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暴力是一種殘忍、隱蔽而復雜的罪行,會給受害者帶來身體和心理雙重傷害,尤其會對少年兒童造成毀滅性影響。無論年齡、性別、性取向、種族或宗教信仰如何,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英國政府致力于建立一個對家暴“零容忍”的社會,通過完善法律制度、設立法定機構、扶持社會組織、培訓專業人士、加大宣傳活動力度等多種方式幫助家暴受害者擺脫困境。
家庭暴力事件隱秘而高發,盡管近年來英國的犯罪率逐年下降,但家庭暴力仍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每年仍有數百萬人承受著家庭暴力的痛苦。根據英國犯罪調查報告(CSEW)顯示,2019年至2020年,英國有230萬成年人(16歲以上)遭受過家庭暴力和虐待。2020年至2021年,英國發生了84.5萬起與家庭暴力犯罪相關的案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撥打家庭暴力求助熱線的人數也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2%,達到5萬人。
英國法律中沒有規定單獨的“家庭暴力罪”。家庭暴力行為可能涉及“故意或過失殺人”“故意傷害”“損毀財物”“非法拘禁”等幾十種罪名。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女性受害者的數量遠高于男性。根據英國犯罪調查報告(CSEW)顯示,2019年至2020年,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有160萬人為女性,75.7萬人為男性,女性占比70%。25%的女性曾遭受過家庭暴力,且大多數家庭兇殺案的受害者也是女性。2018年至2020年,276名女性在家庭兇殺案中喪生,97%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是男性。同一時期,86名男性在家庭兇殺案中喪生。
最初,英國并未將家庭暴力納入法律禁止內容,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矛盾,無須動用公權力進行治理。隨著社會的進步,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社會組織開始出現,家庭暴力行為也被公權力重視,進而被正式納入法律規制范圍內。
1971年,英國在倫敦建立了全球第一個避難所,對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保護和援助。1974年,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旨在保護婦女免受家庭暴力的組織——“婦女協助會”。為保障兒童基本權利、保護婦女免受家庭暴力和騷擾,政府先后出臺了《兒童法》《家庭法》《騷擾防治法》等法案。同時,英國政府也意識到要加強伴侶之間的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先后制定了《家庭暴力與婚姻訴訟法》《住房(無家可歸)者法》《家庭暴力與治安法院法》及《家庭暴力、犯罪與被害人法》等法律條文。其中,1976年《家庭暴力與婚姻訴訟法》成為治理家庭暴力問題的首部法案,法案將家庭暴力作為法律明確禁止的內容,顯示了英國政府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的決心。2004年《家庭暴力、犯罪與受害者法》將部分暴力和虐待行為納入刑事犯罪領域,刑事法庭被賦予更多權力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此部法令擴大了家庭暴力的主體范圍,將同性同居者合法利益納入法律保護范圍。此外,英國法律界認為,這部法案將違反《家庭法》“禁止騷擾令”和“占領令”的行為列為刑事犯罪,這項規定是30年來英國在反對家庭暴力立法中最偉大的成就。

《家庭暴力法案2021》是英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
2019年,英國政府提出《家庭暴力法案》草案,該草案未能獲得議會批準。隨后,政府召集相關議員和慈善機構對該草案進行多次修改,并引入多項新法規,2020年再次向議會提出。2021年4月29日,《家庭暴力法案2021》(Domestic Abuse Act 2021)正式通過皇家御準并被簽署成為英國法律。這部被稱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不僅首創“家庭暴力”的法律定義,列舉了家庭暴力行為的種類,加大了對家暴者的打擊和懲處力度,而且設立了家庭暴力問題專員辦公室等法定機構,培訓專業人員對受害者提供幫助和支持。英國保障部部長維多利亞·阿特金斯(Victoria Atkins)談道:“家庭暴力是本應愛護和照顧受害者的人對受害者及其家人犯下的令人發指的罪行。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將有助于改變公眾對家庭暴力行為的看法,幫助預防犯罪、保護受害者并確保他們獲得所需的支持。”
