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晶
所謂深度合作學習小組,就是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對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了解,經過慎重考慮后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再根據教學目標布置具體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相應的深度學習任務。合作小組在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時,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建立在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以及競爭的基礎上,在組內由學生自主完成,由此改變了傳統的講授式、填鴨式教學模式,革新了教學理念,摒棄了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枯燥乏味的學習形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師、學生和家長中得到了極大的推崇,并且切實有效地落實在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段時期的實踐證明,我們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深度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線教師“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樣才能規避教改誤區,讓教學改革少走彎路,才能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目的。
組建深度合作學習小組,必須選出一個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小組長。小組長的人選可以由任課老師根據對學生綜合情況進行評估后任命,也可以以民主的形式,由小組成員自行選舉推薦。在挑選小組長時,考量的標準不能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依據,還要考慮其他綜合因素,比如被選出來的組長有沒有服務其他同學的意識,在學習上有沒有帶領大家共同進步的能力,在組員之間有沒有號召力?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慎重選拔,從而確定理想人選。在任命小組長之后,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對選任的學習小組的組長進行相關的培訓指導,指導的主要內容就是明確小組學習的任務目標、開展小組學習活動的常見方法,以及如何處理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讓每一個小組長都能了解自身在小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具體作用,要鼓勵他們耐心、細心地關注每一個小組成員,要樹立榜樣的力量,還要有奉獻精神。其次,教師應當賦予小組長一定的權利,一方面是為了使其在小組成員中樹立威信,便于組織小組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也要讓組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同學要發揮團隊的力量給予幫助,共同進步。這樣既有效鍛煉了小組長的個人才能和智慧,也能夠在組內建立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
在深度合作學習小組中,小組成員是最基本的構成單元,對小組成員進行不同的分組方式往往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夠將全班學生進行最合理的分配,就能讓小組學習效果達到最優化。反之,帶來的學習活動效果則大相徑庭。所以,在數學課堂上,需要教師從優化學習效果的目的出發,對全班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合理安排小組成員。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了解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基礎和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等,以異質作為基本分組原則,這樣小組成員之間才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才能更充分地展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其更好地喚醒課堂活力,而且還可以在小組內實現組員之間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良好效果[1]。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時,可以為每個小組安排4 名成員,既包括動手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都較強的學生,也包括綜合能力表現都較弱的學生,此外還需要搭配具備一定計算能力以及組織能力的學生。這樣就能夠在小組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學習中各展其能、各司其職,鼓勵學生對圖形的平移、旋轉等內容展開自主性探究,既充分地展現了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也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小組長不僅是老師的小助手,還是小組的組織者、領導者,不僅要素質高、學習能力強,而且要具備一定的責任心、組織能力,還要有奉獻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這樣才能夠完成組內任務的分配、成員的分工、組員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相關工作。當然,在小組長帶領大家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組內其他成員不能成為無所事事的旁觀者,需要在小組長的領導下,各自完成具體分擔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內,一般除組長之外,還可以設置學科組長,其設定可以由教師挑選,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毛遂自薦。在學習板書、輪流主持、檢查預習、鞏固練習批改等等諸多環節,都需要鼓勵小組內的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多動手勤動腦,在產生分歧時要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樣就能夠避免小組長的一言堂現象,要調動其他學生參與討論的意識,讓每一個組員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體現合作學習的優勢,增強集體榮譽感,使每個成員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組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夠為獲取小組榮譽貢獻個人的力量。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重視科學分組,在分組時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個性特點等作為出發點,同時還要堅定異質分組的原則,這樣才能使小組內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學習力、表現力,能夠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學習好的學生能夠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幫助、分享方法,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夠在大家的帶動、幫助下充分發揮學習潛能,從整體上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提高小組整體成績。
