CD8+,并計算CD4+/CD8+,評價患者免疫功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行χ2檢驗,且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白介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 及IL-8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IL-6 及IL-8 水平均較前有所下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白介素水平比較(,ng/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白介素水平比較(,ng/L)
2.2 兩組治療前后其他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RP、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種炎性因子的水平均有所下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其他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其他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 患者CD4+,CD4+/CD8+在治療后均有所提升,且治療后試驗組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
慢性腎衰竭患者多表現為腎臟萎縮及腎實質性損害,最終引起排泄功能障礙,導致大量代謝廢物及毒素聚集,從而引起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等現象,進一步損傷其他器官功能[9]。由于血清炎癥因子的波動,慢性腎衰竭患者易發生慢性炎癥,導致免疫力下降。透析會影響某些器官的功能,器質性病變也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癥[10,11]。目前,慢性腎衰竭的臨床治療以血液透析為主,而傳統的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清楚小分子毒素,無法徹底清楚各類大分子毒素,同時還會引發皮膚瘙癢、高血壓及神經功能紊亂等其他并發癥,效果并不理想[12,13]。血液灌流是指將患者血液在體外進行循環,通過使用有特異性配體的吸附劑,可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多種有害物質,進而達到凈化血液的作用[14]。
研究指出,在慢性腎衰竭發展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細胞因子參與,其中白介素是最常見的炎癥因子,可誘發炎癥反應,是評估感染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標[15,16]。TNF-α 及CRP 也是評價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標,TNF-α 是可以誘發炎癥反應的多態細胞因子,有促進IL-6 釋放的作用,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參與細菌感染的過程。CRP 是一種應急反應蛋白,其值越高說明感染越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指標水平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由于血液灌流器對炎性因子有吸附作用,進而可以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慢性腎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加重病情的一項主要因素,CD4+、CD8+是評價機體免疫功能強弱的主要因子,前者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后者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在正常機體中,二者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范圍[17,18]。研究顯示[19],在血液透析的基礎上聯合血液灌流可實現優勢互補,達到全面凈化血液的目的,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CD4+,CD4+/CD8+在治療后均有所提升,且治療后試驗組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力已達到改善身體狀況的效果。
綜上所述,相比單純使用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