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鞏聰聰/通訊員 王為
2009 年6 月18 日,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重工”)在濟南揭牌成立。
揭牌儀式上,山東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堅定而有力地說:“山東重工肩負著山東機械裝備制造業振興的歷史使命,肩負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一定不負眾望,努力開創山東重工發展新局面,為我國汽車、裝備制造業和山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成立10 多年來,山東重工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7.6%,2021 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 億元,用真金白銀的經營數據兌現著當初的承諾。10 多年來,山東重工聚焦主業、創新驅動、全球布局,勇擔國企重任,勇攀科技高峰,勇拓海外市場,用亮麗的成績單詮釋著高質量發展。
2018 年3 月8 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在聽取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重工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匯報后作出重要指示:“濰柴10 年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沉甸甸的!”
濰柴集團是山東重工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縮影。總書記的褒獎,是全體山東重工人至高無上的榮譽。
榮譽背后,是山東重工對心無旁騖攻主業的持續堅守。10 多年來,山東重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為己任,立足山東,心無旁騖,不斷做強做大。
目前,山東重工主營業務涵蓋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工程機械、智能物流、海洋交通裝備等六大板塊,重型發動機、重型商用車銷量全球第一。旗下濰柴動力、中國重汽、陜汽重卡、山推股份、雷沃重工、中通客車、亞星客車、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盛瑞傳動、火炬火花塞等均為國內知名企業。
董事長的話
山東重工肩負著山東機械裝備制造業振興的歷史使命,肩負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一定不負眾望,努力開創山東重工發展新局面,為我國汽車、裝備制造業和山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山東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 譚旭光
重組整合為山東重工聚焦主業做強做大奠定了基礎。2018 年,在省委、省政府主導下,以山東重工為主體整合全省裝備制造資源,相繼重組山東省交通工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汽”)。
改革重組開啟了中國重汽的二次創業。重組后的中國重汽聚焦主業,堅決砍掉非主業資本項目,與濰柴集團等形成緊密協同。2019 ~2021 年,中國重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562 億元,利潤總額219 億元,銷售整車116 萬輛,重卡市場占有率從16.5%提升到23.3%,行業排名由第三躍居第一。
山東重工的重組整合,真正實現了1+1 >2 的良好效果,完全達到預期目標。9 月6 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2022 中國企業500 強”榜單,山東重工旗下濰柴集團位居第86 位,中國重汽位居第158 位。

業績持續增長圖表
2020 年9 月16 日,濰柴集團率先向全球推出本體熱效率超過50%的商業化柴油機,樹立了全球柴油機熱效率的新標桿;今年1 月8 日,濰柴集團繼續推出本體熱效率51.09%的商業化柴油機,再次刷新全球紀錄,標志著我國內燃機行業真正邁向世界一流。
值得關注的是,內燃機熱效率并非濰柴集團科技成果的單一維度,濰柴集團也并非山東重工科技走在前的個別現象。成立10 多年來,山東重工科技成果呈現多點開花、協同創新態勢。
2018 年,濰柴集團“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 年,中國重汽推出全新一代高端“黃河”重卡,風阻系數0.37,在全球量產重卡中最低;2021 年,中國重汽黃河品牌氫燃料電池雪蠟車服務北京冬奧會,這是中國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雪蠟車,創造了“中國首創、世界一流、完全國產”的新高度,填補了國內雪蠟車空白;近年來,濰柴雷沃成功研發國內首臺大馬力CVT 智能拖拉機,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我國農機行業長期以來的最大痛點;今年6 月,中國重汽、濰柴動力聯合發布全國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
科技成果的不斷涌現,助力山東重工實現了從行業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飛躍。成立10 多年來,山東重工獲得授權專利超過14000 件,其中發明專利2700余件;近5 年主持或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85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68項。
“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工匠創新+基礎研究創新”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是山東重工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機制基礎。目前,山東重工擁有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商用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型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美國 EPA 認證的發動機試驗室等科研平臺或機構,在美國、德國、日本設立了前沿技術創新中心,搭建起全球協同研發平臺。
舍得投入是山東重工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2021 年,山東重工研發投入達到122 億元,同比增長25.04%,研發占比3.63%。近10 年來,山東重工累計研發投入約500 億元,發動機業務近10 年累計投入超過200 億元,近3 年濰柴動力研發投入分別為21.4 億元、21.8 億元、25.14 億元,研發費占比分別為4.8%、4.2%、5.1%。
2009 年成立之初,山東重工的國際業務僅限于一般出口貿易,無一家海外實體企業。而今,山東重工不僅僅是山東的、中國的山東重工,而是已成為工業裝備行業的跨國集團。

山東重工新科技成果展
山東重工試水海外市場始于2009 年底,通過并購法國百年企業博杜安發動機公司,實現從陸地動力向海上動力的戰略轉型。
此后10 余年時間,山東重工在國際化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戰略重組全球頂級豪華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團(以下簡稱“法拉帝”),推動我國海洋交通裝備邁向高端;戰略重組德國林德液壓公司,實現由商用車動力總成向工程機械液壓動力總成的轉型;戰略重組全球第二大工業叉車提供商德國凱傲集團,深度布局液壓領域;并購美國德馬泰克,成為智慧物流全球領導者之一;戰略重組天然氣發動機公司美國PSI,成功進入北美市場;戰略投資英國錫里斯動力公司,掌控全球領先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戰略投資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掌控全球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戰略重組德國歐德思公司,掌控新能源動力總成電機控制系統核心技術;戰略重組奧地利威迪斯公司,掌控農業裝備CVT 動力總成核心技術;戰略投資瑞士飛速集團,掌控燃料電池空壓機核心技術。
凱傲集團于2013年7月1日在法蘭克福成功上市,投資回報率達到90%以上;法拉帝于今年3 月31 日在香港上市,成為近10 年來唯一在港股上市的意大利企業,也是游艇行業香港上市第一股。
此外,山東重工聚焦“一帶一路”,在印度、泰國、緬甸、埃塞俄比亞、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
山東重工所有的海外并購絕不是為了追求規模增長、買賣企業賺錢,而是基于“補短板、調結構、強主業”的戰略原則,聚焦“企業急需、技術高端、國家瓶頸”,進一步拓展和增強主業的競爭力。在這一原則下,經過不懈努力,山東重工所有海外企業均實現了盈利。今年上半年,山東重工海外收入和利潤分別占到總收入和總利潤的36%和24%。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作為跨國指數達到37.6%的企業,山東重工海外并購重組的成功,已然使其成為國際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