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玲,張傳彬,鐘 鳴
(上猶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西 上猶 341200)
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具有發病急、出血快、出血量大以及致死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止血方法較多,無統一應用標準[2]。不同止血方法療效存在差異,尤其是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噴灑藥物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一定效果[3],但噴灑藥物選擇上存在較大爭議[4]。本研究結合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我院診治的72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去甲腎上腺素與凝血酶凍干粉內鏡下噴灑止血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上猶縣人民醫院診治的72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24~67 歲,平均年齡(43.29±8.09)歲。觀察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22~68 歲,平均年齡(43.2976±7.18)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臨床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5];②均經內鏡檢查確診[6]。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心、腦血管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②消化性潰瘍穿孔、腸梗阻與急性腸炎[7];③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者;④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兩組均禁食8 h,采用OLYMPUS GIF-1T130電子胃鏡輔助檢查治療,給藥前見全部積血抽吸干凈,并用生理鹽水進行灌洗。兩組術后均給予禁食、禁飲、補液等支持治療。
1.3.1 對照組 于內鏡下噴灑,將去甲腎上腺素(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61021666,規格:1 ml∶2 mg)4 ml 加入50 ml 生理鹽水中,置入注射器內,經活檢孔對準出血部位加壓噴灑10 ml,連續噴灑3 次,無活動性出血后停止使用,然后拔除內鏡,如果仍存在出血可重復用藥1 次。
1.3.2 觀察組 于內鏡下噴灑,將凝血酶凍干粉(湖南一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100,規格:2000 單位)2000 單位加入20 ml 生理鹽水中噴灑,給藥方法同對照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療效、止血時間、潛血轉陰時間、72 h 再出血率、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bg)]以及不良反應(腹痛、腹脹、腹瀉、血壓不穩)發生情況。臨床療效[8,9]:顯效為給藥48 h 內出血停止;有效為給藥72 h 內病灶停止出血,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嘔血量顯著減少;無效為以上指標均未達到,甚至有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止血、潛血轉陰時間比較 觀察組止血時間、潛血轉陰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止血、潛血轉陰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止血、潛血轉陰時間比較()
2.3 兩組再出血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72 h 再出血率為5.56%(2/36),低于對照組的19.44%(7/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98,P=0.032)。
2.4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PT、APTT短于治療前,Fbg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PT、APTT短于對照組,Fbg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相關研究顯示[10],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與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患者的年齡以及心腎功能存在顯著的相關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大多數伴有嘔血、腹痛、黑便的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1]。內鏡是消化道檢查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明確出血部位、確定病因,并且可在直視的環境下實現局部噴灑藥物,對臨床有效治療具有重要的價值[12,13]。去甲腎上腺素是強烈的α 受體激動藥,并且對β 受體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刺激毛細血管相應受體,促進血管收縮、血小板凝聚,進而實現局部止血效果[14]。凝血酶屬于血液凝血級聯反應中的重要效應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促凝作用[15]。但關于以上兩種藥物內鏡下噴灑止血效果方面的研究較少,且已有研究存在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凝血酶凍干粉止血效果優于去甲腎上腺素,該結論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相似[16,17],因凝血酶可直接作用血漿纖維蛋白原,快速形成纖維蛋白,使局部病灶表面形成穩定的凝血塊,進一步提高止血效果[18]。同時研究指出,觀察組止血時間、潛血轉陰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凝血酶凍干粉止血快速,可縮短止血和凝血轉陰時間,一定程度減少出血量。觀察組72 h 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凝血酶凍干粉止血可降低72 h 再出血發生率,具有相對持久的止血效果,考慮原因為該藥物在內鏡局部給藥,不僅可確保有效的藥物濃度,而且可提高給藥精確度,同時藥物可快速形成局部保護膜,有效預防出血[19]。治療后,觀察組PT、APTT 均短于對照組,Fbg 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凝血酶凍干粉可改善凝血功能,使血液從低凝狀態向正常狀態轉變,從而有效促進止血效果。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認為去甲腎上腺素具有再出血的風險,可造成血藥不穩等不良反應,以致其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而凝血酶凍干粉具有不良反應少,治療安全性理想的優勢。
綜上所述,凝血酶凍干粉內鏡下噴灑止血效果確切,可縮短止血時間、凝血轉陰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凝血功能恢復,預防再出血,具有良好的應用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