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平,賴媛媛
(1.興國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西 興國 342400;2.興國縣中醫院眼科,江西 興國 342400)
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兒科常見的疾病,由一段腸管套入另一段腸管內引起[1]。腸套疊若治療不及時,可影響腸管血運,損傷腸道功能,嚴重者可引起腸道壞死,影響小兒生長發育[2]。灌腸整復是腸套疊常用的非手術療法,常用的灌腸方式有溫水、鋇及空氣三種,其灌腸效果均得到了臨床的肯定[3]。但臨床實踐發現[4],部分患兒經溫水或鋇灌腸后,可能出現結腸穿孔情況。空氣灌腸主要借助空氣壓力,促使套疊的腸管恢復正常,具有操作簡便、安全、高效等優點[5]。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灌腸整復術治療小兒腸套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3 月-2020 年7 月興國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 例腸套疊患兒,按照住院號尾數的單雙數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10 個月,平均年齡(8.11±3.03)個月;病程2~24 h,平均病程(18.98±3.28)h;體重4~12 kg,平均體重(8.95±0.74)kg。試驗組男22 例,女8 例;年齡5~10 個月,平均年齡(8.18±2.88)個月;病程2~30 h,平均病程(19.42±3.11)h;體重5~14 kg,平均體重(8.63±0.79)kg。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查體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腸套疊[6];②年齡<2 歲。排除標準:①合并腸道惡性腫瘤者;②合并腸道嚴重感染者;③合并手術禁忌證;④合并消化道畸形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實施鋇灌腸整復術:儀器為氣鋇灌腸儀CAC200 型(鄭州科瑞醫療器械貿易有限公司)。患兒取仰臥位,連接管、肛門消毒后涂抹潤滑油,緩慢插入肛門5 cm。然后,使用50 ml 注射器經連接管口推注30 ml 氣體,固定末端球囊。氣鋇灌腸儀上進鋇管連接醫用硫酸鋇瓶,設置灌腸壓力8~10 kPa,緩慢灌腸。灌腸期間監測儀器上壓力表,掌握腸內實際壓力。X 線直視下觀察套頭情況,持續灌腸至套頭靠近近端腸管甚至消失。復位成功后,打開排泄管,排出腸內容物。注射器經肛門管倒吸球囊內氣體,取出肛門管。
1.3.2 試驗組 實施空氣灌腸整復術:儀器為空氣灌腸儀DGY-2A 型(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術前B 超攝片,確定腸套疊情況,明確有無腸穿孔、腸息肉、腸粘連等合并癥。患兒取膀胱截石位,肛門及手術器械常規消毒后,涂抹潤滑油,經肝門置入Foley管,深度4~5 cm。經導管充入20 ml 空氣,向外牽拉導管,使肛門密閉。導管另一側連接空氣灌腸儀,灌腸壓力由6~13 kPa 逐漸增加,灌腸期間B 超間斷透視,明確套頭位置。持續灌腸使套頭向腸管近端移動,至套頭消失。若灌腸壓力在13 kPa 時,套頭仍無明顯移動,可結扎Foley 管,分離導管與空氣灌腸儀,間隔30 min,再次連接導管與空氣灌腸儀,灌腸壓力增加至15 kPa,使復位成功。若經3 次灌腸仍無法復位,則行手術治療。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炎性指標、胃腸激素、康復指標、復位及預后情況。
1.4.1 炎性指標 于術前、術后24 h,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分離血漿,-4 ℃冷藏待測。應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儀Agilent 1200 型,并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1(IL-1)。試劑盒由杭州俊升科學器材有限公司提供,根據說明書進行操作。
1.4.2 胃腸激素 于術前、術后24 h,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檢測胃泌素(GAS)、胃動素(MTL)濃度。
1.4.3 康復指標 包括復位時間、灌腸壓力、便血改善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2 h 疼痛情況(采用簡易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7]進行評估,分值0~1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兒疼痛感劇烈)。
1.4.4 復位及預后情況 腸套疊癥狀消失,B 超檢查無套疊影響,回腸內氣體運行暢通,腸道恢復正常解剖結構視為復位成功。另記錄24 h 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腸粘連、切口感染、腸穿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術后24 h,兩組TNF-α、hs-CRP、IL-1 水平低于術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表1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2.2 兩組胃腸激素指標比較 術后24 h,兩組GAS、MTL 水平低于術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激素指標比較(,pg/ml)

表2 兩組胃腸激素指標比較(,pg/ml)
2.3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試驗組復位時間、便血改善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灌腸壓力、術后2 h 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2.4 兩組復位及預后情況比較 試驗組復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24 h 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復位及預后情況比較[n(%)]
小兒腸套疊以原發性腸套疊居多,且多數發病后無明顯病理變化,且因小兒腸道蠕動功能較弱,飲食刺激可引起腸痙攣,從而發生腸套疊[8]。TNF-α 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生成,高濃度TNF-α 可促進正常組織細胞凋亡,加重局部炎癥反應[9]。hs-CRP 是由肝臟細胞合成的蛋白質,當機體發生急性炎癥時,hs-CRP 含量升高[10]。IL-1 是常見的促炎因子,局部低濃度IL-1 參與維持機體免疫調節[11]。本研究中試驗組TNF-α、hs-CRP、IL-1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空氣灌腸整復術可減輕患兒腸道炎性狀態。分析原因,醫用硫酸鋇具有一定刺激性,持續使用可對腹膜產生化學系刺激,易損傷腸道黏膜,加重腸道炎癥反應[12]。而使用空氣行灌腸整復治療,安全簡單又高效,灌腸期間通過B 超監測腸內壓力,實施間隙性灌腸,可減少對腹膜刺激,在糾正腸梗阻癥狀的基礎上,逐漸恢復腸道正常功能,而不會額外增加腸道刺激[13,14]。胃腸激素是引起腸套疊發生的重要原因。在病理狀態下,GAS、MTL 大量釋放進腸道血液中,誘導腸道收縮,改善腸道的節段性運動方式[15]。本研究中試驗組GAS、MTL 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空氣灌腸整復術可調節腸道激素水平。分析原因可能為,適當壓力下的空氣緩慢進入腸管,通過持續性推力作用于腸管,可盡快疏通腸管,使套疊的腸管恢復正常解剖結構,進而為腸道激素恢復平衡創造條件[16]。此外,本研究中試驗組復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24 h 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在B 超引導下,醫生可通過縱橫切面跟蹤監測腸套疊的復位情況,及時調整空氣灌腸壓力,在提高復位成功率的同時,避免因空氣壓力過高損傷腸黏膜有關。
綜上所述,小兒腸套疊應用空氣灌腸整復術治療具有復位時間短、灌腸壓力小、復位成功率高、并發癥發生率低、胃腸道激素影響小等優點,遠期預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