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徐宏城
改革發展亮點
● 25 戶市屬國有及重要子企業全面實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探索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
● 開展了重點虧損子企業專項治理活動,已全面完成虧損企業處置治理任務,實現減虧6797.26 萬元。
● 截至2022 年8 月,德州市屬國有企業公開招聘225 人,公開招聘率達100%,管理人員競爭上崗355 人。
● 112 戶各級企業264 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現了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新一輪國企改革“沖鋒號”吹響以來,德州市國資委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壓實壓緊責任,積極統籌協調,破解難點堵點,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1 年底,市屬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總體任務已基本完成;2022 年4 月,被省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評估為A 級。

德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徐宏城
強化制度機制融合。全覆蓋推進112戶市屬國企及所屬企業完成新一輪公司章程修訂工作,配套修訂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工作規則和“三重一大”決策辦法等制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的法定地位、法定程序得到有效落實,黨委會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形成了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德州市國資國企2022 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暨廉政教育專題講座
強化領導體制融合。堅持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把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市屬國有及重要子企業全面實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黨員總經理擔任副書記,符合條件的黨委委員全部進入董事會、經理層,國企治理體系更加科學高效。德達公司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作為推動企業規范化建設的首要任務,2022 年7 月入選我省對標提升行動標桿企業。
強化決策程序融合。堅持把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推進具備條件的企業細化完善黨委研究決定、前置研究討論事項和負面清單等“三張清單”,確保了企業黨組織在重大決策中“說得上話、把得了關、做得了主”。統籌推進董事會“應建盡建”,全面落實了董事會職權,全部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25 戶市屬國有及重要子企業探索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建設明顯加強。
做戰略性重組“硬功”。實施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調整了32 戶企業產權,組建了財金集團、城投集團、交投集團;退出、清算、關閉了15 戶非優勢企業。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人才集團、天衢新區建設發展集團的籌建工作。戰略性重組優化了市級國有資本布局,理順了國有企業監管體制,提升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能力,解決了市屬國有資本“小、散、弱”的問題。
強主業高質量發展“內功”。制定《德州市市屬國資國企改革“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企業聚焦主營業務,加快發展生態環保、醫養健康、新基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企業投資管理,從嚴管理非主業,2022 年度企業主業投資占比達96.4%,有效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重點虧損子企業專項治理活動,全面梳理全級次虧損企業虧損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理,堅決止住“出血點”。截至2021 年底,全面完成虧損企業處置治理任務,實現減虧6797.26 萬元。
動非主業清理“真功”。開展非主業清理整合專項行動,對涉及的非主業產業領域、相關權屬企業情況、管理層級超級次企業情況進行全面清查梳理,形成了非主業企業清單。對清單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分類處置、依法推進,提前半年完成非主業企業清理整合任務。城投集團合并重組4 戶企業,股權調整6 戶企業,注銷關閉12 戶企業,有效促進了資源的整合,實現了存量資產的盤活,推動了產業的集聚發展。
在市場化選聘上求突破。制定《職業經理人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文件,明確不受企業內外、級別高低、資歷深淺限制,統一競聘條件,拓寬來源渠道。同時,規范建立與市場接軌的選聘程序,鼓勵企業內外優秀人才毛遂自薦、揭榜掛帥。截至2022 年8 月,公開招聘225 人,公開招聘率達100%,管理人員競爭上崗355 人。

外部董事見面會現場

慶云通泰公司經理層(副職)競聘現場
在契約化管理上求突破。112 戶各級企業264 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現了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通過簽訂勞動合同、聘任合同以及年度和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明確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方式和退出機制。嚴格業績考核,實行“一崗一考核、一人一張表”的差異化考核,突出硬指標約束和考核結果剛性兌現。建立退出機制,明確董事會可解除聘任關系的情形及相關程序,確保管理人員能上能下。
在差異化薪酬上求突破。建立以績效年薪為主的分配機制,根據行業特點、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經營業績等因素,由董事會與經理層協商確定薪酬總水平,薪酬跟業績掛鉤。建立績效薪酬延期支付機制和風險抵押金等制度,防止經理層成員出現重大失誤,給企業遠期經營造成損失。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打破了經理層的“鐵飯碗”,有效發揮了“鯰魚效應”,給國有企業帶來了新動力、新變化。
提升監管體系。強化投資、財務、產權、法務等出資人業務監督,定期溝通各領域日常監督情況。建成并正式上線運行市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實現企業財務、投資、“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等運行情況的實時在線動態監管,提升了國資國企智慧監管水平,加快國資監管數字化轉型。創建“市國資國企大監管工作體系”,圍繞“黨建引領+生產經營”“授權放權+合規管理”等確定了7 個方面重點任務、18 項工作要求、53 條工作到位標準,將原來“零打碎敲”式監管構建成系統集成、協調統一的監管體系,明確了企業“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實現了關口前移、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有效提升了監管質量和效率。
提升制度化水平。全力搭建“四梁八柱”制度體系,結合市委巡察、審計以及日常監督發現的問題,2020年以來牽頭研究制定涵蓋加強黨的領導、外部董事、精準考核、責任追究和容錯免責等方面的30 多個改革文件。制定《德州市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21 年版)》,深入開展分類授權放權,增強了市屬企業活力。全面開展已出臺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對2018 年至2020 年底期間制發的18 個文件進行了清理審查,為企業加快推進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提升監管效能。全面建立覆蓋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及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和工作機制,制定《德州市市屬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規范了市屬國有企業責任追究工作程序,完善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開展市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建設“回頭看”專項行動,對企業責任追究工作主體、專門制度、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全面對照檢查,確保了責任追究工作體系“無死角”“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