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晴

“國企改革看山東”第三期媒體采訪團在山東農擔參加座談會
近年來,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農擔”)堅持圍繞主責主業,不斷深化政銀擔合作,加快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山東農擔累計為全省20.9 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185 億元,較40 億元注冊資本將財政支農資金效應放大了29 倍。發揮“乘數效應”拉動社會投資3000 多億元,為我省增加地方稅收100 多億元。累保規模和在保余額分別占全國的近1/7 和1/5,主要業務指標均穩居全國首位。
8 月29 日,本刊記者跟隨山東省國資委組織的“國企改革看山東”第三期媒體采訪團走進山東農擔,實地探訪山東農擔如何撬動金融“活水”精準澆灌“三農”,“擔”好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山東農擔于2017 年12 月18 日成立,是一家政策性、專注性、獨立性的省屬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自成立以來,山東農擔堅持圍繞主責主業,不斷深化政銀擔合作,加快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增信、分險、賦能作用,撬動金融“活水”精準澆灌“三農”,為穩固農業基本盤,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出明確要求,再次強調要發揮好農業信貸擔保作用。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7 年對農業信貸擔保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由此可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山東農擔堅守政策性定位,全力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山東農擔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安民告訴記者,農擔公司切實加強“農政銀擔”多方合作,不斷探索多種金融工具協同支農機制,目前已和省內200 多家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山東農擔扶持了全省20.9 萬戶農業經營主體,全省15 個市累計擔保額均超過30 億元,保額過億元的縣區達到116 個,過10 億元的縣區有10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的易得性大大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山東農擔采取多種措施,切實降低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第一時間提出擔保費減半收取等舉措,糧食種植和其他行業擔保費率分別降至0.5%和0.75%,目前仍是全國擔保費較低的省份之一。積極開展“財政+金融”雙驅動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政銀擔協作讓利于民,農戶在享受財政貼息貼費后,實際融資成本僅約2.69%,累計為全省21 萬戶農業經營主體節省資金100 多億元,戶均減負5萬多元。

壽光市洛城街道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大棚
山東農擔研發了擔保業務管理系統,具備自動驗證、電子簽章、電子合同、掃碼繳費、業財一體化、電子發票等功能,讓業務流程從最初的線下手工作業、人工審查,到全流程一網通辦、“人機同行”審查審批,再到全線秒批秒貸零人工干預。目前,50 萬元以下項目當天即可審批完成,100 萬元以下產業集群、產業鏈項目2-3 天,100 萬元以上縮短至5-7 天,確保資金及時到位、不誤農時。
此外,山東農擔還在全國首創“客戶直通”業務模式,打造24 小時不打烊的客戶直通平臺,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手機掃碼就能實現足不出戶“網上購物式”貸款,實現對客戶需求的主動觸達、快速響應和高效轉化,大大提升了客戶的獲得感及滿意度。
截至目前,山東農擔已累計為全省“三農”領域提供擔保貸款1185 億元,扶持了全省20.9 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是全國首家累計擔保突破千億元大關的省級農擔公司,累保金額占全國的近1/7;今年新增328億元、在保610 億元,均占全國的1/5;新增、在保、累保金額均居全國首位,連續兩年在全國33 家省級農擔公司風險管理評估評價中位居第1 名。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和保障。山東農擔通過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與省委組織部、省農行共同推出“強村貸”系列產品,降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貸款門檻,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現支部有作為、集體增收益、農民得實惠。目前,已發放擔保貸款15.8 億元,支持了1981 家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