例如,在教學《統計》時,可以對班級學生建立異質分組,明確學習目標:每個小組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要完成一份統計圖的繪制。在分組之前,教師需要明確小組學習目標,讓小組長在目標的引領下,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組長負責學習任務的安排、整體進度的把握、組員之間的協調等;動手能力強、書寫工整干凈的組員負責統計圖的繪制,頭腦靈活、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負責運算、數據的統計等等。科學合理的分工與合作,才能讓小組學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也只有提高學習小組分組的科學性,才有助于提高小組的活動效能,使每一個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學有所獲,讓知識和能力協同發展。
在設置數學學習小組時,應建立在班級小組建設的基礎之上。具體而言,首先是以班主任對小組進行合理分配,并在這一過程中明確班級口號、小組名稱以及組號等等,通過創建小組文化,提高小組成員對小組學習形式的認同感,增加小組的凝聚力。其次,結合學科特點,對小組展開集體培訓,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架構高效的數學課堂,如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學習小組應該怎么處理,你作為一個小組成員,應該擔負什么樣的責任、具體完成什么樣的任務等等。
對學習小組的任務而言,具體包括:課前預習的檢查、教材例題的探討理解、新學內容的總結、課堂練習的拓展延伸、練習批改和評價、組員質疑等方面。此外,還需要使學生明白,學習小組是一個整體,每個學生都是其中的成員,要改變長久以來被動聽講的學習模式,在小組學習時不但要認真聽,還要把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表達出來,積極參與討論。首先是聽,小組活動前,要聽清老師布置的學習要求;在小組活動時,要尊重每一個組員的發言。其次是說,學習過程中要積極思考,敢于發言,只要有不懂之處就可以求教同學,也可以詢問組長,如果在組內不能解決問題,可以由代表去請教老師。最后是做,學習過程不僅僅是認真聽積極說,還要動手做,不論是操作拼圖還是動筆推算,大家都要有動手的習慣,在實踐中加深學習內容的理解。
在深度合作學習小組組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做回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但是,教師在安排好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后,切不可袖手旁觀,而是應該積極巡視各個小組開展學習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引領、輔助、答疑解惑的作用,既要協調小組的學習進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還要切實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過程中,在維持好整個小組學習紀律的同時,把握合理的契機,為他們提供點撥、輔助、糾錯,提升小組學習的整體效率,營造更活躍的小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習任務:“統計班級內學生的身高”,為學生提供指導,要求學生遵循“測量數據—記錄數據—分析數據—繪制圖表”這些步驟展開有效的小組學習。針對本環節的學習難點——確定縱軸單位區間,教師可在小組間巡視時把握契機,對遇到困難的學習小組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準確領悟所學內容的要領,深化對本節課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制定的學習任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員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是小學生常常受制于年齡、性格特點等原因,很容易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組員之間在合作學習時出現不交流、少交流或無效交流的情況。作為教師,需要充分展現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幫助心不在焉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提問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也可以在組內利用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全面保障小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可引入多媒體教輔工具展示教材中所呈現的圖片,再設置提問:圖片中的人們在做什么?其中包含了多少個活動區?每個群內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嗎?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觀察圖片、展開討論。之后繼續提問:你是如何得到這些算式的,每個算式所指代的意義是什么,是否可以建立組合運算?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順利引出本課主題,也能夠使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積極主動地完成四則運算的學習任務。教師隨后呈現教材中的例題,并設置組內討論任務:如何借助線段圖表示題意,如何確定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之后再次展開小組討論,基于提問的方式,不僅為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指明了合作學習的方向,也極大地提升了探究效果,所有的結論都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推導,能夠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建立深度合作學習小組之后,所有的學習任務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所以在課堂評價時,也應當體現評價過程的多元性。多元性評價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唯分數論,以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全體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2]。例如,在完成小組學習任務之后,首先讓學生回溯之前的學習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發現自身不足,在組內進行自我評價;其后再在小組內讓參與整個學習活動的組員進行相互評價,實現取長補短、協同進步的目的;最后在班級內建立小組互評,讓學生走出自己的學習小組,學習其他小組成員的優點,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他人的學習過程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也回過頭來再一次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以推動自我的不斷成長和進步。
總之,深度合作學習小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式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在建設學習小組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異質分組,同時還要強化引導、建立多維評價,使小組學習與學生的學情高度匹配,以此架構高效的數學課堂。