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晴
近年來,煙臺國資國企錨定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支撐,爬坡過坎、深入突破,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卡脖子”難題,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高質量發展亮點頻出、成果豐碩。
截至7 月末,煙臺市13 戶市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329.8 億元,同比增長21.4%;1-7 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54.3 億元、利潤總額153.7 億元。8 月31 日,“國企改革看山東”媒體采訪團在煙臺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了解到,煙臺市管企業以占全省各市國有企業4%的資產總額實現了全省市級國有企業26%的營業收入和55%的利潤總額。隨后,媒體采訪團深入煙臺交運集團、冰輪集團、東方電子集團、國豐集團以及泰和新材實地走訪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的改革經驗過程及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來,在煙臺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煙臺市國資委和各市管企業以攻堅克難的決心狠抓生產經營,經濟運行呈現“承壓前行、穩中加固”的態勢,為全市高標準打造“山東發展重要增長極”作出了積極貢獻。
煙臺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浩介紹,截至7月末,煙臺市13 戶市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329.8 億元,同比增長21.4%;所有者權益1876.4 億元、國有權益969.1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和22.3%。1-7 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54.3 億元、利潤總額153.7 億元,煙臺市管企業以占全省各市國有企業4%的資產總額,實現了全省市級國有企業26%的營業收入和55%的利潤總額。
在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的同時,煙臺市國資國企在服務社會方面也體現出使命擔當,完成國有資本收益上繳13.2 億元、同比增長91.3%,上繳稅費78.5 億元、同比增長20.1%。同時,完成出口產品銷售收入230.5億元、同比增長50.1%,實現社會貢獻總額284.6 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496 個,為2517 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5948 萬元,有力發揮了國有企業“穩定器”作用。
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的支撐。“萬華蓬萊工業園、東方航天港、生物醫藥產業園、海上世界、芝罘仙境等一批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均按計劃加快推進。”王浩說道。
此外,1-7 月份,煙臺市引進內資項目23 個,到位資金59.8 億元;外資項目6 個,到位外資2.6 億美元;招引博士10 名、海外留學人才25 名、碩士人才202 名、大學生1507 名。3 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完成融資192.4億元,泰和新材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30 億元申請獲得證監會批復,為項目招引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我們要對標一流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在市管企業開展全面對標一流質效提升工程,研究制定培育發展世界一流企業的工作思路目標,加快建立全面覆蓋、分層分類的一流企業創建體系,打造行業領軍企業和細分領域龍頭企業集群。”王浩表示,“到2025 年,將萬華化學集團打造成世界一流企業,將冰輪環境、泰和新材、張裕集團、東方電子集團、密封科技打造成行業領軍企業,將相關權屬企業培育成為細分行業龍頭企業。”
9 月1 日,“國企改革看山東”媒體采訪團走進煙臺冰輪智能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冰輪智能機械公司”)廠區,親眼見證了6 臺3D 打印機構成的特殊風景線。