8 月29 日下午,媒體采訪團走進壽光市洛城街道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淄博市高青縣唐坊鎮仉家村黑牛養殖合作社,實地探訪山東農擔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的成果。
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是普普通通的農業村,當地無特色產業、無旅游景點,而且地處壽光與濰坊寒亭區交接處,也無大型工業企業,產業基礎薄弱。東斟灌村黨委書記李新生在考察五彩椒行業后,由村委牽頭,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該產業。2008 年成立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把全村的種植戶聯合了起來。
2020 年初新冠疫情期間,合作社種植經營面臨挑戰。為保障社員們種植經營,合作社通過山東農擔“強村貸”產品獲取了300 萬元貸款資金。同時,山東農擔撬動多方助農力量,與濰坊市總工會、合作銀行多方搭建“濰坊工創貸”服務平臺,讓合作社享受到工會保費補貼政策。有了資金保障,不僅解決了種植銷售的后顧之憂,還進一步刺激了農戶擴大規模的積極性,當年合作社種植規模逆勢上揚,村民新建大棚50 余個。
“我們從壽光農商行申請農擔擔保貸款,主要是因為利息低,給村辦合作社純信用放款。銀行把我們的利率降到了4%多點,比正常貸款便宜一半,重點支持村集體發展。農擔給我們提供省財政貼息,貼3.175%。而且我們村作為濰坊市工會會員單位,還能享受工會提供的免擔保費福利,國家政策是越來越好了。”李新生表示,村里已經連續3 年使用省農擔擔保貸款,村民們都知道這個貸款產品只支持農業,利息很優惠,不需要找保人,都在積極申請。

淄博市高青縣唐坊鎮仉家村黑牛養殖合作社
據了解,銀行為了擴大和山東農擔的合作,積極主動調整責任分擔比例,擴大山東農擔在銀行信貸產品中的占比。由此可見,銀行認可農擔的風控,希望借助山東農擔力量融入農村農業“藍海”。
山東農擔的支持政策是完全匹配農業生產周期,長期支持農業發展的。據李新生介紹,山東農擔資金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合作社用了一年山東農擔擔保貸款之后,又連續用了多年。由于山東農擔提供低成本、純信用、高穩定性的貸款資金,該村集體經濟總量穩步提升,為村委實施各項惠民工程、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堅實后盾。
目前,東斟灌村蔬菜經濟活躍,農戶們爭相建設長達400 米的高溫大棚,村內蔬菜銷售價格明顯高于周邊,帶動效應明顯。年輕種植戶申請魯擔惠農貸熱情高漲,山東農擔已為該村農戶投放擔保貸款20 余筆,金額1100 余萬元。
高青是“中國黑牛城”,是山東省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產業區。高青黑牛個大、肉好、價優,可與日本頂級神戶牛肉相媲美,是國內唯一通過新種質鑒定的高檔肉牛。高青黑牛肉是G20 杭州峰會、上合青島峰會國宴食材,人民大會堂專供牛肉,是高青高檔優質農產品的代表。
據了解,為促進黑牛養殖,淄博市高青縣唐坊鎮讓相鄰村成立聯村黨委,黨委起居中協調,發揮聯系、約束、融合的作用。仉家盒馬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組織養殖戶化零為整、集體入園,迅速整合所轄3 個村的黑牛養殖戶、土地、閑置牛棚等資源,由龍頭企業兜底收購。通過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以土地、資金入股進行黑牛養殖,除去飼料等成本,養一頭牛的利潤大約在5000 元左右。
“為了促進村集體增收,我們村利用自身優勢,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養殖黑牛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問題。養殖場地咱們有,技術有,就是缺資金。合作社去銀行貸款,大部分銀行還不認可,不貸給合作社,咱們農擔了解到情況后,及時協調銀行,為我們解決了兩筆貸款共計246 萬元。有了資金后,合作社購買了飼料、引進了牛,擴大了養殖規模。”高青縣唐坊鎮仉家村黑牛養殖合作社理事長、村支部書記邵明財說。
2021 年,山東農擔給合作社擔保貸款246 萬元,幫助其購買黑牛。目前,合作社養殖的170 余頭黑牛,僅一年時間便為村集體增收約50 萬元。同年,仉家村黨支部領辦的盒馬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順利免費入駐紐瀾地養殖園區進行黑牛養殖,農戶以1 萬元/股的方式入股,按照每股500 元底金+收益的方式分紅,合作社收益的10%上交村集體。同時,合作社流轉土地700 余畝,為黑牛養殖提供飼草,養殖糞便為種植合作社提供有機肥,自給自足的內循環模式為合作社每年節省費用約10 萬元,解放出的勞動力還可外出打工。
迎著高青縣大力發展高青黑牛的東風,養了一輩子奶牛的丙申奶牛有限公司經理、中牧農業總經理田丙申也動起了養殖黑牛的心思。看著身邊的人養殖黑牛都賺了錢,田丙申也決定建設園區養殖黑牛。