《家庭暴力法案2021》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對“家庭暴力”的含義作出了明確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或具有特定親密關系的人員之間以毆打、虐待、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脅迫、控制等方式實施的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經濟控制等侵害行為。特定親密關系包括同居關系、情侶關系、已離異的夫妻關系等。家庭暴力案件會發生在血親、同居、戀愛、婚姻以及存在收養關系的人員之間,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容易成為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法案中詳細列舉了家庭暴力中每一類侵害行為的內容。
《家庭暴力法案2021》第3條規定,在發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中,與施暴者和受害者有關系的兒童,只要看到、聽到或經歷過家庭暴力的情況,就將被視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這是第一次承認兒童為受害者而不僅僅是證人的一項重大變革。這一法條意在保護兒童,將兒童視為家庭暴力的間接或直接的受害者。兒童時期遭受家庭暴力和虐待,甚至只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不僅身體或精神遭受創傷,其成年后,個人行為、身體和精神方面也容易發生問題。
《家庭暴力法案2021》對構成家庭暴力的行為類型進行了概括。家庭暴力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分為不同類型。
1.按照家庭暴力案件中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關系,家庭暴力可分為三種類型:親密伴侶間的家庭暴力、青少年情侶間的家庭暴力、家庭成員間的家庭暴力。
一是親密伴侶間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案件最常發生在親密的伴侶關系中,這種暴力行為可能發生在婚姻內的夫妻間、長期的伴侶關系間、短期的親密關系中,也可以發生在關系終止后的前伴侶間。根據英國犯罪調查報告(CSEW)顯示,2020年至2021年,英國有57名女性和10名男性或者前任伴侶被殺害。2018年至2019年,38%的被害女子是在分居的第一個月被前任伴侶或前配偶殺害,89%的被害女子是在分居后第一年被前伴侶或前配偶殺害。
二是青少年情侶間的家庭暴力。青少年情侶間的暴力行為經常發生在家庭環境之外,大多依靠網絡發展親密關系,因此青少年情侶間更多地會以掌控對方社交媒體賬號、使用定位軟件監控跟蹤、威脅曝光對方的私密照片等手段來控制受害者。受害者可能難以識別這類暴力行為,誤以為這種控制行為是愛的表現。而施暴者往往以雙方沒有戀愛關系來否認暴力行為。部分 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人群因性取向問題無法向同齡人或家人傾訴,導致他們在遭受暴力時難以尋求到有效的幫助。這項規定明確了對這些特殊人群的保護。
三是家庭成員間的家庭暴力。家庭成員包括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及姻親在內的大家庭成員。家庭內部的暴力行為涉及不同的加害行為,除了身體上的殘害行為,還包括強迫墮胎、強迫婚姻、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等行為。部分少年兒童受害者擔心案發后施暴者會被逮捕而自己將陷入生活困境,因此不會主動報警,導致這類案件難以被他人發現。家庭內的暴力行為還包括少年兒童對父母及親屬的暴力行為。侵害行為包括身體侵害、精神威脅、語言暴力(羞辱和貶低父母)、威脅控制等。其中,少年兒童對父母的暴力案件大多由兒子向母親實施。
2.按照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家庭暴力主要可以分為六種類型:身體侵害行為、精神侵害行為、性暴力行為、經濟控制行為、控制和強迫行為、網絡暴力和脅迫行為。