3D 打印機打印出砂芯后,經一系列程序澆鑄后的產品
眾所周知,3D 打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現在,這項先進的技術在冰輪智能機械公司與傳統鑄造行業已然融合。
“3D打印機打印出砂芯后,由桁架機械手根據坐標系自動抓取砂芯,然后經過風洗、浸涂、烘干等一系列程序后,桁架將再次抓取砂芯放到立體庫托盤上送入立體庫。”冰輪智能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田立海表示,工序結束后,砂芯將被送入熔煉智能車間進行澆鑄。
就是這樣一個智能化的生產過程,與傳統的鑄造方式相比,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3D 打印是服務于制造業的新興技術,它和冰輪,甚至和煙臺的經濟類型都是完美貼合的。”田立海告訴記者,公司現在生產過程的1600 多個參數、180 余臺設備、五大軟件系統都是高度集成的,人均年產鑄件150 噸,較傳統鑄造工廠提高60%-100%;人均銷售收入400 萬元,是傳統鑄造工廠的6-10 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流程數字化智能鑄造工廠。
自2014 年以來,冰輪環境加快了數字化改革的步伐。從2014年集團各公司OA實施到2016年ERP實施,從2017年服務平臺開發上線到2019年全球領先智能鑄造3DP 全流程數字化工廠成功上線,再到2021 年智慧資產管理、智慧能效管理平臺上線、打通產業數字化應用,產品和服務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冰輪環境在2021 年建成了全過程數字化原生壓縮機工廠——哈特福德智能壓縮機工廠。從3D 打印的智能鑄造到數字化壓縮機工廠,從數字孿生到綠色低碳智慧園區,從智能產線到MOM、LOS、智能決策軟件開發……冰輪環境通過12 年的時間,將運營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穿珠成鏈,萌發碩果。2021 年較2012 年,營業收入實現126%的增長,利潤實現257%的增長,人均效率實現了209%的增長,融入了冰輪人的創新智慧,引領冰輪的數字化創造、工藝和品質革命。
在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冰輪環境只是煙臺國資近年來聚焦創新的一個縮影。作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技術型企業,泰和新材及東方電子的改革轉型之路頗具代表性。
業務橫跨高性能纖維、特種紙、精細化工等多個領域的泰和新材是煙臺市管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高性能纖維研發生產基地,擁有氨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芳綸紙、智能纖維五大主導產品。其中,前四個產品均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
今年新投產的萊特美智能纖維項目屬全球首創,將帶領中國紡織行業重新站上世界舞臺的中央。據了解,萊特美是全球首創的柔性可編織電致自發光纖維,該產品2022 年1 月7 日投產,是泰和新材“三輪倍增”計劃中第一個產業化落地的增量項目,也是公司在智能穿戴這一新興潛力賽道的重大戰略部署。
“我們正加快技術開發速度,第二代產品是纖維鋰電池,使我們的紡織纖維具備能量儲存功能,現在已經完成實驗室技術儲備與樣品生產,計劃兩年內投產;第三代產品是纖維狀太陽能電池,可使我們的衣服具有儲能功能,根據技術參數評估,一件上衣每天在戶外吸收太陽能可達61000毫安時,可以為智能手機充電15次。”泰和新材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西全向記者介紹。
宋西全表示,泰和新材的發展依靠創新,也得益于創新。未來,公司將堅持“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布局六大賽道,以新材料領域“卡脖子”產品為重點,圍繞智能穿戴、綠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工等領域開拓新業務,成為全球新材料行業的趨勢引領者。
同樣,在經過幾年的改革推進工作和成果鞏固后,東方電子集團先后成功入選國家節能專家庫機構成員名單、山東省全員創新企業名錄。2022 年,東方電子股份公司“能源互聯網服務創新中心”成功入選山東省發改委“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名單,“E2800 區域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成功入選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工業互聯網平臺+綠色低碳解決方案試點示范十大項目。
此外,威思頓公司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公司再添國家級創新平臺;東方電子股份公司“DF9312-E0J2 標準化集中式站所終端軟件V1.0”、海頤軟件“海頤數據探索分析平臺V1.0”、縱橫公司“縱橫科技智慧安全管理系統V1.0”等5 個軟件產品入選2022 年第六批山東省首版次高端軟件名單,數量居全市第1 位。
2022 年,東方電子集團扎實穩步推進改革工作,不斷鞏固加強改革已取得的成果,上半年保持了健康、穩定的持續增長。集團依托綠色低碳產業鏈優勢,打造覆蓋“綠色能源建設+智慧能源管理+智能運維+碳資產管理”綜合能源服務全產業鏈生態圈。
作為煙臺首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重要產業投資平臺,國豐集團持有60 余家企業國有股權,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萬華化學、冰輪環境、泰和新材、張裕股份、密封科技,共6 只股票。獲境內雙AAA 主體信用評級、國際BBB+主體信用評級,自國企改革以來,國豐集團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主線,大膽嘗試、創新突破,不斷深化改革攻堅,著力提高發展質效,持續增強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綜合實力和運作水平,探索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改革發展之路。集團牢牢把握產業投資功能定位,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實現全市產業集聚發展。下一步,國豐集團將認真總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經驗做法,嚴格按照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切實擔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職責使命,以改革之勢聚創新之力、賦發展之能。

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

東方電子展廳
近年來,煙臺市國資委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終堅持黨中央有關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落實。截至2021 年底,煙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115 項量化指標基本完成,在全省2021 年半年度和年度考核評估中均獲A 級考核結果。
持續優化國有資本結構,推進市管企業聚焦主業發展。對此,煙臺市國資委制定市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強市管企業主業管理意見等制度文件,引導推動市管企業聚焦主業發展。穩妥有序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從2019年的25戶重組整合到目前的14戶,主業全部控制在兩個以內。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煙臺市國資委始終將全面從嚴治黨貫穿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目前市管企業及各級權屬企業全部實現“黨建入章”。持續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硬黨支部比例超過80%,評定五星級黨支部52 個,先后打造了“黨建融·交運紅”等黨建特色品牌和“孫志輝勞模創新工作室”等黨員名匠工作室,不斷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市管企業把黨組織建到車間班組、經營網點、工程項目、服務窗口,做到國企業務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設置到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煙臺市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煙臺市國資委又一次上交給力答卷。目前,煙臺市管企業公司治理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完善,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通過進一步加強董事會建設,切實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作用,通過加大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力度,發揮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作用。持續深化市管企業管理創新,開展全面對標一流質效提升工程,研究制定培育發展世界一流企業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推廣復制一批標桿企業、標桿項目、標桿模式。
煙臺市國資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切實做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尾和鞏固提升工作,全面激發改革能效,推動市管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