田丙申擁有價值數千萬元的500 頭奶牛,價值五六百萬元的奶牛場基礎設施,但是想貸款沒房產抵押,牛是活體,銀行不認可作擔保。“10 年前,我從銀行貸款10 萬元,由于沒有抵押,需要找一名公職人員作擔保。由于我的資產都是牛,手頭就買了一套房產還有房貸,我的規模貸幾十萬元不管用,貸多了就得找保人,擔保幾百萬元,肯定都有顧慮。所以,我最近幾年不再使用貸款,就慢慢積累,但是遇到奶價行情不好,又需要買料、搞基建時是真愁人。遇到農擔后,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有農擔給咱擔保,銀行放款也放心,很順利地就能拿到貸款,不僅利率低,還享受財政補貼。農擔的確為我們解決了資金難題。” 田丙申說。
“去年,我投資1300 萬元建設了17000 平方米的標準牛棚,可繁育養殖黑牛1000—1500 頭,帶動周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入園養殖。采取龍頭企業提供場地、合作社入園,帶動周邊養殖戶和原有養殖戶大力發展高青黑牛養殖,將黑牛作為公司重點發展項目,利用公司原有科技優勢,將黑牛產業做大做強!”田丙申表示,“下一步,一是要做好奶牛養殖,打造自己的富硒牛奶品牌,為市民供應好的富硒牛奶;二是要緊跟政府步伐,抓住政府的黑牛養殖好政策,大力發展高青黑牛。”
截至目前,山東農擔累計為淄博市11826 戶經營主體擔保貸款60.6 億元,其中高青縣累保貸款18 億元,擔保規模位居全市第一,全縣累保養牛農戶1252 戶,擔保貸款5.77 億元,其中黑牛貸款52 戶、金額6900萬元,有效破解了高青黑牛產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一直以來,作為政策性的金融企業,山東農擔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賦能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國企擔當。
張安民告訴記者,在鄉村振興大潮下,面對“農機、農資投入大”“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緩慢”“種糧比較效益低”等諸多問題,山東農擔通過全省農牧產業的精準分析,因地制宜、量體裁衣,不斷創新特色擔保產品,打好產品創新“組合拳”。
圍繞“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山東農擔精準對接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創新推出“農耕貸”“強村貸”“種業產業鏈”等專項擔保產品,累計支持糧食種植戶達2.16 萬戶,提供擔保貸款76.6 億元,覆蓋種植面積540 多萬畝。圍繞“支持經略海洋”,開發“耕海貸”“漁家樂”專項產品,為227 戶海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01 億元,其中針對漁家樂的改造經驗獲評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廣。
圍繞“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農擔聚焦鹽堿地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全力支持黃河流域農民增收致富,累計為沿黃9 市11.5 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655.5 億元,占全省擔保總額的58.9%。圍繞“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振興”,山東農擔深度參與區域“兩山銀行”改革試點,助力糧棉油等農產品生產保供和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累計為區域內1.38萬戶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
同時,山東農擔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累計提供擔保貸款50.96 億元,為糧棉油等農產品生產保供和高效綠色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山東農擔還賦能農業現代化,創新打造了“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構建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數字工具+金融科技+現代農業科技”的農業生態產融平臺,建立了從田間地頭到核心產業園區,再到廚房餐桌的全流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生態模式。目前,大田托管智慧服務平臺已累計注冊村集體542 個,完成近44.58 萬畝規模化土地托管信息收集,量身打造“糧食規模種植貸”,已放款總額達7683.89萬元,總托管面積3.28 萬畝。
目前,山東農擔對全省農業大縣覆蓋率達100%,在保額過億元的縣區達126 個,占全國的12%,農業信貸擔保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工具。
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山東農擔始終將支持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作為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同時牢牢扭住產業振興這個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撬動金融“活水”助力穩固農業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