一是身體侵害行為。涉及毆打、捆綁、殘害等行為,還包括損壞醫療輔助設備造成傷害(如移除聾啞人的助聽器)、在照料過程中傷害家人(如對殘疾人或老年人強制喂食、過度用藥、拒絕提供醫療服務)。法案第70條設立了非致命勒死和窒息刑事罪名,非致命勒死和窒息行為常用來恐嚇或威脅受害者,導致受害者遭遇死亡威脅,造成腦損傷和神經損失。這種行為屬于刑事犯罪。

煤氣燈理論代表一種心理操縱行為,屬于家庭暴力的一種形式
二是精神侵害行為。此類行為涉及精神和情感上的虐待,施暴者采取羞辱、恐嚇、貶低、人格侮辱等方式通過言語暴力使受害者感到恐懼和焦慮,或者說服受害者懷疑自己的理智(Gaslighting,也稱“煤氣燈理論”),達到對受害者進行精神控制的目的。其中,Gaslighting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來源于1938 年的戲劇《煤氣燈》,代表一種心理操控行為,受害者深受施害者操控,以至于懷疑自己的記憶、感知或理智,逐漸喪失自尊,產生自我懷疑,無法逃脫。Gaslighting 經常發生在親密的伴侶關系中。
三是性暴力行為。這類行為主要指強迫的性行為和其他形式的性脅迫,具有身體暴力侵害和精神暴力脅迫雙重特征。此類行為包括:使用暴力強迫與對方發生性關系,強迫受害者通過網絡攝像頭或直播平臺進行色情表演,脅迫受害者用性換取毒品、酒精或金錢,故意向受害者傳播HIV(艾滋病)病毒,限制伴侶采取避孕措施,拒絕使用避孕方法、強迫伴侶進行流產或體外受精等。
四是經濟控制行為。經濟控制行為通過違背對方真實意愿,嚴格掌控家庭財產,剝奪對方獲取、使用、持有家庭經濟資源的權利。此類行為包括:獨自掌控家庭收支,掌控受害者的錢財、食物、交通工具或住房;增加受害者的信用卡賬單或債務;強迫受害者簽署財產支配協議;拒絕支付約定的費用,比如抵押貸款的還款金;故意扣留子女撫養費;將共同財產私自抵押等。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57% 的經濟控制受害者被脅迫承擔債務,26% 的受害者信用評分受到負面影響,25% 的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個人經濟賬戶被記入他人債務。
五是控制或強迫行為。在家庭或親密關系中,施暴者對受害者反復或持續地進行控制或強迫行為,對受害者產生嚴重影響。此類行為包括:騷擾或跟蹤受害者;禁止受害者與家人、朋友聯系;阻礙受害者獲得醫療救助和護理;控制受害者經濟來源和生活資源;威脅要帶走孩子來控制受害者;恐嚇和威脅將向家人、朋友披露對方性取向、私密照片和視頻等。英國犯罪調查報告(CSEW)數據顯示,9%的女性和 3%的男性曾被家庭成員或者親密人員跟蹤和騷擾。
六是網絡暴力和脅迫行為。施暴者可能通過社交媒體等網絡技術手段控制脅迫受害者。具體行為包括:以受害者的名義設立虛假社交媒體賬戶;侵入、監控或控制電子郵件賬戶、社交媒體資料或電話;在手機、電腦、汽車、摩托車和寵物等物品上使用監聽軟件或 GPS 定位器;威脅在網絡上散布個人私密照片或視頻。反家暴慈善組織“避難所”(Refuge)的調查結果發現,六分之一的女性曾遭遇過由現任或前任伴侶實施的網絡暴力或網絡騷擾行為。十四分之一的人曾被家庭成員或親密伴侶威脅其私密照片和視頻將被公布在網絡上。在這種被稱為“色情報復”的案件中,受害者以年輕人(18歲至34歲)為主,其中,七分之一的年輕女性和九分之一的年輕男性遭受過此類威脅。
為了有效抵制家庭暴力,英國政府組織相關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志愿者圍繞家庭暴力的預防、援助、治理三個環節,通過完善法律體系、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社會支持體系、優化社會救助、加大反家暴行動宣傳等措施,幫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擺脫暴力陰影。
完善刑法保護體系。法律規定,警方調查家暴案件后,將證據呈送給皇家檢察署(CPS),由CPS向刑事法院指控施暴者是否將承擔刑事處罰。在刑事審判結束時,無論施暴者是否被判有罪,CPS都可以要求法官發出“限制令”,確保受害者不再遭受施暴者的騷擾,如果施暴者違反“限制令”,將是一種嚴重的刑事犯罪,最高可被判處五年監禁。
強化民事保護程序。除了向警方報案,受害者還可以通過民事保護渠道保護自己。如,通過法院申請“禁止騷擾令”和“占領令”兩個民事命令。“禁止騷擾令”可以防止施暴者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恐嚇、騷擾或糾纏受害者。“占領令”要求施暴者不能接觸或靠近受害人及親屬,其不得與受害者處于同一處所。民事命令由民事法院頒布,如果施暴者違反了兩個民事命令,他將可能被逮捕并被指控其觸犯刑事犯罪。
完善其他法律補救措施。戀愛中的人們可以依據克萊爾定律(Clare 's Law)向警方申請查詢伴侶是否有家庭暴力史,了解對方是否會對他們帶來傷害。該定律以克萊爾·布朗(Clare Brown)的名字命名,2009年她被有家庭暴力傾向的前男友謀殺。根據克萊爾定律,警方在必要情況下也可以主動向某人披露其伴侶的家庭暴力史。
協助受害者申請刑事傷害賠償。受害者如果因人身攻擊(例如毆打)而受到身體或精神傷害,可以向刑事傷害賠償局(CICA)申請賠償。如果是受害者被性侵或強奸,則無須證明精神或身體損傷即可獲得賠償,因為法律認為這些犯罪經歷將自動被視為傷害。受害者援助機構、公民咨詢局和法律中心將幫助受害者申請賠償。
防治家庭暴力事件是一項復雜長期的工作,英國政府鼓勵社會機構參與到反家暴的活動中。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執法機關和社會機構通過戰略規劃、共同委托、共享信息、聯合提供服務等方式從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濟各階段實現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形成反家暴社會聯動機制。依照《家庭暴力法案2021》,政府部門設立了反家庭暴力問題專員辦公室(DAC),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防治家暴事件。DAC通過建立多機構保障中心(MASH)圍繞家暴行為開展風險評估、信息傳遞、聯合響應等活動,緊密聯系各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家庭暴力帶來的社會危害。比如,在警察局和醫院設立獨立家庭暴力事件顧問(IDVA),為受害者共同提供幫助。地方政府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如醫院醫生、社會工作者、福利慈善機構)一同為家庭暴力受害者及子女提供個人安全服務,制定個人安全計劃。
一是為受害者提供住房保障。反家暴慈善組織“避難所”(Refuge)致力于為逃避家庭暴力的婦女和兒童提供安全的棲息空間。目前,英國國內有40余家避難所,當人們遭遇家庭暴力時,可以撥打家庭暴力幫助熱線聯系Refuge組織進入避難所,避難所內有專業人士為受害者提供情感撫慰和物質幫助。此外,受害者也可以向政府提出“無家可歸”申請,政府將為受害者尋找不低于六個月居住期限的處所。如果受害者不想進入避難所或者搬離社區,也可以在其社區內獲得社區工作者的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將為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詢和權利保障服務。二是為受害者提供“安全空間”。政府同藥房、連鎖店等公共場所聯合推出“ASK for ANI”計劃,當遭遇家庭暴力,需要緊急避險時,受害者可以向店員轉達“需要ANI”的暗號(ANI是英文“急需行動,提供幫助”的縮寫),受過培訓的店員、藥劑師可以為其提供安全私密空間,必要時為其提供報警服務。三是為被經濟控制的受害者提供財產保全服務。受害者可以與獨立的家庭暴力事務顧問(IDVA)進行會面,在其幫助下最大限度保障其經濟利益,比如凍結聯名賬號,更改網上銀行密碼,獲取公民咨詢部門金融專家的免費服務等。

根據克萊爾定律,人們可以撥打警方電話查詢伴侶的家庭暴力史

家暴避難所的專業人士為受害者提供服務

藥店、連鎖超市等公共場合張貼的“ASK for ANI”(請求緊急救助)海報
政府部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反家庭暴力宣傳工作活動,幫助社會公眾識別家庭暴力,提高公眾處理家庭暴力事件的能力。政府部門在政府官網內設置反家庭暴力專欄,為家暴受害者提供尋求法律救濟和社會救助,專欄內能開展在線實時聊天,并能通過技術手段消除受害者的上網痕跡。政府面對公眾開通了24小時家庭暴力服務熱線,并為男性受害者、殘疾人、聾啞人、外國人等特殊群體提供私密專線、手語翻譯、外文翻譯等多項服務。此外,政府部門專門研發了Bright Sky應用程序,程序內提供了所有關于應對家庭暴力事件的信息,幫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及時獲得相應的幫助。

Bright Sky(明亮的天空)是專門為家暴受害者開發設計的一款應用程序
家庭暴力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英國通過法律改革,建立了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多層次多方位地幫助家暴受害者,為家暴受害者帶來擺脫苦海的希望,但家庭暴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法令的頒布下,英國政府開展了政府領導的多機構協同運作機制,自上而下地開展反家庭暴力宣傳運動。未來的治理效果如何,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